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皇者华.神话与传说】女娲补天——大洪水(大地震)的记忆

 澴川黄饮冰 2021-01-23

女娲补天——大洪水(大地震)的记忆

 文|黄饮冰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与颛顼的火神祝融,打起仗来,非常激烈,从地上一直打到天上,最后祝融胜利,颛顼取得了帝位。共工不服,把头撞向了周山,这一撞,撞出了大麻烦,闯下了弥天大祸。

周山,本来是矗立于西北的擎天柱(实际上周山处于泰山西南,为凫山),经共工一撞,咔嚓一声就断了,呼隆,天塌下来了,天空露出了一个大窟窿,地上裂成了一道道深沟,山林起了大火,洪水淹没了大地,飞禽猛兽到处残害人类,人类无法存活了。

尼人的保护神女娲看到这一切,痛心至极,为了她的后代尼人的生存,女娲担负起补天的重任。她炼五色石来补天,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大乌龟的四肢,代替天柱立在地的四极,女娲斩杀飞禽猛兽,用一把芦灰堵主了淫水,人间恢复太平。只是周山变成了不周山再也合不拢了。

洪水对人类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曾下降了197,人类的活动区域随着海平面的退缩而推进。第四纪冰期结束,气温急剧上升,海中冰川融化,海平面也急剧上升,大约上升了200,并且在距今7000年—8000年前时期,海平面再度上升超过1。海平面上升,使不少近岸及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都被水淹浸,沿海文明和东海文明(姆大陆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引起沿海大地被淹没的原因不是洪水,而是海浸,所以沿海文明的劫难,是海浸造成的。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增加,内陆洪水灾害频发,但集中影响的是距今6300年的一次洪水,破坏性极大,因为洪水和海浸一起对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产生影响,导致洪水都汇聚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长久不退,遗留的人类退守于水中山丘之上,跟飞禽猛兽争夺生活空间,所以随时遭到飞禽猛兽的伤害。

第一次(对女娲后裔来说的)大洪水在距今6300年到5500年之间,洪水和海水最后汇聚在太行以东、豫中嵩山和鲁中泰山之间、鲁西南以西直到安徽吴越,水天相接,鲁中山区夹在洪水和海水之间,成为孤岛。现在的河北、河南、安徽、江浙被浸泡在水中,大小山峰和高地被水分割成无数个岛屿,遗民被分割居住在岛屿上。洪水和海浸灾害长达1000年。

在距今6000年左右,由于洪水诱发,洪水汇聚区发生大地震,导致天崩地裂,女娲补天的传说,就是对大地震带来的破坏力的反映。

大地震也给人类带来了好处,就是大地震后,洪水慢慢地消退,尽管消退的时间很持久,但洪水的上升势头被阻滞了,淫水被止住了,不少山地从水中露出来,给洪水期的古人以更多的水中之洲以生存。

这次大地震,在鲁南山区,留有遗迹。

第一次大洪水(对女娲后裔来说的),让伏羲和女娲结合在一起,催生出了伏羲文化,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打下了血缘和哲学的基础。

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有大洪水的记忆。

对于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来讲,经历了3次大洪水。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了2次大洪水。

从末次冰期结束到距今9000年以前,中原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大洪水泛滥期,此次大洪水使中原地区的华尼安(燧人氏)文明遭到毁灭性的的灾难。经历这次大洪水的是生活于中原地区的华尼安(燧人氏)。伏羲后裔没有这次洪水的记忆。

在距今8000年到距今5000年之间,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经历了第二次大洪水。此时期的大洪水是与海浸同时发生,其盛期在距今63005500年之间,在距今5000年前后结束。这次大洪水和海浸一起,对中原地区的远古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洪水和海浸一起,催生了伏羲女娲文化。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这是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的第一次大洪水。沿海文明和东海文明(姆大陆文明)遭受的是灭顶之灾。

在距今4300年到4200年之间,中原地区经历了第三次大洪水,这次海浸的影响也很明显。大洪水催生了唐尧文明。对于伏羲女娲后裔来讲,是他们在中原地区经历的第二次大洪水。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首倡人类起源于中国说和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即中国中心论,并把中国中心论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成果汇集成《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一书(未出版)。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和博客中国开有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