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21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1-01-26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
21-30试题,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部分
欢迎各位同仁,中医爱好者指导!关注!点赞 !

21.答案:A
考点:舌形变化(2000,2001)
解析:当气血两虚时,气血不能濡养舌体,  舌体失于濡养后出现瘦的表现。且因气血虚少  舌色呈现淡白。故本题选A。

22.答案:A
考点:舌形变化(2016)
解析:裂纹舌多由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舌色淡白而裂者,是血虚之候。多为血不上荣于舌所致。舌色红绛而裂,则由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阴津耗损,舌失濡养所致。全舌绛色,或有横直裂纹而短小者,表明阴虚液涸。舌色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多为脾虚湿浸,因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浸淫舌体,舌失气血濡养所致。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故本题选A。

23.答案:B
考点:舌形变化(2013)
解析:淡嫩舌多见于虚证,气血不足或阳气亏虚所致;草莓舌,见于猩红热初期或长期发烧的病人;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瘦薄舌主气血不足、阴虚火旺。故本题选B。

24.答案:B
考点:舌态变化(2016
解析: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凡气血虚衰,阴液亏损,舌失养而无力平稳伸展舌体;或热极动风,肝阳化风等都可以导致舌颤动。故本题选B。

25.答案:A
考点:音哑与失音(2014)  解析: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因外感风寒或月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  司,邪闭清窍。常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  症,多属实证,古人喻为“金实不鸣”。久病、重病导致音哑或失音,多因肺肾精气虚衰,失于  养所致,多属虚证,即所谓“金破不鸣”。暴怒叫喊或持续性高声宣讲,耗气伤阴,咽喉失润,亦可导致音哑或失音。声音嘶哑伴有低热、舌红少苔、咽干口燥者,多为阴虚火旺。当情绪发生变化也可突然发生失音,喉部检查无异常,多见于脏躁症。若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而咽喉无不适者,应及时检查咽喉有无肿瘤。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古称“子”,系因胎儿渐长,压迫肾之络脉,使肾精不能上荣于咽喉听致,分娩后即愈,一般不必治疗。故本题选A。

26.答案:C
考点:音哑与失音(2006)
解析: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痰湿壅肺,肺失宣肃,导致的音哑或失音,称为“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妊娠后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子喑。故本题选C。

27.答案:D
考点:独语、错语(2000,2002)
解析:独语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  止,首尾不续的症状。多因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或气郁痰阻,蒙蔽心神所致,属阴证。错语  是指病人意识清楚而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  症状。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心气虚弱,神气  不足所致;实证多因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  所致。故二者的共同病因是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故本题选D

28.答案:C
考点:十问歌(2013)
解析: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间汗,三问头  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  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故本题选C。

29. 答案:E
考点:但热不寒(2016)
解析:阳明潮热发热特点的是热势较高,日为甚;低热,食后发作为气虚发热;夏季长期低热热势较低为小儿夏季热;午后或夜间发生为阴虚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为湿温潮热。故本题选E

30.答案:A
考点:特殊汗出(2000201,20112015)
解析: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因邪盛正衰,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
邪剧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正邪剧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安,疾病好转;若汗出身热不  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故本题选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