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家诗(一百三十一)——秋思

 童蒙弘文馆 2021-01-25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律诗部分。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品鉴的是来自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秋思》。关于作者陆游,大家应该已经非常的熟悉了,我们在这边就不再做过多的介绍了。那我们看题目“秋思”,也就是秋之所思的意思,在秋日时节有所感触而写下的作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诗的具体内容。

先来看首联“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利欲”就是指追逐功利的欲望。“驱”即赶逐、驱使。“万火牛”即像万头火牛四处奔突一样。这里引用了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的典故,说的是燕国大军围困即墨,守城的田单假意投降,使之麻痹,然后于夜间弄来一千多头牛,并在牛角上绑上利刃,在牛尾上系上干草,浇上油脂,点火放牛,火牛奔突,大败燕军的故事。“浪迹”这里是指到处游荡,行踪不定。所以,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世间的利欲驱使着人们东奔西走,就像万头火牛四处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浪迹江湖之人,像沙鸥一般自由自在,任意遨游。

接着看颔联“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日长似岁”就是度日如年的意思。“闲方觉”就是指空闲时才感觉到。所以,这两句诗所形容的就是,空闲下来无所事事的时候,真的是感觉度日如年,即便是天大的事,只要是喝醉了酒,也就全部都忘却了。

再来看颈联“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砧杵”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介绍过,就是古时捣衣的工具。“井梧”就是水井旁的梧桐树。所以,这两句所描绘的就是,在小巷深处阵阵的捣衣声中,天上的明月渐渐西沉,看到井边梧桐摇动叶落,方知故乡已经是秋天了。

最后看尾联“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舒”即舒展的意思。“老眼”即老眼昏花,这里是作者的自嘲之语。“安得”这里是怎得的意思。“元龙”即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人,素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举孝廉,曾任东阳县长,深得百姓爱戴,后受到陶谦提拔,官至典农校尉,使饱受战乱的徐州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后向曹操献计诛灭吕布,先后被授予广陵太守,东城太守之职,卒年三十九岁。“百尺楼”引用的便是一个关于陈登的典故,说的是,有一次刘备与许汜(读作‘四’)在刘表那里评论天下人物,许汜认为陈登不过是一个江湖之士,做事太过意气,他举例说,有一次他去见陈登,但是陈登却不愿意与他多说话,到了晚上,居然让他睡在下床,而陈登自己则睡在高床之上,一点也没有待客之礼,但刘备却说,方今天下大乱,你与他不谈救世济民,匡扶天下的事情,而是净说些买地买房的事,他当然瞧不起你,不愿意和你深谈。如果换作是我的话,那我就自己高卧在百尺楼上,而让你一个人睡在地上,又岂止是上床下床的区别。这里就是“元龙百尺楼”的由来了。那所以,这两句诗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是,我想要极目远望,但却没有高处可登,怎能像陈登那样在百尺高楼上纵论天下大事呢。

我们看,诗人秋日闲居,于百无聊赖之时顿生感触,写下了这首诗篇。在诗的一开始,他就感慨人们追逐世间的名利,就像火牛奔突一样,无所不用其极,而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终究会迷失在自己的欲望和执念之中,而真正的洒脱,真正的自由是像沙鸥一般到处遨游,浪迹江湖。从这里看的话,好像诗人所追求的就是这样抛却俗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但紧接着,他却又说整日里无所事事,那感觉就像度日如年一般的难受煎熬,为了打发时间,忘掉烦恼,干脆一醉方休吧,而这种借酒消愁的方式又显然不是他所真正想要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前面的话其实不过是一种无奈的牢骚,而这样的反差则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对世俗是有着强烈追求的,而这究竟又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夜色阑珊,在深巷的捣衣声中,月色缓缓的落下帷幕,井边梧桐摇动落叶,方才感悟到秋天的来临。如此悲凉凄冷的环境中,他不禁感叹道,我想要登高望远,却怎奈何没有百尺楼来供我攀登啊。我们知道,陆游一生都怀着十分强烈的爱国情怀,而那个时代,整个中华大地的北方都被女真人占领统治着,收服故土的愿望无时不刻不在他的内心呼喊着。他想要有所抱负,有所作为,想要为北伐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怎奈国家奸佞当道,朝廷上下都充斥着苟安求和的论调,他的热情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去挥洒,他的理想根本没有机会去实现。而这些残酷的现实让他无比的痛苦,无比的忧愁,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们说,英雄无用武之地,无论古今中外,都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故而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生命中的百尺楼去登高远望,极目天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