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云翠山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从昨晚的八月十五云遮月蓝黑色背景里判断,次日应该是一个晴天。早晨朝霞满天,映红了东方,按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今天应该是阴天有雨,可是,一旦有骑行云翠山的目标之后,就会被找寻到利于出行的天气预报,手机上只显示阴天,没有任何雨的痕迹。这样的天气最适合骑行,不晒,不热,而且还没有风。

  早晨六点半出发,从迟庄、耿庄穿过,到黄屯,走村村通小公路,人少车少环境好,曾经是骑行者最合适的道路。白露之后,水汽凝结成露,花草沾满露珠,有的细细密密排列,仿佛绒绒的短小毛发;有的露珠较大,低垂在叶片底部。晶莹剔透的露珠,让花草更鲜嫩,因为水汽较重,花草也显得格外谦逊。




  




  大概是雨后的原因,路上爬着一些蜗牛,深褐色的两只触角不断动来动去,缓慢的拖着沉重的小黑房子,很萌!





  由黄屯到艾山,看到艾山牡丹园西侧的月季园里,枝叶高大的月季花还有盛开,也有浓郁的香味。路边有一些格桑花、蝎子菊,妖娆的开着。牡丹已经很残,一些叶子卷边且枯萎,南边粉色白色牡丹场地,稀疏的地方,有不少成熟的黄豆。原来,见缝插针的老农,不肯让一点地闲着,牡丹花期已过,黄豆就播种上了,什么都不会影响。





  由香山过浮桥后右拐,进入南水北调西南方向,紧跟一个去东阿镇的三轮车,过太平村、黄山村、小庙头,到东阿镇。沿着谷城路前行,一直到纸坊村,也就是于阁老坟墓所在地,过周河村到洪范池。





  由洪范池向南一直爬坡,大致五六里路,到王山头村,沿村中向东走的水泥路骑行带着推行,走三里路,到云翠山,这一路两边满是牵牛花,只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看,更不能再花时间拍照,时间必须打紧呀。







  停下自行车,就当作那里便是山脚。沿着盘山公路前行,一出步子就感觉坡度提升很快,明显迈步艰难,胸闷气短,无法健步如飞,走上一个更陡的坡,终于到了一个广阔的停车场,真正的山脚才到。



  简单台阶的山路,不是整块石头走台阶,是拼凑,是碎石,是接连几步才有一个台阶,首先到南天观,这是元代道士们的道观,有蓬莱阁,玉皇阁,碧霞祠等,碧霞祠后面有日月泉,这是济南七十二泉之一,造型很是独特,两眼泉水,井口一个是圆形,成圆日模样,一个是半月型等,就是月亮,都在洞内。据旁边石碑记载,只有夏至这一天,才会有阳光照进洞里。







  道观里有千年古树,树接荫连,一走进就感觉很是清凉安静,地面有白色野花,很是美丽。



  出道观,继续沿路前行,见到一个碎石拼凑而成的平坦山路,走了三里路左右,还没有见到爬坡山路,本来打算要走到云翠山的顶峰,只要升坡度,肯定路不对,果断返回。记得南天观左边有过一山路,说不定是走到顶峰的路。正巧遇到一个熟悉云翠山的老者,说,这就是升到顶峰的路。路对了,就不会怕远。劲头顿时上来了,接连爬坡了几十米,就像紧十八盘一样,依然是迈步艰难,胸闷气短,这才是爬山的感觉。

   一段陡一段坡度放缓,两侧苍翠的松柏高耸入云,云翠山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顶峰临近,先看到笔架山,光秃秃的石头直插云霄,只有顶端有一两棵低矮的小树,几座石头小山紧紧连接,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山。





   走过笔架山,就是山的顶峰。远看顶峰,酷似麦积山,其山峰十分之八九都是巨石,只有顶端树木丛生,其实就是一个茶壶盖形状。



   前端书写三个大字“天柱峰”,是于阁老题写。正在左右观看题词和介绍,一热情游友说,后面可以爬上去,有铁环的。能够爬上去?那岂不是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寻找一圈,终于确定铁环处只在这“一线天”处,的确是“美景险中求”,这仅容一人攀爬的八十度石头缝隙,就是我们上山的路吗?太有挑战性了!



   尝试一段,并且尝试下来一段,因为困难的也许不是攀爬而上,而是如何顺利由缝隙里下来。结果证明,可以的。只要慢慢来,都可以爬上并且顺利下来。



  手拉铁环,把脚放在铁板或者凿出的脚窝处,用力上升身体,再抓住另一个铁环,如此不断转换,终于上了一个高度。眼下的有一处,看似少了一个铁环,e而另一个铁环太高,够不着,怎么办?肯定不会半途而废,斟酌再三,扳住一块手印明显很多的石头,奋力蹬脚,身体上升,手再极力去抓高一些的铁环,终于顺利过去。



  最顶端的出口是一个一米见方的四方形洞口,铁环没有了,是扳住石头,腿跪在石头上,才爬上来,确实很不容易。

  上来才发现,再大的艰难也是值得的,三个座石头房子,并列两个主房,一座作为右厢房,从左侧上几个台阶,远山尽收眼底。
视野极其辽阔,绝对站在了最高点,一览众山果然都很小呀!



  继续南走,还有一处可以攀爬,因为没有抓手儿,我们放弃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从右厢房穿过,北面的完全可以得到全景。笔架山就在脚下。只是这山顶太小,也长有不少树木,人不敢乱走,就匆匆下去了。

   下去时,并不像想象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只要不在乎衣服的干净与否,手脚屁股并用,下这个一线天,比上山还容易。这巨石的石缝里,能够看得见阳光的只有那个四方的的小洞口,从底下向上看,的确很有畏难情绪。但是攀爬时,最好不要看最高处,只看脚底下和眼前的铁环,当下的,并不难,总看最远处,只能徒增恐惧。

  山石缝隙里也有绿色植被,有苦菜花,这样石缝里的生命,真是让人震撼。





  这石缝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这铁环和放脚的铁板和石头窝,则是能工巧匠的智慧。如果这里可以躲避战乱,那真是很凑效的。



  绕天柱峰一周,东面有于阁老题词“壁立万仞,削成四方”,仔细看介绍,的确天柱峰成四方形,恰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印,也叫“印峰”。


 


  没有想到云翠山的顶峰是天柱峰,更不曾想过会有这样艰险的“一线天”,一蒙就去的云翠山,居然给了这样的惊喜,而且还不收费,真是让人心生感恩。





  返回时,下起了小雨,一直在印证“朝霞不出门”这千万年谚语的正确性,于是没敢停下来休息,就一直风驰电掣。路途往返大致九十公里,用时六个小时,爬山时间四个小时。云翠山,无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