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孩子?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1-01-26

在学校,有部分初中学生学习很勤奋、很刻苦,他们每天也做到了上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课且笔记做的很全,下课时作业也是写的整整齐齐,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出现了学生着急,家长无奈,老师同情的场景。

为了帮助这些可怜的学生,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思维,是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也就是思考力,这就是初中学生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

(一)优秀学生的思维表现

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有着不一般的思考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全面把握知识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并且记忆深刻。

宏观系统把握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查找和检索,提高学习的效率。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木之本。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强的多,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对学习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记忆的秘诀之一,就是把不同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形成知识网,达到“知网密密,考点难逃。”

3.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今天,发散思维,更显得重要,因为它是创造发明的源泉。

总之,通过学习、研究优秀的学生的思维,就可以模仿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会思考了,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提高成绩当然就不成问题了。

(二)培养优秀思维力的方法

要想培养孩子的优秀思维力,让孩子步入优秀生行列,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任何好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都是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启发鼓励孩子运用他们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而且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2.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需要分析、归纳、推理,需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4.让孩子给自己讲题。有人做过研究,让孩子去给别人讲,学的知识更牢固。通过孩子的讲题,就能够理清孩子的思路,同时提高孩子的自信,更能帮助孩子记忆学习的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