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平台缘何纷纷下架存款产品 “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

 智科技 2021-01-25


几天前,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平台突然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引起业内一阵骚动。近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是“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几天前,支付宝突然下架理财页面的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引起业内一阵骚动。随后,腾讯理财通、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京东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等互联网平台也将此类产品纷纷下架。短短数日,互联网存款产品几近“覆没”。

不过,各家平台都表示,已经购买这类产品的老客户不受影响,只是新客户已无法看到、买到互联网存款产品。

对此,不少热衷于这类存款产品的投资者懵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互联网存款是什么?

事实上,顾名思义,互联网存款产品是一种银行借助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都来自银行,互联网平台则提供购买渠道和窗口。

这类存款产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近年来逐渐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尤其地方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简单来说,中小银行受地域限制网点较少,有业务没渠道,而互联网平台则有流量没业务,二者“一拍即合”,形成了这种看似“创新”的存款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部分中小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突破地域限制等造成的揽储压力,实现存款规模快速增长。

而互联网平台则在和银行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向银行收取一定的“导流费”来充实自身业绩。一般情况下,这种收费标准是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按月或季度进行结算。

目前,对于互联网存款的具体规模,尚缺乏准确数据统计。不过据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此前的披露,部分银行的互联网存款规模已占其各项存款比重的83%,其中异地存款占绝大部分。

就近期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几家平台来看,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京东金融对接了18家银行的这类存款产品,产品数量多达70余款;支付宝对接有4家银行,数量为6款;度小满金融则有14家银行上线互联网存款,数量达40余款。

以存款保险为卖点“高息揽储 ”

在2018年资管新规启动后,监管强调“打破刚兑”,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在此背景下,保本保息、合法刚兑的银行存款产品再次受到普通用户青睐。而互联网存款产品则以纯线上操作的便捷性快速兴起。

实际上,目前与互联网平台在存款产品业务上进行合作的银行,多为揽储困难的中小型银行。比如,此前在滴滴金融App上,相关存款产品的合作银行方包括武汉众邦银行、辽宁振兴银行、营口沿海银行等等。

可以看到,这类银行大多是地方性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很多银行的名字投资者都未曾听过。

但是,这些银行为了揽储,通过各大互联网平台销售此类个人存款产品,以高利息吸引储户。

比如,有些互联网平台销售的这类存款产品,半年期利息就能达到4.15%,一个月期限的则能达到3.5%。

还有平台销售的期限388天(差不多是一年期)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利息能达到5.15%。

据央行金稳局局长孙天琦公布的数据,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存款1年期利率最高为2.25%,3年期为4.125%、5年期为4.875%,均已接近或者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可事实上从上图中来看,有平台一年期左右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利息便早已超过了5%。

除了给出高昂的利息之外,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在这类产品销售页面的醒目位置,还标注“50万元以内100%赔付”的存款保险标识,并以此为卖点来吸引更多储户放心购买。

由于有“50万元内存款100%兑付的保险保障”规定,储户在这类互联网平台上购买这类存款产品时,势必不会在意产品来自哪家银行、银行的经营水平如何,而是按利率从高到低排序,直接购买利息最高的产品。

如此一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导流”,加上高息诱惑、存款保险标识的保障,大量存款资金会突然涌入,这些中小银行在短时间内便背负高额存款的利率。为了兑现高利率,中小银行必然要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骤增。

反之,在互联网平台购买这类存款产品,储户对银行并没有什么黏性可言,一旦发现其他银行的这类产品利率更高,可以随时提款走人。

储户“来去潇洒”,背后的这些中小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却留下“一地鸡毛”。一旦出现储户大量挤兑撤资,风险自然不言而喻。

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对互联网存款型产品,国家原先没有明确的允许或者不允许,但监管层面却一直担心银行潜在的挤兑风险。

近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一锤定音”,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定义为“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称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可以看到,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提供方主要是地方性城商行、村镇银行以及民营银行等中小型银行,而这类银行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吸储的展业范围从地方性扩展到全国,这和国家要求此类银行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经济的宗旨“背离”。

同时,由于互联网平台流量很大,用户对存款利率的敏感度也较高,使整体存款交易规模很大,进一步使银行的存贷款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潜在的金融挤兑风险。

孙天琦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互联网平台存款存在营销行为不当、增加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区域性银行偏离市场定位、导致监管考核指标失真等问题。

孙天琦强调,对此类业务,未来需要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

目前,监管部门尚未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规定互联网存款业务不能做,但从今年来监管要求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让利实体经济,以及近期抑制按档计息、结构性存款等高息揽储行为来看,此时只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互联网平台就能领会。

再者,央行叫停这类存款产品,其实还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防患于未然,积极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存款作为基础型业务,监管层面没有表现出要把互联网存款“管死”的意思,但是强调要控制风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持牌开展业务。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金融在线”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独家报道
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