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闲谈洪式太极拳的“原地转”

 洪式太极 2021-01-25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孟宪彬老师师承洪均生师爷衣钵,教拳很是强调“原地转”,常给弟子讲“钻地里”的故事打比方,不少人都耳熟能详!大意是这样的,有个学生问我(指孟宪彬老师):孟老师,陈式拳的螺旋运动中讲下塌外碾原地转我不明白,要是原地下塌着转那练了拳一会儿工夫不都钻到地里去了,你能简要说说吗?我说是在原地转动,就像自行车、汽车、火车运动,都是配合起来行动的,哪个轱轮不转也不成,但是运转起来都不离原位。向下的问题还是以车轮子比喻,轮子都是向前向下转的,是一种迴圈向下的运动,不离开原位的才叫原地转,你骑自行车要是有个轮子自己先走了,你非摔的鼻青脸肿!那个学生又说螺旋运动的前进理论,我说陈式太极拳的运动也向前永不后退,倒卷肱从内理说也是向前走的,那个学生有点抬杠,说:老师,你说的不错,汽车转起来向前走呀,就是骑自行车一个小时也走十多里地,可是你练拳怎么还是在拳场子里?你一天练了多少里地?好象我练拳既要钻进地里,也要转出好几里地他才满意。这是对陈式拳的极大错误认识,也是对我老师拳术理论的极大误解。

这个故事,孟老师多次讲过,说的是洪式太极拳在下塌外碾的条件下肢节自转、公转配合产生的向下向前劲道的原地转,但到现在很多人也是莫衷一是、不甚了了。

通过学习锻炼,我对“原地转”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谈谈。

太极拳离不开松和转,松是基础,不再多论。这里谈转,太极拳的转就是自转和公转,就是"原地转。“原地转”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洪式太极拳拳架练习要求的动作的规矩,原地转是在一定条件下肢体、关节的自转和因自转引起的公转的配合的统称。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满足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和舍己从人的要求的技术,是太极拳功夫的体现,有些只能身授,因为言传讲不清楚。

练拳要明梢节、中节和根节三节,具体到上肢的规矩,出的顺序是手、肘、肩、回的顺序是肩、肘、手,一动无有不动,一动无有不转。三节的转动自有其规律,梢节自转的同时又绕中节形成公转,中节自转同时又形成绕根节的公转,以此类推、不一而足,肢节相互间位置甚是复杂,在某一时刻某些肢节又相对固定,但这种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明确的。在这种自转、公转的配合中,公转加大了自转角度,为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提供了保障。尤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动、机械钟表内的传动齿轮系的运动,各部件有自转也有公转,彼此间配合协调、传动精密,既传递运动,又传递能量。例如,洪师爷要求拳式中的肘贴肋,孟师经常强调的腰多转肩少转,就是这种肢体原地转精细配合后确保达到省力作用的要求。

应当注意,洪式太极拳提到的“膝的提落”,也是原地转之一,这是练习洪式太极拳立体螺旋运动必不可缺的方法。由于各肢体关节自身结构的限制,导致其转动的方向、角度各不相同。比如,腕关节能上下左右活动,而膝关节只能前后方向的转动形成上下的提和落。两膝自转的提落,使得腰、胯的自转形成相对膝关节的公转,进而形成腰、胯、膝的协调配合独特的立体螺旋运动,“原地转”在构成洪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对于帮助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经“十三势歌”中提到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洪均生公经常讲“腰胯膝犹如发动机”,膝的提落是其重要的技术要素。金海师兄曾说到“上下是技术”,概源于此也。

太极拳拳式中所有肢体关节的配合,莫不如此,都有符合原地转的要求,此乃洪式太极拳的规矩。

二是太极拳击技应用的需要,这里不妨对上一点提到的“一定条件”做深入的分析探讨,即为什么原地转是满足“四两拨千斤和舍己从人”的?

太极拳追求的是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的技术,引进落空合即出、下塌外碾都离不开原地转,在洪式太极拳避免双重的虚实要求上,我体会是在虚处接触点要原地转,并且要肘贴肋、腰多转肩少转,再加以步法上的配合,从而取得用小力得大力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点以后再另文详谈。

以上是我的体会,大家有何看法,请批评指正。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