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祥云轩玉说之七:真品古玉的玉表没有细磨痕迹

 藏珠阁WJK 2016-03-02

                                      祥云轩玉说之七:

                真品古玉的玉表没有细磨痕迹

                               本文原创  欢迎转载  抄袭必究

 

                                               李祥云

 

 

    20年前,祥云轩曾受益于锦州玩红山玉器的一位老人,他说过一个细节,所有真品红山玉器的表面上都没有磨痕……

    在收藏与研究远高古玉器时,我从未忽略过这个细节。尤其在今天高仿品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逼真的现实面前,这个细节愈发显得重要。最近看过几批高仿品,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的高仿品,令不少人拍案叫绝,无不认为是国宝。这批玉器利用原玉质的纹理,加以染色,出现云片状沁纹,这就令人不得不认可。我发现其云片状纹理比真品模糊,沁色浮浅,与真品差异明显。尤其是这批玉器的表面均有极为细腻的磨痕,即腋窝、沟槽之外的玉表面上,其细磨痕的特征是当代机具所留的磨面,形状为均匀而平行的纹痕组成的片状、条状的磨痕面,古代没有能够留下如此微小、细腻、均匀、轻浅的磨痕的工具。而且,经过四五千年的地下侵蚀,如此细腻的磨痕绝不会再留在玉器的表面上(只有粗粒解玉砂和原始磨具的粗痕才能保留在古玉器的表面上)。

而且,远高古玉器上的磨痕,都是较细腻的解玉沙所留下的划磨痕,古人尽管利用极细的解玉沙抛磨玉面,但是筛选解玉沙的工具决不可能运用像当代人所使用的铜丝所制的铜罗的筛网那般精致,筛选若一。古人所使用的解玉沙有粗有细,粗沙留下粗深痕,细纱留下细痕。而且留在玉器表面上的磨痕,绝不会有一簇簇、一片片“微小、细腻、均匀、轻浅、有规律”的缕状片状(由极细的磨痕组成的缕状和片状)磨痕。

    第一,古玉上的细磨痕经过古人佩戴,传世,很快就会消失。第二,即使是古人制做之后,未经佩饰或拿摸,而即刻入土,那么,这种玉器上的细磨痕也不会再留在玉器的表面上。因为所有入土的远高古玉都要氧化(白化),受蚀,玉器表面上的细磨痕很难还全部保留在玉面上。第三,古玉出土之后,绝大多数都要泌浆,包浆,细磨痕经过包浆之后,也很难再有清晰如新的感觉或特征。所以说,即使古玉玉质较好,加之受侵较轻,保留在古玉表面上的细磨痕,也只能存在于局部,即抚摸不到之处,古侵达不到之处,而其他的所有部位也不会保留细磨痕迹。第四,有人说好玉不受侵,带有细磨痕迹的玉器都是绝好玉质。这是流传较广的误导语言。地球上的矿物没有任何一种物质可以不受侵蚀或氧化。而且古玉上的细磨痕迹的特征和仿品上的细磨痕迹的特征完全不同。此题祥云轩将专有谈述。

    因此可以说,在一件玉质明透新鲜的玉器上有明显的一簇簇、一片片“微小、细腻、均匀、轻浅、有机轮规律”的缕状磨痕的玉器,都是仿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