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昵称32901809 2021-01-24

按常理而言,你笔下的字之所以叫书法,意味着至少对古代碑帖浸淫过,临摹过;快乐过,煎熬过。因为写字不是仅仅是由着性子涂抹,那样你即使写一百年,也只能是江湖字、老干部体。

其实像鲁迅这样的文豪,从民国中走出来,那时钢笔的使用还不太普遍,所以可以想见,拿在手上用毛笔写字,等于吃饭拿筷子那样自然而然。

鲁迅的抄书是书法临摹吗?

周作人在他的《鲁迅的故家》里说,鲁迅最初在干的事,是抄录“古文奇字”,从查阅《康熙字典》的一部开始,把所谓的古文,一个个抄下来,订成一册。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抄写的可不是什么古代书法碑帖,而只是古籍。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鲁迅书作

到二十世纪初(先生1881年出生),二十刚出头,虽然已经在教育部上班,那个时候还担任了一个科长(到底什么行政级别,有待查证)。想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学毕业能在教育部上班,觉得已经是祖上冒青烟的事了。

鲁迅虽然能在教育部工作,但正值思想的苦闷时期。你想,一个有大抱负的人,感觉前途渺茫,尤其对当时的社会改革有一种无力感,所以有事没事就做着“抄书”这样的“闲事”。

周作人还说,鲁迅先生“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抄录了七年的古碑”。可以想见,二十多岁的年龄,用七年的时间,研究并抄写古碑拓本,这已经不是临摹那样简单了。事实上,鲁迅在三味书屋已经完成了临摹学习这一阶段。

徐志摩拜了个书法名师,却学了点皮毛

徐志摩(1897-1931),34岁人生收官,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实在太短命 。

有人说,徐志摩毛笔字写得好,既学到了“古韵”,又富有时代气息;笔墨很“高古”,意境很“新颖”;简直是用高古的笔法表达现代诗意境的第一人。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徐志摩书作

事实上,徐志摩小时候的笔墨功夫还是不错的,至少不坏,要不张幼仪的哥哥怎么会看中,撮合徐志摩第一次婚姻呢,这其中与徐志摩写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徐诗人毕竟十五六岁就远涉重洋,到美国、英国去读书,接受的是西式教育,那时开始手里拿的是钢笔,写出来的是硬笔字。

回国以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又去追林徽因,不成,又去追有夫之妇陆小曼。而陆小曼是个整天挥霍的女人,徐志摩只好到处兼课,南来北往地到处跑,赚来的钱又让陆小曼挥霍。

所以,徐志摩纵然有千般才华,也静不下心来写毛笔字。要说回过头来说徐志摩的少年,父辈替他到上海拜了一个书法名师,那是那个时代响当当的文化名人,书法润格也是在海内最高的一个,没有之一。徐志摩这位老师的名字叫郑孝胥。郑孝胥后来当过伪满洲国总理,是个名声狼藉的大汉奸。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徐志摩书作

但我们不用因人废字。徐志摩也似乎认真研习了老师的书法,学习出几分相似的地方,但毕竟是形似多一些,根本谈不上什么“功力”。就像刘晓庆向某某书法名家学习书法,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

如果鲁迅的字叫书法,徐志摩只能算是书法爱好者

前文说了,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居然能用七年时间来抄写古碑古字,那手下还真非常“古气”。先别说是不是从颜真卿那里脱胎而来,至少从壮年期的自由书写可以看出,还是能感受到魏晋的气息的。

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鲁迅先生的书法:“远逾宋唐,直攀魏晋。”这是溢美之词,不管说得是不是言过其实,说鲁迅先生的字叫书法,那是肯定的。只不过,鲁迅先生的文名远远大于提笔写字的名气,基本可以说,写字只是先生余事。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鲁迅书札

可惜徐志摩生命太短暂,如果向天再借几十年,以徐志摩的才情,把手下功夫从爱好者精进成书法家,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写字就是写性情,情感不同笔下流露的自然也不同

不得不说,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写出来的诗歌是唯美的,流传了百年,还是那样脍炙人口。但他的字却和他的婚姻一样,不为人称道。

作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老师和证婚人,梁启超先生的证婚词,还是振聋发聩,让当事人无颜以对。

“徐志摩、陆小曼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希望不要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学问上没有什么成就,反而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恪守妇道,今后不可妨碍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离过婚再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希望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证婚祝词,祝词变成了“警示”,这也只有梁任公能说得出来,但也可以见到徐志摩小我小爱的情性。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徐志摩书作

放下徐志摩,再来看鲁迅。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有一段打破“铁屋子”的描写,说的是钱玄同来访,先生与他的对话: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

所以可以这样说,鲁迅先生抄七年的古碑,这是一种积淀,从此以后,他的笔就是杀向敌人的投枪,写的字是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鲁迅先生的书法也与中国现代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来自民族最深沉的呐喊,最热切的召唤。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抄了七年古书,你以为相当于临摹碑帖,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

鲁迅书作

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孰好孰孬,就很容易分得清楚了。没有根基,不讲传统,那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和活力。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书法,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长成绚丽的艺术之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