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专刊】裴伟:《我心中的屈原》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22305期】



我心中的屈原
 作者/裴伟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赛龙舟,吃粽子,采摘艾蒿悬挂于门楣,系五彩线祈盼平安等。我曾在端午节的早晨用露水洗脸,虔诚的相信能够洗去痤疮,疤痕,效果胜过任何美容品。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也有诸多说法,我更愿意相信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大夫。他倡导举贤能,力主联齐抗秦,其“美政”触动了当权贵族的利益,后遭谗去职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章》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是年五月五,屈原抱石投汨罗江。
上学时读《橘颂》,对“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橘树人格并没有太多认识,对屈原的了解也是凤毛鳞爪的几个句子。稍有印象的是大学毕业实习,在一个农场中学试讲了短短的20分钟,讲的什么全然忘了,结尾附庸风雅用的是《招魂》的白话译本,“我从小就清白廉洁啊,躬行仁义,却受世事牵累,沾染了污尘,魂魄啊,归来吧,为何要离开你的身体,魂魄啊,归来吧,快快回到你的故居”。



难忘第一次读《离骚》的情景。因为喜欢“香草美人”的那些譬喻,某一个周末清晨,斜倚床头随意翻开《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对古文常常望而却步的我,却被诗意的美和昂扬的激情俘虏,在原文和译注之间回转,一气呵成。看草木之零落,叹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路漫漫其修远,虽九死而犹未悔。政治理想的失意,使屈原苦闷郁结,难以排解。在诗中他听从神巫的劝告欲出走远方,神龙为驾,瑶象为车,从清晨到日暮,游走四方,挥斥云霓,精神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在广阔神秘的幻境中翱游……正向那美妙光明世界飞升,忽然间俯瞰望见了故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仆人悲伤,马儿怀恋,一遍遍回头张望不肯走向远方。马儿如此,人何以堪?所有的幻像一霎间坍塌,现实又回到面前,不可去,又不可留,算了吧,“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那些华丽的铺陈,浪漫的堆砌,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是为了最后的损毁吗?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读到此不仅涕泪泗流。一切美好的理想的坚守,一份至死不渝的情怀都是一个痴字明知不可为,却绝不回头。“诗必穷而后工”,“穷途”磨炼了文字,像梵高用生命做为颜料而谱就的燃烧的向日葵一样永垂不朽。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而我有幸没有与之失之交臂。



梁启超有云: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从瑰丽奇幻,丰盛华美的《九歌》到气势恢宏千古至奇的《天问》,再到幽思深沉壮怀激烈的《九章》、《离骚》,屈原的诗中有着无处不在的我,迷茫,悲愤,缠绵,炽烈,给我们带来心痛,眼泪,欢喜和惆怅。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诗人,用震烁古今又最为质朴感人的诗句吟诵千秋家国,引领我们一次次走进他所缔造的伟大精神旅程。“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其文约其志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楚辞,前无古后无今,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李白、司马迁、苏轼无数后人从他身上汲取着力量也表达着仰望,我们也从他汪洋恣肆、波澜壮阔的文字里感受着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是“受命不迁,深固难徙”,是“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专属于知识分子的伟大力量—独立思想,而非仅为稻梁谋的所谓知识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当今社会的我们都在践行着渔夫哲学,或者庄子哲学,有谁还会不懂变通,苦守着精神洁癖,为自己的理想而殉道呢?



我很庆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在古往今来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为一个人而留下的珍贵一日,让子孙后代都记住他,在每年的这一天提起他或者拿出他的文字,与之神会。看着这穿越千年的文字,仍能听到那激越的心跳,仍能涤荡我们的灵魂。那彪炳千古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精神,让我们想象在诗中以峨冠博带,与日月争光的形象自诩,而行走在汨罗江畔已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有那么一刻怦然心动,哪怕只此一日一时。
湖南卫视近期正在播出描写屈原的“青春历史传奇剧”《思美人》,帅哥美女云集,据考证屈原年轻时的确丰神秀朗,但把屈原拍成偶像剧还真的不适应。但是年轻人爱看就好,看了剧中美丽的山鬼再找出原文读读,“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岂不是甚好。哪怕只为寻找楚辞中那些表达爱情的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也许一份热爱和了解便从此启程……


作者简介
裴伟,生于黑龙江,现居沈阳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