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9】“早6点半”杯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林密作品

 早6点半 2021-01-26

卖春联

林密(四川)

年前逛万兴,见一老人在写卖春联,驻足观赏良久,回家就很感慨,勾起了自己年少时陪写、青壮时亲售春联的日子!

那是怎样的日子呵!

说来实在不好意思,一副小门春联售五角,大门售一元,特大门两元。老爸折纸、裁纸、调墨、亲写,我牵纸、摆放、洇干墨、收钱。作为教书先生的老爸,三里路的知名度,春联是不愁卖的。可价格实在是有些寒酸,虽说是八十年代中期,老百姓不缺吃少穿,但要拿出闲钱买五角一副的小门、一元一副的大门对联者,还不多见,这明显有些杀价的意思。那时,我已是中师生,爸爸也转成了公办,我悄悄提醒老爸:这样子别人得得说啥闲话?老爸说,来买的大都是学生家长,也算为民服务,再说,我们志不在赚钱,而是练字,练手,练笔性,你呢,也顺便收几个零花钱,可以买买书本笔墨什么的。我不好多说什么,虽然自己书生气浓郁,但也还懂点人情世故:卖之前,假当买家,问问其他卖春联的如何个卖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果不其然,他们都是卖小门一元,大门二三五元不等。可老爸不改初衷,我只有照办。但其他的都是提前写好,我们是立写立卖。我逐渐就多了一项活,裁纸,用手裁,左手按紧,不动,沿着折线,用右手五个手指合力平衡撕扯,同时左手随着手撕节奏缓慢移动,不能快不能慢,逐渐地我裁纸又快又好,几乎看不见纸边缘有什么缺口,而且不用刀,后来还能同时裁三五副小门对联,又快又准。当教师了,用手裁草稿纸、密封条,我是一绝,就源于这个童子功。

有时,我就踱到隔壁摊子去看他们写对联,确实没有老爸写得好:那些人只是写字,不懂笔法墨法,更不知章法。虽觉老爸有些自负,但也就任由他骄傲那些个资本了。实际上我们的优势还在于可以灵活变通,量身定做,那些售卖对联的只有照着对联书写。他们的优势呢,就是占据了好位置,而且是用金粉或黄广告色写,看起红黄一片,很喜庆,有卖相,而且提前写好,买家一付钱就拿起走。我们写好了又干得慢,还得用废纸、粉笔等按压干,整得不好,写的对联就花了。卖相差该卖那个价!我和老爸就拼命解释,贴上去后,远看几乎看不见,有点影响也不大。可农村大伯大婶们不管,说花了不乖,而且说,金粉写的,太阳一照金光闪闪,像金子在发光,你们这个黑不溜秋的,所以,第一年我们几乎是惨败。只是有一位穿西装的中年人是量身定做的对联,他只写了四副对联,却给了十元钱。他管老爸叫“林老师”,估计是教过的学生,在外面挣了钱,借此机会“补贴”穷教书先生的。那个时候,十元钱什么概念,老爸一月工资不足五十元,一周抽一包一元五角的攀枝花烟,瘦肉一元二三一斤。

第二年,吸取教训,腊月二十九,我八点钟就到街上抢战有利位置,并借好了桌椅板凳。那年春节天气奇好。我们也准备用黄广告色写,而且提前在家写了一批对联,原想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的。可那天又增加了一个曾经是“老师”的写手卖家。他应该比老爸岁数大点,字看起来练个几年的,嘴巴也有些夸夸其谈。在卖的间隙,他递烟给老爸吃,好像要与老爸搭讪,老爸委婉地拒绝了;并悄悄告诉我,他犯作风错误,被开除公职,还坐了牢,现在在街道做些写写画画的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旁边的一个卖家因为我们占了他上个赶集天卖对联的位置,越摆越宽,我气不过,爸也有些生气,于是争吵起来,吵得有点凶,我年轻气盛,想动手,被老爸喝拉住。一会儿,镇上的周书记来了,老爸要找他评理,没想到书记一口回绝,我才不管你们这些破事。曾被镇党委多次表彰、还是第一个教师节达县地署表彰为优秀教师的老爸讨了个没趣,悻悻然的样子,而那位作风不好的人始终不说好坏,云淡风轻地写他的对联,卖他的对联,这就是典型的鹜蚌相争、渔翁得利吧。从此老爸就不到街上卖写对联了。记忆中好像还有一个腊月三十在新店子写卖,由买家出纸,我们只负责写,每副大门小门通算,只收笔墨费一角。写了一上午,归了十三四元。爸说,从新店子这一方向赶集回家的,都是原来教过书的马盐、黄泥、新合村人,象征性收点笔墨钱。

无事且练字,有空就读书的老爸,字还是认认真真地练着,且越写越好,但再没有上街卖过春联。我子承父业,在第二个工作地王家开始写春联卖。王家地势偏僻,可人越穷越喜欢贴春联,仿佛春联一贴,一年好景随春至,四季财源与日增。我的字写得比较规范,不龙飞凤舞,没有飞白书,较受王家镇人民喜欢。有两位老师,岁数比我大一半多,生意却跟我在伯仲间,甚至还有一场卖量不如我!我看过他两个的字,都属我字体,只的字清秀,儒雅,很嫩阳(一个顾客说的,我也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以前他都买那个蒋老师的字,可自从我开始卖对联,他就一直买我的,我的字阳光一照,越看越有味,至于什么味,却又说不上来。也许他的话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师范毕业后的七八年间,我一直练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敢于用笔,特别是侧锋取妍,似是得了精髓,除了有十余年《兰亭序》的底子,又多了些苏字的写意与抒情成分,而且自诩对线条超有悟性。但我的大字(贴大门的)真的有点散,而且一直以来,笔力较弱的毛病没得到根本改观。于是,卖对联的第三年,我请老爸出山,由九龙亲赴王家写春联!写大门我们父子两已经摸索到一些技巧:大门的纸要裁得宽大一些,写时左右联最上面的两三字稍大一些,墨要浓,小字要开,大字要挨,章法很重要,大小欹侧粗细轻重错落有致,要注重整体,体现一种恢宏的气势美。小老百姓最喜欢什么呢?直抒胸臆的文字,意思好懂呀!山好水好风光好,钱多粮多喜事多;凭汗水挣钱理直气壮,靠劳动发家喜气洋洋(自创春联);……横批呢,恭贺新禧,连年有余,福寿满堂最喜欢。至于歌颂大好河山之类,就不受待见。横批与对联是否相搭,却不太注重。打工的最喜欢“和顺一门幸福长,平安二字值千金”“和气浇出幸福树,勤劳捧出聚宝盆”。有位打工的春节结婚纪念,我编了一副嵌名联送给她:芳心今日许忠诚,老包从此爱冬珍。她俩个欢天喜地包了个48元的红包送我。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在王家工作四年,我卖了三年对联,买了一件人造革皮衣,一件腈纶线子,一双毡子皮鞋,还大大方方给女儿发了十元的压岁钱。你可别小看这些“横财”,那时一个月工资不足九十元,每月只发五十元生活费,要每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才发齐整月工资。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桶金是:132元。

还有两个情形必须得说一下,第一天亲自卖春联,很不好意思,人民教师卖对联是不是沾染铜臭气啊?第一场是腊月二十五,卖得不多,前五副是一个体户买的,她算得贼精,我每副对联只赚了五分钱;第二场我声音都说嘶哑了,生怕卖不掉,那天是腊月二十八,而且一直是雨雪霏霏!

1997年回到家乡,连卖了三年春联,且是和门神、招财猫、恭贺童子一起卖的,颇有些规模,也忙赚了一些钱,可老爸是很少帮忙的,而是拿本《中国书法》在旁边细看。现在,我不卖春联了,也少见有人写对联卖了,街面上卖的多是印制的颜体、任政体之类庙堂气十足的春联,我总要唏嘘好一阵子。老爸呢,05年成了省书协会员,倒是常帮亲朋好友编撰、书写婚联、夀联、励志语,甚至条幅、中堂,不但分文不取,还自费笔墨纸张,说什么免费打书法文化广告!当然,若有人要意思一两包烟,他老人家倒是会不客气地收下的!

【作者简介】林密,男,高级教师,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作协会员,有作品获四川省寻找美好教育情怀十佳作品奖。有诗歌、散文相继发表于《读者报》《中国乡村》《广安文艺》《中国教师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