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把“命关”丢了!

 cshts 2021-01-26
0.35字数 709阅读 161

    凡是涉及到艾灸的书籍或者是艾灸的宣传资料,都会引用一句话:“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来证明自古重视艾灸的功效。

    这句话出自南宋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一书,该书尊崇“扶阳”思想,以“灸法”为主要治法,提出“治大病”必用灸法。在该书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穴位,叫命关穴,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穴位不简单!

《扁鹊心书》载:“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 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 ”

    看来窦材对这个穴位的应用肯定有相当的经验。他的大病灸法中49种大病,有16处应用到大灸命关位,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在治疗大病、重病时,窦材主张灸脐下(关元、气海、丹田)三百壮,命关穴二三百壮,固其脾肾,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急救方法。

  按原文,命关穴应该位于侧胸部,以中脘与乳头连线为一边,向外作一等边三角形,其外角是穴,左右计2穴。

命关穴的正确定位

我之所以说我们“命关”丢了,基于两点:

第一、后世医书中很少提到“命关穴”,针灸医生也很少用“命关穴”、我查了能查到的艾灸专著,除了《扁鹊心书》有记载,其他书籍中连转载、引用也没有。

第二、由于“命关穴”别名“食窦穴”,而“食窦穴”又别命“命关穴”,后世医家直接就把脾经的“食窦穴”当成了“命关穴”,更有甚者,有所谓的专家注解《扁鹊心书》时,也直接把“命关穴”定位在脾经的“食窦穴”上。

脾经的食窦穴

  在中医穴位的命名中,一穴多名,或多名一穴情况很多,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从这也可看出,当今的中医,灸法之道,失之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