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轴与意轴

 Ky_chen 2021-01-25

形轴关乎脊椎的状态及两个十字,意轴关乎重心及鸡腿力。这是孙存周先生当年教人时的发明。习拳,从重心及鸡腿力、脊椎及两个十字入手,对习拳者进入拳学正轨十分简明高效。

一些拳友,习拳四、五十年,其师为武术大名师,确有功夫,声名藉甚。当年也很用心地教过他们,但他们至今未得松沉之意。原因何在?其一是其师不会教。其二他们悟性也欠佳,四五十年下来不过尔尔。还不如我这个不怎么练拳的。

我以形轴、意轴为纲领教人,悟性好的,数分钟内即得松沉之意,悟性一般的,半小时之内也能求得。悟性太差的,就不好说了。某人到处教徒弟,练拳五十年,但他的命门僵死,无论我怎么教他,他那个形轴也出不来。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拳。

形轴出不来,气就沉不到足底,即使能打败几个人,也还是没入正轨,他人为其编故事吹大牛也没用,懂拳的,听这些故事一笑而已,欺人之谈耳。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技术的正确性与打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基础技术正确未必就能打得了人,因为打人反映的是综合性的应用能力。但基础技术不正确或不够正确,虽然也能打败一些人,然终不能打败基础技术正确且具有同样综合性应用能力的高手。因此,无法进入上乘。要想技击功夫进入上乘,必须使自己的基础技术正确而扎实。用逻辑语言讲,正确的基础技术是使技击进入上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有人讽刺今人理论高,以为是空谈,其实这不是坏事。因为理论可以使练拳的效率提高。

我本人并没有功夫,来向我请教的人,很多人的实战能力在我之上,经过我的指点,他们大都有所收获,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心悦诚服。这并非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孙氏拳的道理高明。所以我说,孙氏拳是拳道,武学之至道。

因此,松沉在孙氏拳中属于小儿科的东西,这是初学者一上手就能体会到的东西,当年就能出功夫。当然,要明其理、知其规矩。一些人名之为练孙氏拳,几十年下来仍不得松沉之意,因其不知其规矩耳。

形轴、意轴关乎松沉,而松沉关乎劲力,无论是沾粘劲还是爆发力,其质量与松沉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万勇南先生讲,支燮堂先生的手臂极为沉重如灌铅,他用肩扛都感觉吃不消。不仅如此,启动速度也与形轴意轴密切相关。此乃习拳入门之匙。刘子明先生的爆发力惊人,想当年刘子明先生之身形,其形轴、意轴甚为真切,八十多岁的人,两臂缓缓一伸,周身骨节啪啪做响,骤然一抖,呼啦一下,空气炸裂,如同山崩。刘子明先生认为他这种功夫并不神奇,从形轴意轴入手,今人若肯下功夫亦能做到。我是没有下功夫练拳的人,按照形轴意轴的意思练拳,也能出拳带风。只是由于我没有下过功夫,对于形轴意轴的规矩尚不能在行拳时成为自然、做的真切。

练形轴、意轴就是通过站三体式、走拳架子练起,三回九转,使之上身成为自然。

支一峰先生说:“形轴意轴这些东西我们是不轻易讲的,即使是入门弟子,老师看不上也不对你讲。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把这个东西掌握了,无论你是练什么拳的,下一分功夫,长一分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