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裕锴∣谈名道字(二):由“长卿”说起

 古典文学我最爱 2021-01-25

點擊關注萬里橋”

由“长卿”说起

文:周裕锴

常听到有人将中唐诗人刘长卿读作“刘常卿”,这虽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且是约定俗成式的错误,但由于关涉到古人取名字的常识问题,所以不妨饶舌几句。

      其实,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涨”,上声。长卿就是老大,家里的长子,长男。与长卿相类似的名字,还有“长孺”、“长翁”、“长公”、“长君”、“长倩”、“长子”等等,均取家中长子之义。仅以《汉书》为例,字“长卿”的有司马相如、薛广德、夏侯建、施雠、孟喜等,字“长孺”的有汲黯、韩安国、韦贤等,字“长翁”的有梁丘贺、费直等,字“长公”的有张挚、夏侯胜、韩延寿等,字“长君”的有卫长子、路温舒等,字“长倩”的有萧望之、龚舍等,字“长子”的有陈遂。

读音释义

      何以知“长卿”、“长孺”、“长翁”、“长公”、“长君”、“长倩”、“长子”之“长”为长子之义?宋人王楙对此曾有精彩的说明:“长公者,犹言长卿、长君耳。前汉人语,大率多用君、卿、公、翁、子、伯、叔、孟、仲、季、长、次、幼、少、稺此十五字。有兄弟者,往往以孟、仲、季、长、次、幼等字为次第,如张释之字季,其兄字仲,计必有长兄字孟或伯者。郑弘字稺卿,兄昌字次卿,计必有长兄字长卿者。杜延年字幼公,考《世系表》,杜延年有二兄延寿、延考,而不着其字,以幼公字推之,计其二兄必字长公、次公。此理明甚。” 这也可从西汉及以后的史籍记载中得到印证,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称卫青同母兄卫长子字长君。《南史·禇裕之传》称裕之字叔度,其长兄秀之字长倩,次兄淡之字仲原。《陈书·殷不害传》,称不害字长卿,其弟不佞字季卿。《汉书·韦贤传》称韦贤有四个儿子,幼子韦玄成字少翁,其长兄则应字长翁。当然,王楙所说的“前汉人语大率多用”并非仅其所列十五字,还应加上“孺”、“倩”、“曼”三字,同时,这十八字的表字功能也并不相同。

      一般说来,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白虎通义·姓名》曰:“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颜氏家训·风操》曰:“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不过,以上所举长卿、长孺之类的表字,却与其名并无关系。比如司马相如、薛广德、夏侯建、施雠、孟喜等人名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同字“长卿”。显然,这类表字是另有惯例的。通过对古人的名与字关系的调查,我们可发现有一种按兄弟长幼次序为表字的普遍规则。换言之,这类表字只显示某人在家庭中的长幼位置,即在兄弟中占第几,而与名的意义毫无关系。现将史籍中常见的这种表字序列排比如下:

 [4]王楙《野客丛书》卷九“张长公”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锴按:云南大学李道和教授以此条材料相示,特此致谢。

表字序列

长子之字序列

次子之字序列

三子之字序列

四子或幼子之字序列

卿字序列

长卿

孟卿

伯卿

次卿

仲卿

叔卿

少卿

季卿

稚卿

幼卿

曼卿

孺字序列

长孺

孟孺

伯孺

次孺

仲孺

叔孺

孺叔

少孺

季孺

幼孺

翁字序列

长翁

孟翁

翁伯

次翁

仲翁

翁仲

叔翁

翁叔

少翁

季翁

幼翁

曼翁

公字序列

长公

孟公

伯公

次公

仲公

叔公

公叔

少公

季公

幼公

曼公

君字序列

长君

君孟

伯君

君伯

次君

仲君

君仲

叔君

君叔

少君

季君

幼君

曼君

倩字序列

长倩

次倩

仲倩

叔倩

曼倩

子字序列

长子

子长

子孟

伯子

子伯

次子

仲子

子仲

叔子

子叔

少子

子少

季子

子季幼子

子幼

稚子

子稚

曼子

这些序列中出现的表字,我们在中国历代史籍中均能找到对应的例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找出“夫”序列、“甫”(父)序列,但不如以上七种典型,所以此处从略。

      在以上序列中,人物的表字由二字构成,其中卿、孺、翁、公、君、倩、子等字表示其男子身份,长、次、少、曼、穉、幼、孟、伯、仲、叔、季等字表示其长幼次序。其词序结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长幼次序之字在前,如长孺、次公之类;另一种是表男子身份之字在前,如翁仲、子长之类。

 关于男子身份的称呼,如:

(1)“卿”为男子的敬称,《汉书·儒林传·孟喜传》:“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颜师古注:“时人以‘卿’呼之,若言‘公’也。”

(2)“孺”指幼小男子,亦指贵族男性继承人。称“孺”表亲近。

(3)“翁”为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为普通男性之敬称。

(4)“公”为男性尊长的敬称。《汉书·沟洫志》:“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颜师古注:“郑氏曰:‘时人多相谓为公。’此时无公爵也,盖相呼尊老之称耳。”

(5)“君”为贵族男子的尊称,亦为普通男性的敬称。

(6)“倩”为男子的美称。《说文解字·人部》:“倩,人美字也。”段玉裁注:“倩,犹甫也。《谷梁传》:‘父(甫)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男子之字称甫者,仪甫、嘉甫是;有称倩者,萧长倩、东方曼倩。”

(7)“子”为男子的尊称或美称。《谷梁传·宣公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范宁注:“子者,人之贵称。”

      关于长幼次序的标识,伯(孟)、仲、叔、季的排列最为常见,为人熟知;长、次、少、幼、穉的意义也易于理解,长是老大,次是老二,少、幼、穉等是老么,自不待言。如《吴兴备志》卷五有杨万里之子杨长孺的传记,曰“杨长孺字伯子”,长就是伯,孺就是子,可见他是杨万里的长子——杨老大。唯有这“曼”字稍难理解。据《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曼”字有六义:一为长、远;二为展开、延长;三为柔美、细润;四为突;五为无;六为不、不要。但是并没有表长幼次序之义。那么,我们何以知“曼”字表幼字义呢?《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恽弟俣”、“俣弟诜”裴松之注引《荀氏家传》曰:“(荀)恽字长倩,俣字叔倩,诜字曼倩。”再结合《汉书》里的萧望之字长倩、江充字次倩、东方朔字曼倩等例子来看,一切便豁然开朗,原来“曼”字也可表兄弟长幼次序,而其义应当是从“柔美、细润”引申而来,表示幼小的意思。“曼”通“蔓”,为“末”字的转音,如枝蔓,即枝末之意。日语称幼子为“末子”,应当就是“曼子”的转语。由此举一反三,我们便可推知曼卿、曼翁、曼公、曼君、曼子与少卿、少翁、少公、少君、少子相同,均指家中的老四或老么。目前尚未见例证者只有“曼孺”,相信古人定有此表字,不过缺少名人印证罢了。

其他情况

      然而,家中的兄弟往往并非恰好四人,像伯、仲、叔、季那样不多不少。如果只有两弟兄,那么老大为“长”,老二为“次”,同时老二也就是老么,所以为“少”。比如苏轼两弟兄,古人通常称苏轼为“苏长公”或“长翁”,苏辙为“苏次公”,就因为苏轼是老大、苏辙是老二;但由于苏辙下面没有幼弟,因此也被人称为“少公”或“少翁”,如张耒《赠李德载》之二称苏氏兄弟曰:“长翁波涛万顷陂,少翁巉秀千寻麓。” 就是例子。倘若兄弟人数超过四人,那么“曼倩”也算不得老么,只能算老四。如荀诜字曼倩,但他下面至少还有两个弟弟,荀顗子景倩,荀粲字奉倩。老四以下的兄弟不仅难于以伯、仲、叔、季为表字,甚至也不能用“曼”作表字,而只能用泛指老么的“少”、“穉”、“幼”等字。

      通过对表字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名人在家庭中的长幼情况,如李陵和东方朔,都是老么或老四,因为一字少卿,一字曼倩。而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则都是老大,因为一字长卿,一字子长。同时我们也不会再将“长卿”读作“常卿”,“子长”读作“子常”了。甚至我们还可怀疑刘长卿字文房的可信性,因为据古人名字的常例,应该是刘文房字长卿,人们习称刘长卿,多半是其以字行的缘故吧。

 [5]《张右史文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锴按: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引此诗作“长公”、“少公”。

精彩后续

本文为周裕锴教授《谈名道字——中国古人名字中的语言文化现象考察》论文中的第二部分,之前已推出第一部分,其余二部分将在此公众号陆续推出。

本文刊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編輯/劉   青

四川大學古代文學

學術交流公眾平台

風騷自是書生氣

翰墨元爲儒者禪

萬里橋邊絃誦罷

一輪明月印千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