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清诗,用8句写出无比凄凉的意境,读过的人有多少?

 12345csdms 2023-08-25 发布于湖南

原创 诗词菇凉 一号诗巷 2023-07-31 19:00 发表于甘肃 


诗 词 联 话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这里有最美的古诗词与深度解析,看多了你会写诗的。

清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呢?相信在大家所说出的名字中,一定会有“袁枚”这两个字。

袁枚,一位主张“性灵说”的诗人,为我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名声遐迩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文集》等著作,皆出自袁枚的笔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想每当在提及袁枚的时候,这首小诗都会在第一时间浮现于各位看官的脑海中。

语言简单,意境优美,蕴意深刻……,集诸多优点于一体,让这首诗在成为经典的同时,也让我们充分见识到了袁枚的才气。

与古诗词同行,看不一样的风景,品不一样的诗怀;识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也出自袁枚之手。

此诗句句写得凄凉又深刻,细细品来别有一番韵味,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作者与背景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我国清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美食家。

袁枚虽然也做过官,但是他跟大多数诗人一样,并没有逃脱被朝廷“特殊”对待的命运,仕途十分坎坷。

所以后来的袁枚干脆辞去官职,在南京小仓山的随园隐居起来,并且广收弟子,为清朝诗坛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栋梁之才。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是袁枚去拜访老朋友时所写,承载着作者与友人在经历世态炎凉以后的同样心境。

题目中的“主人”指作者的朋友李晴江。袁枚曾在《送李晴江还通州》中这样标注:晴江所寓号借园。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借园的主人就是李晴江。

深度解析




诗的首联很直接地切向题目,并且将全诗的情感色彩奠定下来: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在清冷的秋夜里拜访借园主人,还没有到达他的居所,就已经隔水听到了他的笛声。

秋天本就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那么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诗人们借“秋”抒发伤感之情也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元素。

而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但通过一个“秋”字为诗句晕染上了凄凉之味,还特意借“秋士”将诗中的凄凉之味浓郁化。

何谓“秋士”?就是指那些已过美好的年华却依旧不得志的人士。比如《淮南子·缪称训》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前一句直接点人物,后一句则借“水上音”在完整地破题的同时,含蓄地点出人物。

两句相结合,朋友吹笛的幽寂画面就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后面的颔联是景语与情语的融合: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寒凉的月色弥漫了大半个夜空,而那一管幽咽的笛声则是微醉主人内心的倾诉。

这一联很有特点,它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下笔,既为我们勾勒了唯美的画面,还将诗中的情感色彩进一步鲜明化。

“半天凉月色”,看似只在描写月色,实则它是在借月色的寒凉之意来烘托笛声的寒凉。所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笛酒人心”,意在说明朋友借酒浇愁后,又借吹笛这一举动来派遣自己心中的忧愁。由此可知,作者已经以双重叠加的方式,将朋友内心的“愁”抒发出来。

不但如此,从“一笛酒人心”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这恰恰印证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知音般的情谊,也恰恰说明作者也同样遭遇过朋友的遭遇。故而,朋友的内心又何尝不是作者的内心呢?

颈联同样是景语与情语的结合,只不过它的表达与颔联正好颠倒了顺序: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悠扬的笛声让夜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藕花的香气飘散在整个夜空中。

一个“遏”字下得精准又妥帖,它充分诠释了朋友笛声的美妙。这种略带夸张的手法,不但美化了诗中的物象与意境,更是有效地美化了朋友,把作者对朋友才艺的赞美之情体现出来。

仅赞美笛声还是不够的,及时的烘托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写作方向。所以,和颔联一样,作者同样通过景语的裁剪,让动人的画面把笛声的“美妙”之处烘托出来。

在藕花香气的蔓延之下,那笛声听起来就不一样了,它仿佛也沾染上了花香一样,变得更加悦耳、更加能够传情达意。

到了尾联处,作者才临摹出与朋友相见的画面: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在清露团珠的夜里,“我”与老朋友相逢,我们的衣襟都被夜露打湿了。

在这首诗中,作者没有描写关于自己和朋友的任何生活与际遇方面的内容,而只是通过具体的“月夜听笛”的情景,把更深层次的内容涵盖进去,让读者去细细品味。

尾联中的“相逢清露下”也好,还是“流影湿衣襟”也罢,它们都无不说明朋友吹笛的时间之久,也无不说明作者听笛的时间之久。

这样两个被社会政治边缘化的“沦落人”,在这样一个秋夜里相逢,无须多言,仅相视、相对即可明白对方的心境,也即可明白相互的情感。

诗在“相逢”的场面中收篇,留给读者如笛声般绵绵不尽的韵味,品来倍觉富有感染力。

藕花香里笛声渺,一曲听残叹息多;一首读完,感慨万般。

各位看官,如果你也喜欢古诗词,请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一起在光阴的更替中,追寻诗与远方。


-END- 

诗词菇凉

相遇知音,感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