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景泰蓝的特点是什么

 新用户99079681 2021-01-25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 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 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如数家珍。“根据铜丝薄厚断代,铜丝中间有黑缝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再看底色,明代以大蓝为主,清代雍正皇帝喜欢黑色,凡是通体黑色的景泰蓝作品,基本可以断为清雍正年间作品,到乾隆年间,又发明了葡萄紫为底色……”

  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却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明代景泰蓝的掐丝的处理:由于明代早期珐琅釉厚,中期和晚期釉层薄,因此早期掐丝的高度高于中期和晚期。早期掐丝粗细宽窄不匀,衔接痕迹明显,末端多采用自然截断的方式处理。中期和晚期掐丝比早期均匀,并且从中期开始采用将掐丝末端卷成圆圈的处理方式。明代早期和中期掐丝镀金工艺较好,生锈情况较少。晚期镀金工艺比早期差,掐丝锈蚀情况比较普遍。

  

  景泰蓝的制作费用成了清政 府的难题。内忧外患使清政 府无力承担庞大的开销,于是清政 府决议遣散宫中大部分御用工匠,允许民间制作使用景泰蓝制品,这使民间的作坊得以繁荣。在清末民营公司作坊,制作了大批景泰蓝制品,由于制作器物针对层面不同,景泰蓝制品分成三种档次,一是高 级出口仿古品种,二是高 级陈设品种,三使普通生活用品的品种。这三类品种的差别是有着天壤之别,许多藏家经常把一些最普通生活用品类景泰蓝制品当成精品来收藏,要知道此时工艺与清早期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器物多为轻薄。镏金工艺薄,经过短时间就基本脱落干净,器物的底部多有旋纹。这时期的景泰蓝分成高 级陈设品,在当时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其中一些精品也成为王公贵 族们追捧的对象。一些公司的景泰蓝也被皇宫选中成为宫廷的用品,在当时光绪大婚就曾向老天利公司定制陈设的景泰蓝。在宣统时期老天利的景泰蓝还代表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这也说明当时的工艺水平较好。国外贵 族们喜爱程度高,当时的法国贵 族比较喜欢陈设景泰蓝工艺品,从而促进景泰蓝的大量出口。另一类则成为高 档生活用品,如用于供奉的五供、镜屏等。当时景泰蓝的制作已经不只是艺术品和高 级陈设品,已经出现低端生活实用品种,诸如烟具、首饰盒等生活用品的装饰。这类景泰蓝数量较多,制作比较粗糟,而流传至今的清代景泰蓝以此为最多。而这些景泰蓝极大的影响了收藏者的情绪,有许多收藏者不解诸多书籍都说景泰蓝如何工艺精湛,却是如此摸样,这就是国粹,让初入行者大为茫然。

  景泰蓝是用细扁的铜丝掐成图案,焊于铜胎上,然后施以彩色釉料,经过高温烧造、打磨、镀金后形成。景泰蓝不同于珐琅彩瓷,珐琅彩瓷为瓷胎,而景泰蓝为铜胎,面对上了各种颜色的铜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