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槽】网上的警媒关系为何处不好?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从近期涉警舆情高发及部分媒体、主持人连续在网上质疑警方公权力情况来看,这场舆论博弈似乎很难避免。

不瞒诸位,警媒对立是个伪命题,作者不想也不会沿着警媒对立的方向去选择题材,那跟某些舆情机构没有两样。但是,现在警方与媒体剑拔弩张的舆论气氛,确实该引起我们警惕。

记得去年,我在做“深圳娃娃鱼事件”舆情分析时,就曾说过部分媒体(尤其是资本媒体)在舆论中的权力欲正在迅速膨胀,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个事情当时引起了警察群体的集体反感,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微以【警察在一起吃饭】表达不满,而武汉某警察官微则更直白,直接用【南都快来,我们聚餐啦】这样的情绪化言论叫板,虽然言论过于任性,但却也反映出警媒关系在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一年多过去了,两个群体的舆论关系似乎并没有按着当时主流宣传的方向走。有人不解,有人疑惑,值得注意地是,产生这种现象必然会有原因。今天作者来尝试分析下内中原委,当然谨代表个人观点。

【原因之一半真半假的网络魔力】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之所以能成为当前舆论的主流媒介,主要还在于它的互联,互联就意味着粘合,意味着粉丝,意味着影响力。网络没进入中国之前,任凭你在舆论场中多牛逼,也绝不可能会像现在这样有如此之强的舆论感召力和现实影响力,网络搭起了现实与虚拟的桥梁,说它不是现实,但却能影响现实;说它是现实,却又看不见、摸不到;它可以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肆意游离,今天在网上鼓动维权,明天就真的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原因之二不可避免的强势对抗】

现实社会,警察是公认的强势群体,他们需要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所以警察要比一般的社会公民拥有更多、更大的社会权力。而到了网络,虚拟的本质天然地注定了在这里警察不可能拥有现实那样的强势资本,而媒体、记者却在这块土壤中有着天然的话语权优势,是网络社会的强势群体。一个网下地位强势,一个网上话语权有优势,再加上网络半现实半虚拟的特殊定位,很容易形成两个群体的强势对抗局面。“一山容不得二虎”拿来形容可能并不太合适,但却是这个理。

【原因之三空前膨胀的舆论权力欲】

记得@薛蛮子在被抓时曾感言:每天看微博就感觉像是在批阅奏章,虽然比喻略显夸张,但却反映出当下舆论权力得到空前加强的现象。毋庸置疑,舆论权力最大受益者是媒体及其从业者,央视我冷哥、申某红敢对正常的机场安检、正常的警察公务叫板,若没有央视这个舆论权力做后盾,恐怕不会如此嚣张。在网络的世界里,有些媒体和记者已经逐渐被这空前膨胀的权力欲迷了心眼,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才是舆论世界里的“判官”,而当这些媒体从业者的主观臆测与客观事实产生矛盾时,很容易用主观感受去取代客观评价,并以此来迎合舆论受众,享受情绪狂欢的权力满足感。


【原因之四迎合情绪与尊重事实的客观矛盾】

情绪舆论在网络舆论中有天然的受众,公众都或多或少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宣泄情绪、审丑猎奇,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也是这么个理。对于一些媒体、记者来讲,新闻眼球点击量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新闻真实,这当然不是说两者只能取其一,而是原本应该先求真实再求眼球的新闻逻辑顺序,在网络中被无情颠覆、逻辑倒置,由此便产生了许多标题党、谣言新闻,这两天被连续在微博点上蜡烛以示抗议的@新安晚报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些一味迎合情绪、迎合受众的媒体动机恰恰与以证据说话、以事实论理的警方形成了客观矛盾,并在不断的舆情事件中被不断放大,形成了对立情绪的定向积累,直至爆发。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看新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