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古玉探析——山东省博物馆篇(二)

 积祥轩 2022-05-02 发布于山东


大汶口文化玉器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9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1964 年命名。该文化年代距今约 6300 年至 4500 年。它的前身是鲁南苏北的新石器文化,后继者是山东龙山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属于私有制初步形成和父权制初立的社会阶段。
大汶口文化地处北方红山文化和南部良渚文化之间,因此,在三个文化的玉文化发展过程中,会发生由地缘关系而发生的相互影响或传播的现象。在大汶口文化玉器中,可明显看出,它们在造型和纹饰方面保留的红山文化及良渚文化玉器的某些迹象。

上两图器物的造型,应来源于红山文化同类器,如牛河梁所出的二联璧等。

玉串饰
大汶口文化玉串饰,应是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组佩造型。它占据该文化玉器装饰的主导地位。其组合形式的造型及艺术特征是:强调单个饰件之间的有序组合,是传统单体佩饰玉形式的突破。各考古学文化的环、壁、管、珠等单个玉佩的佩戴方式,在大汶口文化中发展称为以它们相组合的新型形式(虽良渚文化也有串饰,但不是装饰品的主体)。这种串饰,可视为自西周至西汉流行的组佩先导。

串饰的结构,强调组合中单个玉佩造型的大体相同或相谐。造成整体串饰结构及视觉效果的和谐统一。这是大汶口人装饰审美的新观念,即表现个体美的同时,兼顾整体和谐之美。
大汶口文化玉器种类:生产工具有铲、斧、刀、凿、镞;装饰品有壁、二联璧、四联壁、环、镯、臂环、指环、锥形饰、笄、项链、管、璇玑、坠、玦、璜、珠、人面形饰、鸟形佩等;礼仪器有琮、钺。
大汶口文化玉器造型:几何形造型中分圆曲形(如环、壁、玦)和直方形(如铲、斧、刀),圆曲直方符合形的是琮。人物动物形者是人面形与鸟形。由各式多个小型饰玉组成的串饰和项链,是大汶口文化装饰品的特点。
大汶口文化玉器工艺:材质有青玉、灰青玉、黄玉、碧玉、大理石、绿松石等。玉材多采自泰山、邹县和莱阳等地。还有些属于石性较大的玉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