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情】H7N9舆情研判分析报告,请收好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H7N9禽流感就这样来了。近期,多省市相继发布“H7N9禽流感舆情”预警,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央网央媒连续关注,新浪、腾讯等商网持续转载报道,引发网上热议,网上“禽流感”相关讨论逐渐趋热,并产生话题“连带”反应。观察发现,许多个人号、媒体号开始借机蹭热点,大量引用“最严重”、“重灾区”等重语态词汇,以博取关注度,在助推舆情二次传播的同时,可能造成反向效应,不利于公众全面、正确的认识,存在一些隐患。基于个人观察,有关舆情研判分析如下:

一是传染病的负面印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H7N9禽流感属国家乙类传染病。相比其他疾病,有着独特的“传播”、“感染”等风险特点,更易引发网民“焦虑”心理,在公众心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负面印象。这种负面印象会随着相关话题被不断提及、热度不断上升、讨论量不断增加而形成定向累积,易诱使舆情讨论中的“担忧”、“焦虑”等不良情感被逐步放大,从而陷入自我恶性循环,形成相应舆情隐患。

二是知识缺乏可能造成舆情误区。观察发现,许多网民对H7N9禽流感均不同程度存在认知误区,一是认为H7N9禽流感有如瘟疫,“一碰既中”,由此产生大量恐慌、害怕等负面情绪,会随着话题的逐步趋热而进行连续的自我暗示,进而通过转发“病毒SB250”、“病毒SK6”等这样的谣言段子来实现自我减压、自我宽慰;二是认为既然H7N9是禽流感,那么只要是禽就都不能吃,并想当然地产生各种抵制禽类食品的情感联想,导致舆情出现各种“抵制风”、“恐慌潮”的盲从性势头,有被营销号、不良商家借机“赚取眼球”、用于“同行竞争”等不法行为的可能。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都与普通公众相关知识过于缺乏、医疗领域太过专业等存在关联。

三是重语态的极化式宣传可能造成舆论联想、媒介搭车,加大舆情处置难度。观察发现,许多媒体在报道时较多频率地使用了“最严重”、“最严峻”等重语态词汇作为标题,在不断激发网民关注、传播热情的同时,无形之中大大加剧了网上舆情的紧张态势,并触发舆论连锁反应,造成同类传染病疫情话题及活禽检疫、监管等后续监管话题的定向高敏,可能导致舆论对同标签、同领域、同媒介舆情的过度反应,大大增加被关联舆情的处置难度。

基于以上个人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网上科普迫在眉睫。推荐使用小视频、小漫画等场景式宣传,持续进行H7N9机理、预防等基本知识传播覆盖,有效对冲盲从性抵制、盲目性恐慌等负面舆论。二是预警机制应提前建立。近期多起涉医舆情,已形成关注度与讨论量的话题高敏,需建立类似疫情的发布、应对预警机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准备。三是网下活动可适时加强。特别是发生于一定区域内的疫情,当地卫计部门除加大网上宣传外,还可组织网下活动,帮助了解疾病真实情况,形成有效共识,避免被公众误读而形成局域话题热点,引发负面舆情。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舆情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