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甪直古镇

 zzm1008图书馆 2021-01-24
有一种风景叫桥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是具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甪直历来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之称。“五湖之厅”是指它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是说它有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
      甪直古镇中心为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三条主河道的交汇处,另外多条支河错综复杂,如密网般纵横交错,造就了甪直的河、桥、水巷丰富的独特局面。甪直有风格各异的桥,石头铺成街道,护岸栏板上雕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甪直水秀,桥也美。在古镇区5.6公里长的河道上,历史上曾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半步桥等。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
      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的双桥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称“三步二桥”,走三步就踏上了二座桥,形容二桥相距之近,其中三元桥和金安桥、南昌桥和永福桥最具代表性。镇区共有8处双桥,为其它古镇所莫及,分别有三元桥和万安桥、和丰桥和环玉桥、鸡鸭桥和交会桥、金安桥和环壁桥、寿仁桥和万永桥、南昌桥和永福桥、寿康桥和伊仁桥、东西垂虹桥。

“三元桥、万安桥” 双桥会

  三元桥又名三官桥,因该桥西堍弄内有三官堂,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此弄随叫三官弄,该桥也随习叫三官桥。 三元桥位于甪直镇中市上塘三官弄口,东西走向,跨中市河。该桥东堍与万安桥南堍直角相连。 三元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周复盛募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

  三元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桥全长12.4米,中宽1.6米,高2.4米,跨径4.5米。桥墩为排柱式,一侧计5根。桥面三元桥梁石3块,长5.55米,最宽的为0.48米。东引桥长3.3米,踏步8级,桥堍宽2.7米;西引桥长4米,踏步9级,桥堍宽2.3米。

  三元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有莲花瓣图案,栏杆两端置抱鼓石。桥梁石南侧刻“东塑眠牛浮绿水,西邻斗鸭挹清风”;北为“四境频来新瑞气,三元重建著名桥”。三元桥至今保存完整,是古镇区典型的“三步两桥”景观之一。

三元桥、万安桥
      万安桥又名矮櫈桥,位于甪直镇南市下塘眠牛泾浜西口,南北走向,跨眠牛泾浜。桥建于清乾隆之前,原为仅有三级的石梁桥,后改为斜坡。20世纪60年代改建。
  万安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3.56米,中宽2.16米,高1.95米,跨径2.7米。桥墩为条石叠砌成金刚墙形式,桥面桥梁石5块,长3.56米,最宽的为0.48米。
  万安桥桥梁石西侧阴刻万安桥桥名,有长系石2根。桥两侧有栏杆,南堍东侧有方形望柱,上有如意图案;西侧有方形圆顶望柱,刻有莲花瓣图案。万安桥与三元桥构成典型的“三步两桥”景观。

“和丰桥、环玉桥” 双桥会

  和丰桥又名中美桥、朝阳桥。桥上有“和丰”二字,没有桥字,据说这种称呼就是宋代风格。桥位于甪直镇中部,南北走向,跨于古镇东西市河上。和丰桥始建于宋代中期,具体年份待考。距今己有900多年了,是镇上年纪最老的桥。型制是椭圆型单孔桥。始建时桥材全部是青石和武康石。后经历次修葺,将桥栏和桥级改成花岗石,后又将桥级改成铺面,其它部分仍保留原始状态。
  和丰桥为青石构单孔拱桥,全长34.55米,中宽2.9米,矢高3.62米,跨径9.1米。拱券系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条石收分叠砌,并加有丁头石,拱眉为武康岩,墙内设明柱2根,长系石4根。北堍主引桥两侧有东西引桥各1座,主引桥长11.7米,踏步9级,桥堍宽3.74米;南堍主引桥西侧有引桥1座,南主引桥长9.54米,踏步10级,桥堍宽3.5米,西引桥长3.6米,踏步7级,宽3.4米。桥堍均设有条石平台,桥两侧设有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刻有圆形莲花瓣图案,两端置抱鼓石。
  和丰桥正面原有碑亭,内置桥碑一方,记载着修桥史实,可惜碑亭已毁。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重修过桥,原桥主体基本未变。2014年,甪直镇政府花重金,寻觅武康石原材,邀请桥梁专家拟订修复计划。修复后的和丰桥基本符合宋代桥梁的型制和用材。据清代里中宿儒许壬瓠所修光绪甫里志称其:“桥下环洞全规,底如其穹,经久弥固。”和丰桥和环玉桥组成了镇北的双桥景区。
  环玉桥习称剥狗桥、北沟桥,位于甪直镇中美桥南堍东侧,东西走向,跨中市河北端。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秋圮重建,呈玉带形花岗石梁桥,故名环玉桥。20世纪70年代,因拓宽市河改建成水泥双曲拱桥。90年代,改建成花岗石梁桥,加高桥基。现在的桥是2008年坍塌后重建的。
  环玉桥现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23.09米,中宽3.25米,高2.72米,跨径5.6米。桥墩为框架式,两侧设立柱两根,中间金刚墙叠砌。桥面桥梁石2块,桥面石19块,桥梁石长6.72米,最宽为0.48米。桥面石阳刻双龙戏珠图案,有长系石2根。西引桥长8.22米,桥堍宽3.6米,无踏步,与中美桥南堍相连;东引桥长6.93米,踏步12级,桥堍宽4米。东引桥南侧引桥长1.18米,宽1.84米,踏步3级。西堍北金刚墙上设有石级桥梯9级。
桥心石
  环玉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有覆瓣式莲花图岸,栏杆两端置抱鼓石。该桥造型美观,与中美桥紧紧相抱成连体桥,为古镇双桥之新作。

“鸡鸭桥、交会桥” 双桥会

  鸡鸭桥又名东美桥,位于甪直镇东市塔弄西北、北港西南,南北走向,跨于东市河,与交会桥构成直角形“双桥”,习称“三步两桥”,为桥镇奇观之一。该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水叔谦募建。初为青石砌建,在多次修葺过程中淘汰了大部分破散的青石,现桥体呈青石与花岗石共存。原有石阶桥,1970年后便于行车,改为砖砌无级坡度桥
  鸡鸭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拱桥,据传该桥为单孔全圆形拱桥,比一般单孔拱桥能承载更大压力,由于结构独特而载入中国桥梁史。全长31.4米,中宽4.15米,矢高3.63米,跨径8.6米。拱圈系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条石收分叠砌,墙内设明柱4根,长系石4根。南引桥长15.45米,北引桥长13.45米;南桥堍宽4.9米,北桥堍宽6.2米。
  鸡鸭桥面现无桥心石,桥面由8块条石组成,东西向铺设,中间二块刻螺旋形图案。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有图案)、栏杆。桥拱圈下面有1块碑,有文字记载,字迹不清。该桥造型精巧,结构严谨,实为明代桥梁中的珍品。
  交会桥又名总管桥,东西走向,跨北港河上。交会桥位于东市上塘街的东末端,是甪直东镇和西镇的分界桥,甪直七十二座半桥的其中的半座桥就是指的它。该桥建于清乾隆之前。
  交会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4.9米,中宽4.13米,高2.13米,跨径3米。桥墩为排柱式,一侧计4根。桥面桥梁石9块,长4.9米,最宽的为0.5米,桥梁石两侧阳刻交会桥桥名。
  交会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面有吉祥图案。20世纪70年代,石级踏步全部拆除,改为无级平桥。

“金安桥、环壁桥” 双桥会

  金安桥又名金巷浜桥、景定桥,位于甪直镇金巷浜南口,东西走向,跨金巷浜南口。该桥建于清乾隆前。
  金安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23.35米,中宽2.33米,高2.25米,跨径3.35米。桥墩为排柱式,一侧计3根。桥面桥梁石2块(中间嵌楼板2块),长5.1米,最宽的为0.6米。西引桥长8.97米,桥堍宽2.4米;东引桥长9.65米,桥堍宽2.26米,石子斜坡;西引桥南侧引桥长1.75米,踏步4级,桥堍宽1.7米。
  金安桥梁石两侧阳刻金安桥桥名,有长系石2根。桥两侧设方形望柱、铁栏杆。
金安桥、环壁桥
  环璧桥原名永昌桥,习称高家桥,位于甪直镇西市金安桥西侧,南北走向,跨西市河,北桥堍与金安桥西桥堍成直角相接,构成“钥匙桥”。该桥建于明代万历末年(1620年),高士标等募建,清道光末金辂重建,易名环璧桥。1991年政府重修。
  环璧桥为花岗石单孔梁桥,全长15.09米,中宽1.65米,高2.6米,跨径4.7米。桥墩为条石叠砌成金刚墙形式,桥面桥梁石3块,长5.45米,最宽的为0.55米。桥梁石两侧阳刻环璧桥桥名,有长系石2根。南引桥长5.8米,踏步10级,桥堍宽2.18米;北引桥长4.78米,踏步9级,桥堍宽2.5米。
  环璧桥两侧设有砖砌栏杆,南堍置抱鼓石。该桥有对,东西桥面对云:“湍流到此汛环转,皎日涌空X壁固”;西向桥对为:“祝碬锁成梁年皆并永,拾资营利涉后必有昌”。金安桥和环壁桥组成了双桥景区。

“寿仁桥、万永桥” 双桥会

  寿仁桥又名寿亭桥,习称庄家桥,位于甪直镇西市街玄坛庙口,南北走向,跨西市河。始建于明未年,具体年份待考。康熙十一年(1672年)8月,袁尚忠僧士募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5月,汪鼎煌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金辂重修。
  寿仁桥为花岗石单孔拱桥,全长14.86米,中宽2.55米,矢高3.03米,跨径6米。南引桥长9.4米,踏步16级,桥堍宽3.8米;北引桥长4.2米,踏步9级,桥堍宽3.15米;南堍西侧引桥长1.07米,踏步4级,桥堍宽1.35米。拱圈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条石收分叠砌,并加有丁头石,墙内设明柱4根。
桥心石为正方形,刻螺旋纹,拱圈顶端阳刻双龙戏珠图案。
  寿仁桥有长系石4根。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刻莲花瓣,栏杆两端置抱鼓石,拱圈内设有3块记事碑。镌刻桥联,东侧阳刻“寿宇从今拾级同臻大孝,仁帡溯昔希踪敢绍前修”;西侧为“紫气徴祥合度犹龙高躅,绿波映彩宜题司马雄辞”。大者寿仁桥,小者万永桥,三步两桥之一。
万永桥
  万永桥原木桥,现改为单跨石梁桥。与寿仁桥形成双桥。

“南昌桥、永福桥” 双桥会

  南昌桥习称牌楼桥,因以前桥旁有一节孝石坊。位于甪直镇王家浜南20米,东西走向,跨南市河。该桥建于清雍正十四年(1736年)。
  南昌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13.88米,中宽1.6米,高2.16米,跨径4.05米。桥墩为排柱式,一侧计4根,桥面桥梁石3块,长5.28米,最宽的为0.61米。东引桥长5.27米,桥堍宽2.78米,踏步11级;西引桥长3.73米,桥堍宽2米,踏步10级。
  南昌桥两侧设方形望柱、栏杆,柱头上有莲花瓣,栏杆两端置抱鼓石。桥梁石两侧阳刻重建南昌桥桥名及如意图案,立柱上镌刻桥联,南侧阳刻“中流三度环金钥,夹岸双桥映彩虹”;北侧为“津梁层叠浴环玉,砥柱萦洄接寿康”。该桥东堍与永福桥北堍相连,是古镇南市河上又一处“双桥”景点。
  永福桥又名吉家浜桥、殷家浜桥,位于甪直镇南市下塘吉家浜西口,南北走向,跨吉家浜上。北堍与南昌桥东堍相连,构成一对“钥匙桥”。该桥建于清雍正十四年(1736年)。
  永福桥为花岗石构单孔梁桥,全长8.57米,中宽1.7米,高2.1米,跨径3.65米。桥墩两侧设立柱两根,中间金刚墙叠砌。桥面桥梁石4块,长4.45米,最宽的为0.43米。桥梁石两侧阳刻永福桥桥名,南立柱上阴刻“今禁放生河吉家浜”,有长系石2根。南引桥长3.28米,桥堍宽2米,为水泥斜坡;北引桥长1.15米,桥堍宽1.77米,踏步4级。
  永福桥两侧设方形圆顶望柱、栏杆,北堍望柱上刻有莲花瓣,栏杆两端置抱鼓石,有长系石2根。桥梁石两侧阳刻永福桥桥名,南立柱上阴刻“今禁放生河吉家浜”。

“寿康桥、依仁桥” 双桥会

  寿康桥位于甪直镇南栅厂滩头附近、南昌桥南100米,东西走向,跨南市河。该桥始建无考,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建成花岗石单孔梁桥。
  寿康桥为花岗石单孔梁桥,桥全长18.65米,中宽1.73米,高2.9米,跨径5.45米。桥墩两侧设立柱四根,中间金刚墙叠砌。桥面桥梁石3块,长6.28米,最宽的为0.61米。东引桥长5.9米,桥堍宽2.62米,踏步12级;西引桥长7米,桥堍宽2.8米,踏步16级。
  寿康桥桥梁石两侧阳刻寿康桥桥名,有长系石2根,桥柱上镌刻桥联,南侧阳刻“安流北注汾缓道,通市南来第二桥”;北侧为“利济通衢安且固,徵祥合境寿而康”。
  依仁桥又名小桥、厂滩头桥,位于甪直镇南厂滩头,南北走向,跨八尖浜。该桥始建无考,初步推定为晚清。该桥桥址为旧时依仁乡,故桥名为依仁桥。
桥面石9块。
桥心石刻有“回轮”图案。
  依仁桥桥梁石两侧阳刻依仁桥桥名和石刻纹饰图案,有长系石2根。
寿康桥和依仁桥构成的“三步两桥”景观。
      甪直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种风景叫桥
2027篇内容 4.6万人参与
发布于 2020-12-29
来自作品集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