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明月几时有”,苏轼这首中秋词,也是千古名作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1-01-25

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团圆意味最浓的是春节,但诗意最浓的却只有中秋节。仅仅苏轼的一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可以说既满足了人们对月亮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又让人们集中体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望月怀人之情。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写出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共同的心愿。

而除了“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另一首中秋词《阳关曲·中秋作》,也值得你一读再读。众所周知,苏轼在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正是描写了苏轼与苏辙七年来,第一次同赏中秋月时的情景。从题中“中秋作”,便可以看出它写得是中秋团圆的喜悦。

但是苏轼这里又入了“阳关曲”,便说明它又涉及到别情。由此可见,苏轼这首《阳关曲·中秋作》主要记述了他与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两人聚后不久又得离别的哀伤与感慨。在艺术造诣上,这首词亦是一首千古名作。诗人杨万里曾在《诚斋诗话》中称赞此诗: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东坡四句皆好矣。

《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它的意思是说,中秋这天晚上,天上的云雾全都散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寂静无声,明月恰如一面玉盘缓缓升起。我们常说月色如水,苏轼这里的“溢”字,所表现的便是这种效果。“清寒”,指清朗而有寒意,暗中点出是秋天的中秋月。

“无声”二字,同样用得极为工妙。秋高气爽,月明星稀,银河也会显得非常淡远。所以“无声”,便仿佛在说银河本来应该是有声音的,只是因为太过遥远,所以我们听不到罢了。如此一来,天宇空阔的感觉便描绘得淋漓精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苏轼这里以“玉盘”形容月亮,不仅赋予了它冰清玉洁的美感,也暗中点出两人赏月的事实。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它的意思是说,像今夜这样的中秋团圆日,在我这一生中是十分难得的,不知道明年的中秋月,我又将在什么地方观赏呢?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此次他与苏辙的短暂相聚,很快就又要离别了。而上一次是七年,这一次苏轼也无法确定再聚的时间,所以这种离别的哀伤与感慨尤为动人。

另外,最后的一个问句,实际上也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发问。即明年的中秋之夜,你会在哪里,和谁一起共赏中秋月呢?虽然没有直接写别情,但是字里行间浓郁的别情溢于言表。其实,苏轼这两句中所表达的这种聚后又离别的哀伤与感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所以它读起来,更容易产生共鸣。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他从中秋月色的美好,写到与苏辙相聚赏月的喜悦,又联想到即将到离别,形象集中,境界高远。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一首意味深长的千古名作,值得你我一读再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