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立天:中华文化的形成与核心|捞书

 雨霁槐荫1 2021-01-26
原创 方立天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2021-01-26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核心
     

文/ 方立天

们要探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形成,需要考虑它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它的生态情况。

我们都知道,大概在公元前6、前5世纪的时候,在东亚,在我们这个土地上就形成了道家、儒家等学说,在南亚印度有佛教,在地中海一带有古希腊、罗马哲学,这就在世界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系统、哲学系统。    

我们国家中原一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发源地,当然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也不是一个,其次就是长江流域,还有其他地区。中国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就决定了农业生产是古代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最初是集体耕作制,到了战国的时候发展为家庭耕作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根据、客观的基础,也可以说自然、社会的环境和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同时,文化的产生需要有文化人,需要有知识分子。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由宗法贵族分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士,有文士、武士、隐士、方士等等,他们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阶层,当时很多诸侯国家都引进这些人才来进行变法。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典型。这些士,也即知识分子,发挥了知识的优势,从事教育,培养弟子。原来在商周时代上学,学校都是官办的,“学在官府”。

到了春秋末期,由孔子首创私学,这就是说,打破了官方对教育的垄断,使古代的学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把教育推向了民间。

孔子授业图)

另外和私学兴起的同时,古代一些君主还创办了许多文化学术中心,聘任各个学派的大师不治而议论,他们不直接参加国家政府的治理工作,只是专门议论、专门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展国家。    

当时像中原这一带,现在的河北、山东、河南一带都有这样的学术中心,特别是像山东的曲阜,还有河北的邯郸都是当时一些很有名的文化学术中心所在地。这样的文化学术中心,大大推动了各地文化学术的繁荣和兴盛。    

这种兴盛最集中地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因为诸子最集中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所以也称为战国诸子。这些诸子就天道、人道、社会伦理、礼法制度等等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说。    

当时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在这3家当中,儒家跟墨家在当时被称为显学,道家也很重要,但是道家是个隐士之学,它没有列到显学的范围里面。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百家,后来西汉的时候,司马谈就把它概括为6家,以后又有人把它概括为10家,还有更多的,有的说诸子有100多家,如189家的说法,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刚才我们前面讲的3家。

在这3家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给我们民族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学术系统、人本主义的文化传统;道家提供了一个自然主义的传统。

可以说《周易》,就是《易经》,它是把人本主义传统跟自然主义传统结合起来,这两个传统可以说奠定了整个中华古代文化的基本走向。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两个传统的影响和作用。    

中华文化后来当然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可以说,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为哲学、伦理、文学等等。

根据我们学哲学的人的观点,文化里最根本的东西是哲学,因为哲学讲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人生观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它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佛教的传入

就文化形态来说,刚才我们提到有儒家、道家。在汉代,大概在西汉末东汉初印度的佛教传到了中国内陆。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佛教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来说,是个异质文化。中华民族已经有儒家、道家学说,佛教要进来,当然会遇到很多阻力,有很多障碍。

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基督教从唐朝就传到了中国,但是它没有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去,佛教是融入到传统文化里面了。后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就是儒释道,释就是佛教,儒道佛三家是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    

那么佛教之所以能够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来,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自然主义传统虽然符合了中国人的需要,但是它还有缺陷,那就是说对人生的烦恼、痛苦,特别是人的死亡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探讨得很少。

大家都知道,人如果没有死亡,人生就没有意义,生与死是相联系、相对应的,没有死亡,就不用探讨人生的理想意义的问题,因为他一直活下去的。    

正因为有死亡,我们要探讨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方面,可以说佛教恰恰弥补了中华文化的缺陷,它起到了补充作用,所以我们认为佛教给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解脱主义的传统。

解脱主义,就是解脱烦恼、痛苦,解脱生死问题,这也是适应中国人民的需要的。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由儒释道三家所组成。

儒释道三家与人学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家从实质上来说,探讨的就是人的问题,人生的问题。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它是人学。    

因为就儒家来说,它主要是探讨为人之学,探讨怎么做人。它提倡仁爱,那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它主要是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提升自己的理想。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就是从平凡的活动当中,怎么能够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即实现人生的理想,这是儒家思想。    

道家讲自然,讲自然主义传统,这个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的意思,要合乎自然本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定意义上也可说要合乎自然的规律。道家提出了这么一个传统,这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个生命哲学,也是讲人的问题。怎么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呢?道家认为那就要合乎自然。    

佛教不同,佛教讲出世。应当说佛教是个宗教,我们刚才讲的道家、儒家,它是人文。所以中国是个人文主义传统的国家,跟印度那个宗教国家不一样。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它的一些宗教领袖比政治家地位要高。

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是人文的传统。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佛教里面很多内容实际也是讲做人的问题,特别是传到了中国以后,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佛教跟印度佛教是有区别的,当然它有共同性,它们都是佛教。    

中国佛教相对印度佛教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禅宗,实际上禅宗把成佛的理想由彼岸世界移到了内在的主体世界里面来,它宣扬即心即佛,你的心、你的思想,与佛不相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意识觉悟了,那就是成佛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实际上就是由神转到了人,转到觉悟的人。    

另外,在我看来,中国佛教的第二个创造,就是现在讲的人间佛教,我们已故的赵朴老就提倡这个。台湾地区佛教也是提倡这个,两岸佛教都提倡这个。人间佛教就是认为,通过佛教道德的弘扬以及其他思想的弘扬,能够使人间成为净土。    

从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佛教,当然它有出世的一面,当然它是个宗教,但是实际上它已经受到中国的儒道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人文色彩,它也很重视做人的问题。这是从我们的文化的核心,从各个学派的思想核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确是以人学为中心的。    

另外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墨子,以后的孟子、韩非,以及汉代的董仲舒、王充等等都是提倡为人之学,都是提倡通过为人,进而能够为家、为国作贡献。中华文化提倡的,实际是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念。    

另外一个方面,文化和民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呈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体系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认为最主要就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像我们下面要介绍的,中国文化就比较重视做人,重视和他人的关系,重视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它的价值观念。西方就不是这样,印度也不完全是这样。    

现在我们一些记者招待会,西方国家元首,包括小布什总统在清华的演讲,都是要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要推行他们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今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的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