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与心带你了解全球癌症

 食与心 2021-01-25


目前已经发现100多种与人类相关癌症,常见的癌症种类确定为36种,其中排名前10的癌症占2018新增癌症病例和死亡癌症病例的65%以上。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大数据(gco.iarc.fr),2018年中国有428万新增癌症患者(全球最多),有286万人死于癌症(世界第一),尽管百分比目前不是最高,但中国癌症人数增加之迅速和因癌症死亡人数之多震惊世界。

那么癌症人数激增是中国特有现象还是全世界的趋势?是人口老龄化的产物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是人体自身的生物原因还是外界环境变化的结果?食与心将结合最新数据和已有报告,带您深入了解人类癌症[1-7]

一.   癌症人数激增是全世界的共同趋势

近几十年来,人类癌症越来越普遍,尽管个别癌症在某些地区患病人数有所减少,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总体癌症患病人数均有增加。从20052015年,癌症患病人数增加了33%,近年来依然在增加。

2015年,全球共有1750万新增癌症病例,有870万人死于癌症。2018年,全世界共有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有960万人死于癌症。

人类最常见癌症为肺癌(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发生率约占癌症总体11.6%,其次为乳腺癌(11.6%)、结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和胃癌(5.7%)。

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也是肺癌,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占总体癌症死亡人数的18.4%,其次为结直肠癌(9.2%)、胃癌(8.2%)、肝癌(6.6%)和乳腺癌(6.6%)。

在中国,发生率最高的癌症前10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前10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脑癌和前列腺癌。

二.   癌症具有明显不均衡特点

⑴ 癌症具有性别差异

全球男性癌症发生率比女性高20%左右,男性癌症死亡率比女性高50%左右。

在性别相关癌症中,女性癌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分别是人类最常见癌症的第二和第八位,前列腺癌则位于人类常见癌症第四位。但在其他癌症中,男性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高于女性。

全球男性最常见癌症为肺癌,发生率占癌症总体14.5%,死亡率占总体22%。男性致死风险排名前五的其他癌症依次为肝癌(死亡率10.2%)、胃癌(死亡率9.5%)、结直肠癌(死亡率9.0%)和前列腺癌(死亡率6.7%)。

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为乳腺癌,发生占癌症总体24.2%,死亡率占总体15.0%。女性致死风险排名前五的其他癌症依次为肺癌(死亡率13.8%)、结直肠癌(死亡率9.5%)、宫颈癌(死亡率7.5%)和胃癌(死亡率6.5%)。

⑵ 癌症具有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增加,人类癌症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类的癌症情况明显不同。

0-14岁儿童中,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癌和脑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白血病和脑癌也是该年龄段最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15-35岁年龄段中,最常见癌症类型为乳腺癌和宫颈癌,而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为白血病和肝癌。39岁以上的人群中,最常见癌症类型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而最致命癌症类型为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癌症类型并非只在某个固定年龄阶段出现,而是可以变化的。近年来多种癌症发病年龄呈不断提前趋势,即原本在中年以后才出现的癌症开始在更年轻的人群中出现,比如目前在高收入国家老年人群(50岁以上)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年轻人(49岁以下)中结直肠癌却越来越常见。

⑶ 癌症具有地区差异

在全球不同地区,癌症发生率差异极大。

对于男性,癌症发生率最高在澳新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571.2/10万人),最低在西非(95.6/10万人),相差6倍左右。对于女性,癌症发生率最高同样在澳新地区(362/10万人),最低在亚洲中南部(96.2/10万人),相差4倍。

⑷ 癌症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人类癌症发生情况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高收入国家的性别相关癌症发生率更高,比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消化系统癌症及呼吸系统癌症发生率更高。

更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高收入发达国家癌症发生率高,趋势上看,其癌症死亡率却在不断降低,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差距拉开。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虽然癌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癌症病人的死亡风险更高。可能知识的普及和医疗的完善程度对于降低死亡率有作用,您不需要抱怨您所在地方的医疗体系是否完善,仅仅健康的生活知识就可以让您和您的家人远离癌症。

三.   人类癌症主要由饮食和环境因素而非自身生物原因导致

从生物学角度,人类随着年龄增加,体内积累的基因突变会越来越多,而修复突变的能力却不断降低。因而随年龄增加,个体罹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不断增加。但这并不表明癌症是人类自身的生物缺陷导致,虽然少部分人会不幸罹患癌症,仍然是大部分人能幸免于癌症,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人能健康长寿。自然界生存的动物模式和家养的宠物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证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在自然环境和安全饮食下会更多罹患癌症。

从流行病学角度,一半以上的人类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不健康饮食、抽烟(包括各种形式的抽烟和二手烟)、超重或肥胖/BMI、饮酒、缺乏运动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是导致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这些风险能明显降低癌症风险。研究者估计,倘若能控制上述风险因素,仅在澳大利亚,2013年癌症患者就能减少41200名,癌症死亡人数减少16700

从物种进化角度看,癌症不是人类罹患的必然疾病。很多野生动物也有肿瘤,但从其自然发生率和病变速度来看都不构成今天我们人类如此凶顽的恶性程度。

那么为什么人类癌症如今变得如此凶顽呢?从共进化和免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从共进化的角度来看,人是由人自体和人体上携带的共生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命体,在这个超级生命体中人自身与其共生微生物互利互惠,休戚与共。这个共生的搭档是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由自然选择确立。工业化以前,这个最佳生存搭档没有解体,两者在代谢、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活动中密切协作,从而促进整个生命体的生息和繁衍。但近几百年至几十年来,饮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扰乱了人体表面携带的微生物,而新的微生物与人体自身因没有由长期进化和适应形成新的共同体,因无法亲密协作,从而损害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和神经功能,并大大增加自体的免疫系统负担,使得超级生命体长期处于带“伤”运行的临界失衡状态,发生“事故”,类似癌症就是必然结果。欲深入了解可参阅食与心肠漏系列文章。

从免疫角度,共生微生物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以来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改变导致现代人携带的微生物发生明显改变,新的微生物无法完美执行应该由原本共生微生物负责的免疫任务,使得现代人免疫系统负担急剧增加,而超负荷运行的免疫系统监测和删除人体变异细胞的能力降低,使得肿瘤细胞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增殖,从而导致现代人癌症发生率大大高于工业化以前的人群。欲深入了解可参阅食与心免疫系列文章。

近年来,代表世界尖端科技的杂志《Nature》和《Science》不断发文显示:人类癌症与其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密切相关;在癌症治疗中(如放疗和化疗)需要考虑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癌症治疗中肠道微生物受损的病人死亡率更高,而癌症治疗中肠道微生物得到保护的个体生存率更高,治疗体验更好。

综上,食与心认为:人类癌症可防可控可治。癌症激增并不是中国特有现象,而是全世界全人类都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癌症与年龄有关,但绝不是年龄增加的必然结果,而与社会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癌症与基因有关,但主要并不由第一基因组(人自身基因)而由人体第二基因组(携带的共生微生物基因组)决定,即有否癌症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由你父母负责。

癌症骤增情况虽然非常严酷,但依然可以看出:癌症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过要进一步强调,与您的基因没太大关系,不需要认命,不需要责怪父母和爷爷奶奶。发达国家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降低这一点说明,癌症是用知识和努力就可以积极防控的。

食与心后期将具体介绍特定癌症(如肺癌)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等情况,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            Bray F, Ferlay J,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Clin, 2018, 68: 394-424. 

2             LouiseF. Wilson , Antonsson A, Green A C, et al. How Many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ArePotentially Preventable: Estimates for Australia in 2013.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ancer, 2017, 142: 691–701. 

3             HashimD, Boffetta P, La Vecchia C, et al. The Global Decrease in Cancer Mortality:Trends and Disparities. Annals of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2016, 27: 926-33. 

4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Cancer C, Fitzmaurice C, Allen C, et al. Global, Regional,and Nation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Years of Life Lost, Years Lived withDisability,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for 32 Cancer Groups, 1990 to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AMA Oncol,2017, 3: 524-48. 

5             GarrettW S. Cancer and the Microbiota. Science, 2015, 348: 

6             LiangS, Wu X, Jin F. Gut-Brain Psychology: Rethinking Psychology from theMicrobiota-Gut-Brain Axis.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018, 12:33. 

7             RoyS, Trinchieri G. Microbiota: A Key Orchestrator of Cancer Therapy. Naturereviews Cancer, 2017, 17: 271-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