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虹转型的“老友记”|深度

 灵兽 2021-01-26

作者:灵小七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546篇原创文章

11月9日,天虹旗下君尚3019sp@ce超市正式升级成为微信支付智慧零售店当天,耿志军到这家门店转了一圈,他发现,原本是15到20人的收银台,当天只有两个收银员,其他全部是机器设备。

消费者在超市进行扫码购物,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在这家门店,所有商品都添加了二维码价签。以前,消费者可能需要打开手机APP,或者小程序,大概四五个步骤,才能完成扫码支付。但现在,消费者只需要打开微信原生的“扫一扫”,直接扫描商品二维码价签,货物就可以自动添加在天虹小程序的购物车里,通过微信支付一键完成结账,最终通过设备核验就可以离场。而没带手机的用户,甚至还可以通过现场设备,进行人脸识别,完成支付。

耿志军是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支付负责人,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以前所有收银都是发生在收银台,今天则是发生在每一件商品上。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跟单个商品发生关联。

这意味着,当一个最终的用户不再是跟店接触,而是跟每件商品接触,随之所发生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比如到家业务,客户在家里可以通过小程序购买心仪的商品。也就是说用户除了到店里跟每件商品发生关联之外,回到家中也可以继续关联,这是不断在发生变化并且让我们觉得兴奋的事情。”耿志军表示。

门店只是天虹和腾讯合作的智能零售实验室最新成果,在今年4月份,天虹就与腾讯合作,成立“智能零售实验室”共同研发应用于新零售的产品。但这并非天虹与腾讯的首次合作,2013年9月份,天虹就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在国内零售业里面,天虹是首家与腾讯合作自定义服务号的企业。

事实上,在所有零售企业的转型改造中,天虹算是步子迈的最大的一家。早在2013 年,国内零售企业普遍业绩低迷之际,天虹就启动了业务模式转型,并提出了“全渠道”、“体验式消费”和“价值链纵向整合”三大战略方向。2016年,天虹又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把“商品数字化、顾客数字化和门店数字化”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并在2017年大力推行“数字化、体验式、供应链”三大战略。

截至目前,天虹已完成大部分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天虹会员数量超过1600万,其中数字化比例已达80%以上。

数字化转型是现在零售业的大势所趋,天虹是这些转型者中最特殊的一个代表——转型动手最早,思考和执行程度最深,转型内容也最为复杂。

1

从全渠道到数字化

天虹能够较早的做数字化转型,或许和自身基因有关。

作为一家1984年在深圳成立的老牌零售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零售企业,天虹不仅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开放和创新的程度也要高于不少国内零售企业,这使得天虹在新模式、新技术的实施上,几乎没有阻力。

如果要追溯天虹的转型史,2012年是极具转折意义的一年。根据天虹股份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年度,天虹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增长10.29%。尽管仍有增长,但受国内整体消费市场大幅回落,以及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天虹的增速已明显放缓。要知道,在2011年年度,天虹的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同期,仍有28.12%的增长。

敏锐嗅到危机的天虹管理层,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业务模式转型,并提出了“全渠道”、“体验式消费”和“价值链纵向整合”三大战略方向。

按照传统零售的逻辑,如果要获得更多顾客,就要新开更多的实体店,这对当时的天虹而言,并非是最好的方式。怎么样扩大顾客群,实现更多顾客的连接,天虹的解决之道是“全渠道”,也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天虹全渠道业务真正开始的标志是与微信的合作。2013年9月,天虹与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开发了中国零售企业中第一个自定义服务号,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即时服务、第精选服务和社群互动营销。

这一合作随即在资本市场引发波动,自天虹和腾讯宣布合作后,十天之内,天虹股份的股票就有五个涨停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而在消费者层面,上线不到两年,天虹的微信服务号粉丝就超过250万。天虹通过微信吸纳新粉的同时,也将粉丝引流到线下,进行实体会员的绑定。比如,上线不到两年,通过微信服务号的活动发布,会员互动,以及优惠活动的引流,天虹微信服务号为实体店引流超过20亿。

在全渠道的布局上,天虹的探索还不止于此。2014年,天虹打造了”网上天虹+天虹微信+天虹微店+天虹微品”的立体电商模式,在商品、营销、物流、客户服务、订单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完全共享。2015年,天虹又推出了自有APP,移动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成为了满足多场景消费需求,集购物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从最开始做电商,到后来有了O2O,线上线下打通,建设自己的技术团队,天虹在全渠道的打造上做了很多尝试,这为后来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基础。

时至今日,在零售行业,仍有不少人会把数字化与全渠道混为一谈。但是,一路摸索过来的天虹却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正如天虹的数字化经营中心总经理谭晓华所说,天虹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是从纯电商到全渠道再到数字化,“全渠道是能不能把渠道连接起来,因为在全渠道更强调的是销售链接;但是在O2O又多了服务层次;再到数字化的时候,是颠覆了零售底层逻辑,全流程都要去做的一种转型。”

具体而言,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线上线下的打通,还意味着所有的交互业务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去完成,包括中后台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实现可视化、智能化。

2

全面数字化

从一开始,天虹转型就追求让整个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不过,由于天虹自身业态的丰富性,增加了数字化的难度。

目前,天虹有超市、便利店、百货、购物中心四大业态。天虹的数字化路径是,先做垂直业务,再做联营平台业务,最后再做纯平台业务。“这也是从容易到难的过程,超市和便利店我们自己能控制前后台、商品,所有数据都在里面。”谭晓华表示。

所以,天虹在超市业态的数字化是最先推进的。根据介绍,目前天虹的超市前台业务90%都已经数字化了,中后台部分除了供应链之外,数字化接近50%。谭晓华表示,2019年上半年,最晚到第三季度,超市的数字化会全部完成。与此同时,便利店的数字化也在推进。而百货的数字化则会在2019年全面推进。

虽然打头阵的主要是超市业态,但是成果已经显现。

例如,从会员数据来看,天虹在过去的30年里积累了近800万的会员。但是从2016年正式实施数字化这三年看来,会员数从800万增加到了今年的1600万补充说明:天虹会员1600万多万,数字化会员1400万,在天虹看来,只有和平台建立了数字化连接,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影响到的会员,才算数字化会员)。

按照传统逻辑,会员大量增加的前提是大量拓展新门店,通过门店对周边用户的覆盖,才能获得新客流和新会员。但天虹却在门店总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做到了。

“我们的会员发生了一倍的增长,其实门店数量每年只是增长几家,这是数字化带来的价值。”谭晓华表示。

还有一个特点非常与众不同。在业内,天虹是很早就开始做O2O和APP的零售企业。在普遍认知里,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那么其大量增量即使不是来自新增门店,也理应是来自线上订单的大量增加带来的,这也是阿里提出新零售以来盒马模式的路径。

但是天虹的数字化并非如此。天虹虽然也有到家业务,但是目前订单数量大约占总数10%,对于未来,天虹方面也表示,他们并不寄希望线上订单的大幅增长,能到30%就很不错了。正如谭晓华所说,“利用互联网把实体的业务进行改造,我们只是把实体几百亿的蛋糕做得更大一点,而不是只做几个亿的纯线上销售。”

《灵兽》认为,正是这一思想能贯彻始终,是天虹数字化能够做出成绩,能够作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天虹的数字化包括前台门店的数字化,商品的数字化,和中后台包括组织管理的数字化。这种“深度”可以从不同环节看出来。

在门店环节,比如很多门店都有扫码支付。而通过支付获得会员也是数字化的基础。天虹推行价签扫码,直接购买,可以更为直接和商品发生联系。

因为以前顾客在超市扫码购物时,从拿商品扫码,到加入购物车,进行支付,完成所有选择需要四五步,而在天虹的超市,顾客直接扫描商品二维码价签,货物就可以自动添加在天虹小程序的购物车里,通过微信支付一键完成结账。由于过程更为简单直接,获取的数据也更有意义。

扫码支付需要使用手机,还可以更进一步,直接刷脸支付。目前在无人零售领域,也有一些企业推出了刷脸支付的,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更为酷炫的体验。但是天虹做得不仅于此。

比如,在天虹与腾讯合作的微信支付智慧零售店内,顾客可以在店内的自助结账设备上,直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微信支付。支付完之后,顾客还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一键领取停车优惠券,通过手机直接扫码支付的顾客,也可以获得这一福利。

对于目前大部分商场而言,做到这一步还是比较难的,因为系统很难让一单消费直接跟停车优惠券挂钩。通常的做法是,买完单还是要去服务台兑换。但是天虹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解决这个问题。“直接把他的支付订单和停车优惠挂钩,小程序点一下就可以完成这个动作,这个过程完成了数字化。”谭晓华表示。

这里面核心的思路是,通过服务和体验来实施数字化,这样的获客方式更加自然,顾客的黏性也更高。

在天虹微信支付智慧零售店现场,还出现了一些互动类屏幕。屏幕上的内容会告诉消费者,这个门店推荐的、热销的商品是什么。通过营造即时购买的氛围,引导顾客随时扫码随时购买。天虹希望通过不同方式让消费者跟门店产生更多互动,用这种方式把门店数字化做得更深更透。

目前,在智慧零售工具的助力下,天虹微信支付智慧零售店每100个顾客就有85个使用移动支付消费,数字化率高达85%,门店自助化率也达到了50%。目前店内的智慧体验仅仅是天虹孵化的1.0版,2.0版也在紧密筹备中。

在天虹,前台的数字化进程,直接带来了人效的提高。比如人脸支付、微信扫码支付都是智能收银的方式。这样做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解决了门店的痛点,这个痛点源于门店收银员的成本比较高,收银效率比较低,并且要三班倒。有了自助化设备,门店的收银人员大幅减少,收银环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当然,无论是扫码购,还是人脸支付,包括天虹到家小程序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这些都带来顾客体验的提升,“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点,顾客在这里购物、体验的享受,能让他们持续跟我们发生互动。”在天虹超市事业部总经理姜勇看来,这些互动也体现出顾客在这里购物的舒适以及情感的交换、情感价值的提升,这对零售、对超市的帮助会更大。

在公司内部,天虹则通过整合后台的商品信息、会员信息、单据、库存等一系列数据打造出了“大内总管”APP(一款天虹内部经营管理工具),帮助天虹自营及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实时经营数据分析、活动期数据分析、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等在内的多种分析管理,目的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

“这一个功能上线之后,可以让财务每个月节约九点几个人。”谭晓华表示,通过经营的数字化,天虹可以一步一步减少中后台人工的数量,让这些人去做增量业务。这种减员增效,虽然并不能很快反应到财务报表的利润中,但是却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人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虹能够在数字化领域尽量做深,也得益于工具的前瞻性开发和熟练使用。

比如,天虹的自有APP 开发了68种以上的数字化功能,这些功能几乎把实体很多业务数字化了。后来微信小程序出来后,天虹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号做了十种功能。而一般同行的小程序只有三到四种功能,集中在买单、到家、会员、优惠券这几种。

如果说早期数字化工具的区别在于“人无我有”,当腾讯推出智慧零售,小程序作为工具普遍被采用后,工具本身的差异化消失了,这时要看谁能把腾讯的工具用的更好。

“我们更看重使用和运营,”谭晓华表示,“任何数字化功能,我们从一线到四线城市都在使用,像手机快速买单,我们发现,天虹在一个三线城市的门店,最高可以达到71%的使用率。”

换句话说,数字化工具在天虹从来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正要带来价值。

天虹的优势在于,很早就和腾讯有合作,天虹的团队也跟腾讯很多个团队在对接,包括开放平台、微信支付、腾讯云、金融等。

因此,天虹能够用4个月的时间梳理出10个功能,包括全业态(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百货);全门店(全国一线到四线城市200多家门店全部上线运营)以及售前售中售后(买单、客服、服务、评价)全流程的维度,甚至还做了全球的供应链采购平台,福利购等2B的业务。

3

不陌生的腾讯

在天虹的数字化进程中,腾讯扮演的角色有时候像一个教练,有时又像是一个朋友。双方并不是为了某一个目标而突然走到一起,而是经过5年多的合作,彼此信任和了解,更像是水到渠成。

谭晓华表示,和腾讯合作越来越多,就会感觉彼此越来越像。

一个例子是,天虹和腾讯成立智能零售实验室之后,天虹总部14楼的零售实验室里经常会出现腾讯的员工,他们每天背着书包到这里上班,进行智慧零售项目的研发。

有一天,谭晓华在开一个大的事业部的会议,介绍到场的同事,说到这是腾讯的谁谁谁,大家都很惊讶,“这个人不是我们的同事吗,天天背着包在我们这儿上班。”

“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五年前,一个腾讯的人来我们这里工作,他的特质一定非常明显,跟我们是迥异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像了,大家互相影响和启发。”谭晓华说。

除了这种个体的相融与接近,更重要的是整体文化与理念的接近。谭晓华表示,对于零售企业,腾讯更多的是一个助推器的作用,没有“侵略性”。

“腾讯的助推器和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空间,这种合作非常安全,是有自主创造能力和主权的。”在谭晓华看来,天虹和腾讯的合作,是把各自的资源嫁接,共创一个新的东西出来,所以可能会衍生出更多、更丰富的零售生态,而不是单一的包办式的零售模式。

微信支付行业运营总监白振杰则对此表示,在工作上,腾讯已经算半融入天虹的工作场景了。

通过与天虹的合作,他们了解到,原来零售行业不止是简单地关注用户端的基本体验,购物的体验、商品的销售,还会考虑营收,包括后端效率提升等等。

“有很多点是需要我们参考的。通过跟天虹的合作,让腾讯对行业的理解有非常大的进步,这是我们以前没有的。”白振杰坦诚道。

经过与腾讯的合作,天虹也越来越意识到,平台和生态的重要性。通过和腾讯的合作,可以把很多APP里面做不到,但是需要的功能,比如社交功能,直接转到微信上来操作。这件事在天虹自有生态很难做,但是转换到腾讯的大生态则易如反掌。

同样,由于天虹更了解零售业的痛点,花了三年时间摸索自己的数字化工具,因此可以给腾讯的技术提供落地场景。比如腾讯的智能识别技术。

“他们开放给我们,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把智能识别的能力找到各种各样的的场景。如果这种技术让我们去研发,我们公司再投好几亿也不一定能够出来这种结果。所以这种强大的技术和很好的社交场景,加上我们有了很好的数字化基础和对数字化技术的理解,这个时候接入就很快。”谭晓华解释道。

在智慧零售方面,腾讯给零售商提供的是工具箱,而天虹在腾讯的影响下,也在尝试走出企业内部,能不能成为一个赋能输出者?谭晓华说,借助腾讯平台,技术共享对于天虹确实是一个未来要走的方向。

她举例说:“我们在微信做的很多功能都是SaaS化了,谁都可以接入,原来可能投入需要一百万,现在几万就可以快速接入了,而且是经过实践证明是好用的东西,每天都会看到迭代。”

由于看到了天虹的数字化能力,有不少同行都会找到谭晓华,“你帮我们复制一个吧”。在谭晓华看来,在APP阶段不可能复制,但是微信平台使得技术共享变成一种可能,她相信未来天虹也会做技术共享这件事情。

事实上,今天这样的结果,也证明了天虹高层对于数字化投入的战略预判性。在业内,天虹对于数字化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大的。谭晓华透露说,天虹的大股东认为,对技术的投入应该算收入,不是算成本,大股东希望天虹在技术上可以根据需要去投入,而不是受短期财报影响。

正是由于股东的支持,天虹才有了很多前瞻性的投入。对于未来的发展,天虹显然是想要在开放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关于我们跟行业的合作,包括天虹对外能力的输出,我觉得都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足够容纳不同业态、不同零售商在不同区域做不同的消费者业务,很多诉求我们都能满足,有很多机会帮他们提供服务,天虹完全有能力给不同零售商、从业伙伴提供服务。”谭晓华说。(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生鲜是未来,11月17日,期待与您一起去深入研究一下这条赛道!


寻求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