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管理】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有规矩的陪伴”!

 新新家校 2021-01-26

文末有福利哦!!!

摘要:中职学校的孩子就像沙漠里柔弱而又坚韧的小草,满身是刺,但却极好地保持了善良、质朴的天性。有时,他们浑身是刺,扎你没商量;有时,他们惶恐脆弱,让你分分钟掉泪。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带着家长的期盼进入她们完全陌生的中职学校。因为中职学校和她们经历的小学、初中的课程设置不一样,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她们认为的不一样,她们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快就陷入了一种否定状态:她们不相信诚实和正义,不相信老师,不相信学校,更不相信自己在职业学校也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开始变得孤傲张扬、无视规则和纪律。对于这样的一批孩子,强势的、想一蹴而就的教育只会让自卑的更加自卑,孤傲的更加孤傲;而没有任何惩戒的一味退让的教育,又会让他们更加的不明事理,不知道路在何方。与这样一群孩子多年的相处,慢慢摸索出了一点规律: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有规矩的陪伴”!
自卑内向、不相信自己行的孩子:多些鼓励和陪伴
每一届学生,总有这样一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生活的小心翼翼。上课不会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叫到也会回答的很好;遇到老师会躲着走,如果你主动问好,她会腼腆的回答“老师好”;活动不会踊跃参加,如果硬让她上,她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不相信自己的代表。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哪怕只是见到老师的一声“老师好”,就应该大大赞赏,让她们知道改变就是进步,进而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
(一)家长要求过高的孩子,给予小一点的目标,让她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一部分自卑内向的孩子,多半是家长对其要求太高,但又没有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孩子们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小心观望。一个中等身材,带着大度数眼镜,喜欢头埋得很低读书写字的小姑娘忽然映入我的大脑。几次单独聊天,知道她喜欢看小说,很在意学习成绩,但是因为总不得法,加之时间投入少,耐性不够,成绩下滑厉害,加之害怕家长责备,几次滋生了辍学的想法。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做的是帮她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引导她一点一点改变。她很在意成绩,那就从她认为最难的科目入手,和她一起研究课本和习题。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整本书都不会,她不会的可能只是几节课,或者几个知识点,只要帮她解决了这些难点,慢慢地她就会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自己能行。能意识到自己“行”,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的指引,孩子才会更加努力,更加乐于去做事。
这样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急于一时的进步,所以,还要对她进行耐性培养。在她着急的时候,多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把“好事多磨”的例子和道理和她分享,比较有利于耐性的养成。对于这样的孩子,帮助她们找到症结所在只是第一步,后面不断的鼓励、引导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于一直被否定未体会过成功的孩子,寻找契机让她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部分自卑内向的孩子,因为从没有过成功的快乐,所以她们总爱否定自己。她们认为自己长的不好,学习不好,游戏都玩不好……总之,她们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她们害怕失败,害怕嘲笑,所以她们凡事选择逃避,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对这样的孩子,可以从活动中找他们的闪光点,并适当给她放大。班里有个小姑娘,因为肉肉较多,特别自卑,班里什么活动都不敢参加,老师同学面前话都不敢说,其实她是属于力量型的孩子。入学后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直到学校组织跳大绳比赛。跳大绳比赛,需要八名同学一起起跳,跳过一次算一个,依次类推,时间3分钟,这对于摇绳的同学是一种考验。摇的低,不能保证所有的同学一次跳过;摇的慢,跳过的次数肯定少;耐性差,后面没有力气的时候就容易放弃……思虑再三,班里同学一致决定让她上,负责摇绳和给同学们鼓劲。正式上场前我告诉她:上了战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体型,同学们看的是你的表现。所以,请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考虑结果,只希望你拼一次。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跳大绳比赛,我们班年级第一名,那个孩子拿到金牌的那一刻,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之后,那个孩子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爱笑了。当然,要让一名学生真正的自信,必须要让她在学习上也有收获才行,否则,她还是会否定自己。
孩子们的进步让我再一次明确:对于那些比较内向自卑、不爱表现的孩子,不强势的让她去做,只要默默地给她提供些表现的机会,给她多些鼓励,她就会改变很多,等她尝到成功的滋味之后,她就会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会更加珍惜老师提供的机会,然后就会更好的改变,更加的优秀。
孤傲张扬、无视规则的孩子:注重意志力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孤傲张扬、喜欢表现、无视规则的孩子,就是我们惯常思维里的“坏孩子”了。对于这样的一批孩子,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而强势的想一蹴而就的教育又是太牵强的。相处的时间越久,越会发现这批孩子的特点:讲义气、有个性、很聪明、有想法,吃软不吃硬。对于这样的学生,教育就不能只有爱,必须树立正气,“严”字当头。当然,态度不能太强硬,要学会用面带微笑的“聊天”方式把规矩一一摆到桌面上,否则激起她们的脾气不仅不会把问题解决,还容易激化矛盾。
(一)孤傲张扬、喜欢表现的孩子,肯定成绩,注重意志力的培养
每一届都有几名这样的学生:活动周、运动会、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她们都会积极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只是比赛第二天的早操,还有接下来几天的课堂,她们便会以“累”为理由,旷操、上课睡觉就会接连发生。对于这样的一群学生,觉得她们为班级挣得了荣誉,应该肯定她们的成绩,而这些很容易让她们滋生“我是班级功臣”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正是以后她们不遵规守纪的开始。这个时候,若只是用刚硬的制度、规则来压制她们,不仅不会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相反还会让她们认为老师不近人情,会让她们对老师寒心,对班级寒心,这对后面的班级管理也会造成困扰。
因此,每次比赛之后,我们班都会在班里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积极参与的和做好后勤服务的孩子都给予奖励,只是奖励会根据贡献大小有所区分,那些为班级挣得荣誉的孩子得到的奖励最大。颁奖会上我首先大力肯定她们的成绩,感谢她们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告诉她们剧烈运动之后身体会酸疼好几天,嘱咐她们要适当活动放松一下,晚上睡觉前要泡泡脚,早点休息。然后会不经意的提起某个项目第一名的同学,并顺带问班里的同学,那谁谁不是你们初中同学吗,她那么厉害,是不是一直那么厉害?(我提名的学生都是学校体育队的孩子,是进入我们学校以后开始练习体育项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他们的体育成绩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会包揽运动会项目的所有金牌。)才不是呢!很快就会有同学反驳我,她初中跑的没有我快。哦,可是现在她怎么那么厉害了呢!还不是进入体育队之后练的。那你说说她是怎么练的。我看到她们每天课外活动都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做拉伸运动,有时候我们都穿的挺厚了她们还穿着短裤跑步,而且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那她们有没有因为拿到了第一就不锻炼了呢?没有,因为她们还要高考呢!看,孩子们,你们观察的多仔细啊!每天坚持,从未间断,这得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好了,今天大家都累了,那我们明天早操见了!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只是很多时候需要及时地用身边的榜样提升她们的动力,并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信任,她们就会越来越努力,就会向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去努力。久而久之,她们遇到苦累就不会退缩,反而会选择坚持。而且只要她们坚持熬过最累的几天之后,体力就会慢慢恢复,她们会体会到坚持的好处,精气神好了,一切就会步入正轨。
(二)无视制度和规则,屡次劝说无效的孩子,攻心为上,培养其对规则的敬畏之心。
每一届学生里都有几名这样的学生:聪明、讲义气、有个性,凡事总有自己的一套理由,而且班规班纪总会放在“任性”之后。比如她的好姐妹受了委屈,她会替她找回来;比如为了等好姐妹,她会无视班规班纪一起迟到……每一次的错误之后,她们都会主动承认,并且保证会改,但每一次过不了多久,同样的错误又会重复出现……相处的时间越久,越会发现这批孩子的特点:有想法,吃软不吃硬。对于这样的学生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必须及时严明纪律,培养其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否则不仅会给班级的常规管理带来麻烦,更加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与她们的第一次单独较量,是在一次晚自习她们迟到之后。上课2分钟,任课老师告诉我,班里有两名学生不在教室,其他同学也不知道她们的去向。我记得曾看到她们拉扯着去学校的小花园。走到花园门口,我喊了一声:上课了!很快,就看到她们两个笑嘻嘻地拉手跑了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绕过我跑向教室。“下课我们聊聊”,我在她们背后悠悠的喊了一句……课后,她俩你拉我拽,极不情愿地走进我办公室。对于这样的孩子,不用问,她们自己就会把理由说的很充分,错误也认识的很深刻。我微笑地听着、看着,还时不时的附和一下。最后她们说:老师,我们说完了,你说怎么罚吧。我问“那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惩罚?”她们商量了很久,又把球踢给了我说,“老师,你想怎么处罚?”我问她们:“你们玩“三国”的游戏吗?”她们答,“想听实话”?“当然!”“玩!”“好,那你们说说哪些人物让你印象深刻。”很快,她俩掰着手指从“三国杀”到“热血三国”到“回到三国”讲的头头是道,这让我深感意外,也正好成了我工作的切入点。看她们描述的差不多了,我问她们对于“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的看法。她们说张飞的脾气太大,性子太急,所以导致了后来的不幸。我首先肯定了她们的看法,然后告诉她们我刚看了一篇关于张飞的文章,问她们愿不愿意听一听。她们同意后,我讲了“刘备煮死张飞”的故事。
“刘备煮死张飞”讲的是在刘备集团,张飞视违法如儿戏。丢失徐州(刘备栖身之地),张飞安然无恙。张飞夺取吕布的马,吕布眼珠子一瞪,找到借口,长戟一扫,赶走了借住的刘备,刘备对于这事,一言不发。张飞最大的缺点,是喜爱鞭挞士兵。按照军法,他的行为是要挨军棍,甚至关禁闭的。可是,做为上司的刘备,明知此事,却从未给予处罚,仅仅劝告几句:“你又打又杀士兵,毫不怜惜,却把他们放在身边,这可是很不安全的。”这与其是劝张飞别犯法,还不如说是怂恿他。张飞一听,元首对自己滥杀士兵不但没批评,还如此关心。得,不用隐瞒,继续进行。于是,鞭子如雨,向部下头上淋去。最终,部下张达、范强实在受不了了,拿起刀子,把这员“世之虎臣”宰了,提着首级,“顺流而奔孙权”……
讲完之后,看她们态度还好,我问她们,“关于迟到,你们怎么看?”她们说“迟到肯定是不对的,不过这和张飞有关系吗?”我告诉她们: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短短2分钟的“迟到”,但本质上却是对校规校纪、对规章制度的无视,进而是对“规则”的无视!老师会容忍你们犯错,老师也会用三年的时间陪着你们慢慢长大,但如果老师不明确告诉你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制度,你不能明事理,不懂规矩,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那就是在害你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制度,才是对你们最好的保护。
后来在学校举行的15*300米接力比赛中,那两位同学也积极参加,在参赛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获得了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所以,对于那些管不住自己的孩子,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她们犯错的时候,主动和她们一起面对,告诉她们制度和规则的规定,并在生活中多次强化,让制度和规定内化成为她们自己的东西;在她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就竭尽全力为她们鼓掌,为她们庆祝,增强正能量在他们内心的体验!
晋,葛洪《抱朴子·辞义》:“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像沙漠里柔弱而又坚韧的小草,满身是刺,但却极好地保持了善良、质朴的天性。有时,他们浑身是刺,扎你没商量;有时,他们惶恐脆弱,让你分分钟掉泪……因此,对于这样的一群孩子,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制度,一起制定制度、一起遵守制度;教育就是陪着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努力、一起经历生活的磕磕绊绊,一起经历学习的苦苦乐乐。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有规矩的陪伴。有规矩的陪伴是一种守卫与渴望:不当你世界,只作你肩膀,在你犯错的时候,我与你共同承担后果;在你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为你鼓掌喝彩;从拒绝成长到成长,变成想要的模样;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勇敢……

参考文献:

1.【M】《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J.D.塞林格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2.【M】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

3.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小海欧展翅飞的博客,2013-04-26

4.《谁煮死了张飞》余显斌博客 2016-08-23

5.《做有温度的教育》,方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237053,2017.6

作者: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专赵云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