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玩转清代玉器

 新用户1398XocJ 2021-01-23

  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 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也就是著 名的“苏工”。此外扬州玉作发展也很快。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 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

  清代圆雕玉器较多牛、马、羊、犬、鹿等兽类,鸡、鸭、鹅、雀等禽类以及人物、神仙等,取材极为广泛。在工艺方面,大致有两种风格。

  从清中期开始,随着民族问题的解决、贸易文化的交流,内陆与西域的往来更加频繁起来。自乾隆二十五年起,产玉重镇——新疆和田纳入清帝国版图,此后每年分春、秋两季向清廷进贡玉石,这也使得久负盛名的新疆和田、叶尔羌玉料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内陆,“玉石之路”也开始畅通起来。据文献记载,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的五十二年间,只清宫廷所收新疆地方贡玉就已达二十万余斤,而通过私采及官 商 勾 结等方式流向民间之玉料更是难以计算。

  清代玉器由于其年代距今较近,故玉器在成器后所发生的次生变化被相对较为轻微,在一般条件下只会在玉器的绺裂部位或边角、碾琢痕迹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绺裂部位有极细微的裂痕并有锯齿形似云母开片类的沁带,沁色有油质光泽并带有轻微的渗透过渡现象。有些生坑玉器表面粘附着氧化铁锈斑,当这种锈斑剥落以后,表面会留下清洗不掉的淡红色沁斑,并有轻微的表皮渗透。传世玉的表面无论是收藏或是把玩盘带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氧化现象,人们称为“包浆”。由于玉器玉质结构的不同,在玉质疏松处表面产生一些饭碜和豆花状白化现象,这也是沁色沁入的最 佳切入点,俗称“沁门”。也就是因为玉质材料疏密的不同,所以反映在器物表面的折射光也会大相径庭。仿古艺术品没有办法根据玉质材料的不同密度施以不同折光。另外玉器的表面受氧化作用后会致使一些部位硬度降低,产生轻微的腐蚀残迹。这种残缺没有锋利的尖角和平台,残痕边缘过渡圆润自然。特别是把玩,佩饰、实用器类器物,由于在使用和佩戴把玩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碰、摩擦形成和留下一些岁月痕迹,这些痕迹应该是立体的、有层次的、随着岁月的推移而叠加的,有新老之分,这一点可以在盘玩的包浆上略见一般。

  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如“桐荫仕女图”,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红色,巧妙的琢制成茂密的树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诗意。

  中国明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细腻精美的艺术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