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食堂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阴天下雨才知道上班路上的艰辛!

  丽日朗照的晴天,还有在路上赏景的浪漫,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风驰电掣,甚至还会炫一下“骑车漂移”。可是,雨水遍地的凉秋,却怎么也不愿意跋涉在雨中,何况,没有后盖瓦的山地车会肆无忌惮的甩人一身泥水!

  在学校食堂吃,重温一下大锅饭。



  看过学校食堂饭食的照片,感觉还不错。满怀期待,站在教师窗口排队,很熟悉的场面,和一些高职院校里一样,各种各样的彩色照片昭示着饭食的多种多样,不过,窗口里的饭食没有照片上的诸多种类,是米饭和花卷二选一的主食,和黄豆芽、冬瓜、青椒、菜花、洋葱、土豆这样的青菜,鸡腿或者把子肉的肉食,每人都是一荤两素,具体要什么,可以给食堂的员工说。教师窗口没得说,只有两个素菜一个把子肉,米饭和馒头可以选一。

  隔不远还有两个大桶,里面是稀粥,这一点很符合北方人喝粥的特点,多数食堂,中午是没有粥的,午餐喝水已经成为习惯。

  把子肉还是很美嘴的,只是肥肉偏多,不知道孩子们的鸡腿怎么样?素菜,很有大锅菜的特色,清淡,偏熟,很好咀嚼。偌大的餐厅,虽然没有人大声说话,但是依然嘈杂。陆陆续续端饭的,刚刚赶过来排队打饭的,早就坐下吃饭的,食堂里忙碌而嘈杂。

  吃饭快的同学,已经吃完打算回教室,从教室来得晚的同学,刚刚排队打饭,错开也是好事,免得拥挤。是规定好的吃饭时间,有顺延五六分钟的错开,直至最早的和最晚的错开了十五六分钟,这样还很科学。政教处的老师和班主任先站立一旁等待学生打饭、吃饭,然后自己才吃。

  春天,曾被山大的食堂里的书惊住过,在餐桌之间的矮矮的隔断处,都摆着书,等待吃饭或者等待离开的空闲里,可以翻书看,饱腹之后不忘充脑,不叫点滴时间闲过。山大,真是好样的!

  同济大学的食堂被上海高校称为“吃在同济”,其中“半亩园”餐厅是到了待客的规格。自选式的拿饭方式,精致而小巧的餐具。其中有一个蒸盅,里面是几个嘎啦和一个鸡蛋的鸡蛋膏,他们蒸在了一起,鸡蛋和海鲜的搭配,那次是第一次见到。

  八维学校的食堂,我们错过了吃饭正点,只有稀稀落落的学生,餐厅一圈几乎是各种不同风味小吃的集中营,从兰州拉面、郑州烩面、朝鲜干面,到各种汤类、饼类、肉食、炒菜,可以任选。

  技师学院的食堂,和我们差不多,有米汤,餐盘份儿饭,当时我们是公务员监场教师,饭食还是比较丰盛的,每人有几个大虾。

  相比外卖来说,食堂给大家的安全感高多了,听说碗筷是提前十五分钟从消毒柜里拿出来的,都带着温度的。绝没有塑料餐具,更不会担心被热汤烫过的塑料如何散发怪东西了。

  吃完饭时才12点20多,在家这个点儿还没有吃好。免除了来回跑两趟的奔波,时间忽然不知道如何打发。在校门口转了一会儿,斟酌着拍了几张雨中照片,遇到同事,调侃了当年我们吃食堂时罐头瓶里的咸菜,和学校蒸笼里用各色网兜兜住的馒头,吃馒头就咸菜喝粥,就是当年吃食堂的全部,我们也都长成了不错的体格,什么军训都能够坚持下来,如今,这些吃着肉、奶、蛋长大的孩子,虽然白胖些,可的确是体质有些下降呀。



  返回时,教学楼很安静,估计同学们也在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换各种姿势,还是不习惯,尽管困得很,怎么也睡不着。身体不能平躺下来放松,很难得到肢体的休息。将近一点半,开始有声音了。认为吃食堂会有的漫长中午,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几乎什么都没干,在学校吃饭自认为能做很多事的中午在一事无成中结束了。

  下午,为了抵制困倦,吃了大半个月饼,身体不舒服,干活儿效率也不高,吃点东西还可以调动下情绪。昏昏沉沉,勉强处理一下工作,就又听到了外面下雨的声音,老天爷,怎么还下?学校晚上是没有饭的,也没有宿舍,是搭个顺风车,还是等公交车回家?明天呢?很久没有对风雨过多考虑过,今天,对这场白露后的秋雨,充满了深深的敬畏,风里雨里,我牵挂着你!老天爷,何时放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