分享

帮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关注他的感受是必经之路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1-01-2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孩子玩游戏,是不可饶恕的:因为游戏会让孩子成绩下降,将来考不上高中,也考不上好的大学。

然而,在我仔细研究了一部分玩游戏的孩子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家长对游戏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成绩。

如果家长抱持着开放的态度,认为孩子玩游戏只是一种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他们接纳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后,孩子虽然会贪玩,但是成绩却不会下降多少,而且随着中考或者高考的来临,孩子就会慢慢放下游戏,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主动学习。

如果家长一味地认为游戏只会害了孩子,从而采取强制、否定、排斥态度的家长,孩子的成绩只会越来越下滑,最终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厌学情绪。

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游戏成了他们逃避一切的避难所。对此,家长只能束手无策,愤怒和焦虑在孩子面前通通不管用,家长也就越发地以为孩子是无情无义的。

在这两种结局面前,孩子最终能从游戏时走出来,是因为父母接纳了他的行为,并不认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全部,也就是说,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他从父母的行为上明白,无论他做什么,都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爱,父母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他的成绩或者其他表现。

不能从游戏中走出来的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也是爱他们的,但是,相对于第一种父母来说,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成绩,认为孩子只有考了好成绩,这个孩子才是好的。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他们只希望孩子活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爱时,他们就会放弃自己,放弃学习,找一个能满足他们快乐的事情来做,而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游戏。

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几个游戏成瘾的孩子,被父母送去戒网瘾,在此期间,该机构要求父母一起陪同孩子几天。就因为父母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通过该机构的引导,看到了孩子隐藏在网瘾背后的好的一面,让他们非常惊喜,于是他们学会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也就慢慢地戒除了网瘾。

父母能陪孩子的时间不多,陪了几天后,父母离开了,孩子继续呆在这个机构里接受引导。孩子们认真地学习着,满怀期望地等着重新回去与父母生活。

然而,当他们回到现实后发现,父母又变回来从前的样子,开始逼着孩子学习,否定孩子的一切。于是,所有的从那个机构里回来的孩子又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

其中一个孩子说:“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沉迷于游戏,只是希望他们能理解我一下,我学习压力太大了,需要放松一下。可是,他们只是认为我玩游戏就是不想学好,既然他们这样认为,那么,我就按他们想的做给他们看了。”

现在回到关于游戏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去了解孩子对游戏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他是真的喜欢游戏?还是他只是想借玩游戏来缓解学习压力?还是因为与父母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把游戏当成一个避难所?

孩子玩游戏,最开始只是因为好奇,接下来是探索,他们确实会着迷地去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但是,能真正喜欢游戏想把游戏当成未来生活的保障或者事业的孩子,不多。

当他们沉迷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原来游戏可以让我这么放松,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理解了孩子的需求,那么玩游戏就成了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如果家长以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最高标准而不顾一切地反对,那么孩子就会把游戏当成避难所,不愿意再出来,从而产生真正的厌学情绪,最终自我放弃。

那么,是不是孩子沉迷于游戏不愿意学习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呢?当然不是这样的。作为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那么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要放在第一位。

我们可以这样试着和他交流:

1,能和我说说,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吗?你最喜欢看哪些视频?有没有什么你觉得很好玩的视频,也分享来给我看看,让我也开心一下。

2,你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你的最佳战绩是多少?秒杀对手的最好成绩是多少?是组队完成的,还是你独立完成的?难不难?你喜欢的这个视频,你觉得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跟我说说好吗?我想通过你喜欢玩的和你喜欢看的东西来重新了解你。不过,我不会像以前一样来否定你了,因为你接触到的东西和我的经历不一样,我想学习着来平等地看待你。

这两点,是在更深入了解孩子之前的必要过程,因为家长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兴趣之后,能摸索到孩子喜好,理解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并被孩子重新接纳之后,才能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引导。如果家长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那么就算有再好的引导思路,都会被孩子关在心门之外,不予以接纳和采用。

3,你玩这些游戏和看视频的时候,开心吗?有没有从中发现一点点独特的东西呢?可不可以和我说说?在你发现了这些独特的东西后,你开心吗?会不会发给你的小伙伴们看看?

4,你喜欢的这个游戏,它是哪些地方吸引你呢?与其他类似的游戏相比,它有哪些优缺点呢?可以说说吗?

5,你玩了这么久这个游戏,有没有想过自己来设计一下或者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来进行一些改进呢?当然,我们不是真的去实现这样的想法,而是来设想一下,如果要设计和改变,从哪里入手?如果遇到不会的,那么需要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呢?

后面三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与孩子沟通良好之后,才能一步步地缓慢进行。孩子只有真正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接纳之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地讲出来。

是的,我知道在校学习的孩子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长时间的被误解与被否定的情况下,自信心与自尊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要一个厌学的孩子重新回归正常,除了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的理解与接纳。

因此,作为家长,在以上面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是进行参考,结合现实重新回到良好的沟通状态后,那么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就可以重新恢复。

在此期间,我觉得父母在挽回孩子的心之前,应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只有把自己内在的疙瘩理顺了,才能真正摆正态度与孩子沟通。

我是这从一本书上学来的自我反省的提问,也是我常常问自己的问题。通过经常这样问自己,于是的孩子从严重的厌学状态中走了出来,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现在,我把它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为了孩子,共同学习。

问题清单如下

1.我想要什么?

2.我做了哪些假设?

3.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4.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5.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6.我遗漏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7.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

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

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8.我应该问(自己和 /或他人)哪些问题?

9.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10.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11.我有哪些选择?

12.哪些行动步骤最合理?

2021.1.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