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敛臀”不算错,“突臀”才是病!

 洪式太极 2021-01-25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洪公原文《太极拳全身的配合》,辩证地论述了太极拳身法的旋转与尾骨之间的关系。根据太极拳“无过不及”之说,无论是主张尾骨后翻,或者是主张尾骨内敛,都不应该过于刻意追求,而应该在气沉丹田的前提下,以自然舒适为准。尤其对于初学者,盲目夸张地追求尾骨后翻或者内敛,都容易误入偏执的歧途。

我在这里谈谈陈式太极拳与其它各式的根本区别 —— 下盘尾骨微向后翻的问题。陈鑫指出:“尾骨长强穴(尾骨下端)微向后翻”。这样的姿势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可加大躯干旋转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与随遇平衡。

各式太极拳都以敛臀为规律,其实并不算错。我认为他是要求纠正突臀之病的。不过收敛太过了,甚至有人主张小腹将丹田向上托起来,或说尾骨要和鼻子同一方向,未免违反生理拳理拳法了。同时还有人把尾骨比作船舵,可是舵都是向后的,哪能和船头同一方向?所以我说陈鑫讲的长强穴微向后翻,是和其它太极拳的根本区别,而且也是陈式躯干方面最要紧的关键。

陈式要求裆开要圆。最忌人字裆,即尖裆。这种姿势仍然和长强穴的后翻有密切关系。只要长强穴向后翻一点(只是一点,绝非突臀),它的姿式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记得蒋维乔先生所写有关气功静坐的姿式就是这个样子)。裆部只要能够开得圆,也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降低,加强躯干的稳度。人字裆两足距离再宽,而裆不能下塌,如同两条腿的木架,从前后稍微一碰,就会倒的。

陈式上盘称为顶劲,中盘称为腰劲,下盘称为裆劲。顶劲要向上虚领,腰劲要中正地旋转,不许前后摇摆,裆劲则要向下松塌。

陈式要求膝部随身体旋转方向一提一落,也是和裆部因长强穴后翻而开圆有直接关系的裆部的圆否与灵活变化有关;膝部的提、落则与运动中的稳度有关。它的运动方法:凡身向左转,则左膝顺缠而上提,右膝同时逆缠而下垂;如身向右转,则右膝顺缠上提,而左膝逆缠下垂。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