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枚深夜访友,见友人独自在月下吹笛,写下一首凄清的律诗

 小佛说史 2021-01-24

说起袁枚,很多人以为他只是一个很有名的美食家,毕竟《随园食单》名气非常大。实际上,袁枚同时还是文学家与批评家,也是乾隆时期一个口碑不错的县令,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多地做过县令之后,他选择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在随园中他不仅仅写了《随园食单》,更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作品问世,同时,他收了很多学生,女弟子人数众多,这在当时的社会情况,简直是与世俗相悖。

袁枚一生中,留有诗作极多,今天咱们就来读一首袁枚深夜所写之诗——《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根据袁枚的记载显示,借园是袁枚好友李晴江(李方膺)的住所,李晴江有着与袁枚相似的经历,也是做了一段时间小官之后选择归隐,长期居住在南京。乾隆年间秋季的一个夜晚,袁枚从随园出发,漫步到借园好友家,正巧遇见李晴江在园中吹笛,有感而发,遂做此诗。

整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是景物中无不透着萧瑟与悲凉,身处其中的袁枚心中凄清之感也是极深。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一来就点明时间与事件——秋天的夜晚访友。这友人不是一般的好友,是“秋友”,秋天本就是萧瑟冷寂,用秋作为人的修饰词,可见被访之人内心的悲凉,袁枚还没有见到朋友,怎么知道友人的心境?一切都是从笛声中读出来的。袁枚这次去看了好友不久,李晴江就去世了,晚年不得志的李晴江在此时心中郁气难平,“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其笛声之中的悲凉,想必更甚一般人。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李晴江吹笛前已经是微醺,想必要借酒浇愁的他反而是忧愁更甚,便又以笛声抒发心中不快,这笛声在冰凉的如水的月色中飘荡,将原本清冷的月色浸透得更凉。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李晴江的笛声不仅仅让月色更凉,其嘹亮之声将空中的云朵也阻碍了,将水中红藕的幽香也吸引出来,笛声与幽香交织在空中,让本来前来访友的袁枚沉浸在其中,直到笛声停歇,袁枚才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一曲终罢,袁枚推门而入与李晴江相见,而两人却只是久久凝视着对方,在月光下、清露中相顾无言,直到衣襟被露水沾湿,挚友的心意已经在笛声中得到了倾诉,无需多言。

袁枚是李晴江的挚友,李晴江的悲伤已经在笛声中宣泄得淋漓尽致,袁枚于诗句中不曾有悲伤的字词,但是其悲伤的已经通过景物透露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