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风秦韵36:追梦盛唐望长安千年何曾问时辰?

 网闻博报 2021-01-25

国风秦韵36:追梦盛唐望长安千年何曾问时辰?

    人生如戏,世事如剧。今天的世界大舞台,依旧在演绎着昨日的历史连续剧。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舞台中心,就在大唐盛世的帝都长安。一千多年后,人们追梦盛唐的目光,就又沿着“一路一带”回到了古都西安。实景上演的剧情,往往比套路化的编排更奇妙更精彩。

    2019年夏季,中国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火了!据《环球时报》英文版7月16日报道,《长安十二时辰》已陆续在海外各大平台多语种上线,该剧也能在Viki、亚马逊和YouTube等海外平台观看。虽然上线的集数各有不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外各平台的评分还是挺高的。这样一部让人不敢调高倍速(甚至还要慢放)、一句台词琢磨好几遍才能懂的剧,如今登上了海外舞台,让不少影迷既骄傲又担忧。毕竟,咱们中文博大精深,言近旨远,如果台词翻译得不好,老外估计就云里雾里了。网友评论称,古文翻译成英文没有神韵了,主要是意境能不能理解,不然“我知道他说什么,但是他这么说想表达啥?”

    如今大火的《长安》,虽然也难免有瑕疵,但从剧本服化到人物台词,都相当用心,古意满满。相信翻译起这样的作品,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吧?有海外平台上的影迷留言称,我简直被这剧给迷住了。画面、表演、剧本都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剧情继续这样精彩下去,可能就会成为我最喜欢的中国电视剧之一了。我们相信,中文的美,中华文化的魅力,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熟悉、喜爱。

    网闻博报注意到,这部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小说。公开资料显示,马伯庸,本名马力,满族,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成长在桂林,上海上学,父母是高级工程师。马伯庸曾经留学新西兰数年,发表过大量评论、杂文、历史普及、幽默小品文以及一些短、中篇小说,范围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情节轻松有趣,甚至有点恶搞,但背后往往有详实的资料作为支撑。有人将《风起陇西》、《风雨<洛神赋>》、《三国机密》等马伯庸的代表作列为“考据型悬疑文学”,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可能性小说”。2019年7月17日,中国作家协会公报显示,马力(马伯庸)通过评审,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长安十二时辰》主要围绕唐天宝三载,上元节当日的帝都长安展开,在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盛景背后,这座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拯救长安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终于完成了“拯救长安”的壮举。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品及其改编的古装剧,文学影视评论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网闻博报看来,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火了,这是事实。《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上持续“刷屏”,这也是事实。不过,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的要闻首页头版头条,却似乎保持着集体漠视的默契。演艺明星娱乐八卦婚恋绯闻的“霸屏”,总能让《长安十二时辰》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这种奇特景象,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正如一位吉林省长春市网友评论称:“这部剧应该算是很符合当下了,相信每个中国人记忆的最深处都是盛世大唐的长安。”这位吉林省长春市网友的评论,应该是最能体现画龙点睛。《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虽然是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80后”青年作家,但他却对大唐盛世的长安情有独钟,这确实是文化自信的先知先觉。同时,也令陕西本土的文化人感到汗颜!

    不过,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火了,内蒙古赤峰市“80后”青年作家给陕西文化旅游业增添了一把火,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1月至6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846列,是去年同期的1.55倍,实载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据陕西传媒网2019年7月19日报道,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持续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和陆海联运通道运营,推动贸易发展和产业聚集,以高质量发展助力西安高水平开放。

    另据陕西传媒网2019年7月18日报道,7月17日上午,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验收工作部署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陕西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单位有蓝田县、眉县、太白县、旬邑县、泾阳县、宜君县、大荔县、临渭区、黄龙县、延川县、神木市、佛坪县、西乡县、宁陕县、山阳县、杨陵区16个县(区)。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是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改革工作,是破解陕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启动首批7个示范县创建,2012年开展第二批10个示范县创建,每三年创建一批。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包括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安马腾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环壕聚落、秦人聚落与墓地以及秦末汉初青铜器窖藏。据西安新闻网2019年7月23日报道,马腾空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办马腾空村,处于浐河西岸二级阶地上,西为少陵塬,隔河为白鹿原,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马腾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可分6层,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开始,经东周延续到隋唐及以后明清等不同时期,遗址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最丰富。

    报道称,该处发现数量众多的东周时期秦墓,是浐灞流域继西安半坡、蓝田泄湖等战国墓地发掘以来,在浐河流域最大的一次发掘,对于了解渭河以南西安地区秦墓的分布与时代特点增加了新的材料。唐代较大型建筑基址以及与佛教有关遗物的发现,对于隋唐时期唐长安城外东南郊寺院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中国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据《文汇报》2018年7月23日报道,声声探铲叩响了这处史前文化遗产的处女地,一个距今4300年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遗址轰动了世界。这座硕大无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写中国上古史及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高家堡为明代长城沿线一处重要营盘、河套地区进入关中地区的交通要冲。

    报道称,石峁遗址主体内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说,其气势恢宏,构筑精良,规模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80万平方米)等城址,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考古队领队孙周勇研究员说,石峁城址大体量的建筑全是用石头堆积而成,推算总用石料12.5万立方米,在中国考古上绝无仅有。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及发展高度的传统认识,对进一步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报道称,调查发现,在石峁周围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十多个小的古城遗址,面积从几万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这意味着:石峁并不是一座孤城,而是众星捧月,由多个小“ 卫星城”拱卫的史前“巨无霸”。石峁遗址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化工程,作为体现中华文明发展主体进程的重点项目,被纳入“国家记忆”工程。

    孙周勇介绍,2016年、2017年在皇城台还发掘出20余件形制多样的“骨制口弦琴”,共存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测年数据显示,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这批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中间有细薄弦片,由琴鞘和簧片两部分组成,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在我国先秦文献中,口弦琴被称作“簧”,《诗经·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孙周勇说,口弦琴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质,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承担着沟通人神天地的功能。

    有道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网闻博报看来,这片古老的黄土地,由来就演绎着震撼世界的传奇故事。在三秦大地,农民锄草浇地翻出文物,城乡修路建楼房挖出文物,古都西安修地铁刨出文物,走路不小心就踩到秦砖汉瓦铜钱古币,抬头低头都能看到名胜古迹,这实在是不由得让人不感到自豪。

    近来,西安马腾空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也只是三秦大地实景上演的传奇故事连续剧。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新剧情,就是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浐灞流域继西安半坡、蓝田泄湖等战国墓地发掘以来,我们又打开了一部西安地区渭河以南的“无字天书”。众所周知,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着姜寨遗址出土的“陶哨”,这就是中国最古老吹奏乐器的历史见证。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埙,到新石器时代的“骨制埙”和青铜器时代的“陶制埙”,就演绎着中国埙乐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变迁史。如今,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和“骨制管哨”及“陶制球哨”,便让我们找到了中国埙乐文化“上五千年”与“下五千年”的历史链条!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自盛唐以后,曾经作为“第一国乐”的埙乐才日渐衰微了。一千多年后,在西安书院门古文化街,又上演了一场埙乐文化复兴实景剧。昔日的“汉唐长安”,再次奏响了埙乐古曲。西安永宁门经常举办的“仿唐入城式”,被称为“中华迎宾第一礼”。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中华迎宾第一礼”上能够再现“第一国乐”的“百人吹埙”阵容。如果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能够配上这“第一国乐”的埙乐插曲和背景乐,又会给人带来怎样心灵震撼呢?

    此前,西安杨官寨遗址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位居榜首。该处遗址位于高陵区姬家乡杨官寨村,泾渭两大河流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汇合形成泾渭三角洲。这里考古发掘的最大亮点,就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一处大型环壕聚落,这是目前所知庙底沟时期唯一一个发现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所谓的环壕聚落,就是大型人类聚居地,被一道长约1945米的壕沟围绕着,面积达24.579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有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为当时的一处中心聚落,可能为5500年前原始城市,人们由此可以看见“城镇”的雏形。

    据介绍,杨官寨遗址发掘面积已达1648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49座、灰坑896个、壕沟9条、陶窑26个、瓮棺葬33个、墓葬45座、水井5口,出土各类可复原的器物7000余件。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该区的史前堆积主要是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

    不久前,网闻博报在采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俭时,还谈到了埙乐文化在陕西的连续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有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为当时的一处中心聚落,可能为5500年前原始城市,人们由此可以看见“城镇”的雏形。鉴于这里史前堆积主要是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也很可能找到“陶制球哨”或“陶埙”的踪迹。如果真能找到西安“蓝田人”上陈遗址、姜寨遗址、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神木石峁遗址、西周丰都镐京遗址和“汉唐长安”的“埙乐文脉”,那就必将是古都西安埙乐文化复兴实景剧大放异彩之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