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百零九篇    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二)

 寂寞红山 2021-01-23
第六百零九篇 <wbr> <wbr> <wbr> <wbr>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二)X

(续)
第六百零九篇 <wbr> <wbr> <wbr> <wbr>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二)超验的精神目标和尊崇的精神力量,导致了红山文化先民的创造活力。高度写实的玉人反映了红山人的求真;同时出土的玉凤上细致的刻画反映了红山人的审美意识;将大墓构建在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可谓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用原始的工具开凿下大小比较均匀的岩石块竟达到30多立方米,是多么了不起的平和心态所为;多角形石“井”以及巧夺天工的玉器体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性等等,展现了文明的五大品质:真、美、冒险、平和以及艺术。文明国家的建立,统治阶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加快文明进程的作用,由于社会人力物力的集中协调组织,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红山文化玉人和同时出土的玉凤可以 见证这一点。因此,她们所承载的信息不仅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还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
二、红山文化玉人对中国古代玉人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新石器时期集中出土玉器的文化除了红山文化外,还有分布在江淮区域的凌家滩文化,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和分布的范围从东至鄂东、西至鄂西、北至豫南、南至洞庭湖的石家河文化。虽距千里之遥,但它们在文化上,尤其是在玉器特点上的共同性让人称奇。以上文化中都有以玉器为陪葬品的特点,出土的玉人、玉璧、玉璜、玉龟和玉鸟等玉器也均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专家以此为据认为红山文化影响了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形成。或许是红山先民向中原的迁徙,造成了长江下游地区文化面貌的急剧变化,并融入了诸多红山文化的崇玉传统,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美洲古代考古文化,如奥梅特克文化以及西北岸土著图腾柱文化与商代文化在美术构图上的强烈相似性,于二十世纪初殷墟文化刚被揭露时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已故美国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提出过一个“底层文化说”,认为它们在文化上的相似性乃是来自经东北亚地区的旧石器时代的底层文化。这一说法等于无形中支持了“商人源于东北”的观点。从这一点出发,红山文化应是东北亚洲底层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因而它在对商文化与美洲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有学者发现,红山文化的神庙结构布局与两河流域的欧贝德文化十分相似,均由中殿和侧厅组成,其巨形金字塔式建筑与欧贝德文化的金字形神塔或许有相互的影响。另外,以石为冢的传统在史前的欧洲也十分流行。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如果把红山文化玉人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时空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我们也许会赋予红山文化玉人以全新的意义,并揭示出有关人类文明发生、发展和跨越的全新内涵。
红山文化玉人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影响比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玉人的影响更大,对其后的中国古代玉人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凌家滩是江淮区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160万平方米。1987-1998年曾进行过三次发掘,总计揭露面积1400多平方米,发现祭坛1处、墓葬44座,出土遗物1000多件。在对安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