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呐!不是人体,这幅油画我如何欣赏?画家说儿童不宜欣赏的艺术

 小天使_ag 2021-01-26
菲尔维特(1891~1974年)出生在苏格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俘的时候,他怀着最大的热忱开始绘画,那段日子他还自学中文,对东亚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在20世纪30年代菲尔维特开始和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一道工作,后来他在中国、巴厘岛和其他远东地区游历多年,并最终在澳大利亚定居。
画家在布里斯班北部的博来比岛度过了多年隐居的生活,对书法和汉字的兴趣给画家的艺术带来了灵感,画家从创作色调性的人物转向更加线性的风格和节制的色彩使用。
20世纪50年代,菲尔维特开始创作大型的作品,不再在劣质的材料上使用浓厚的粉彩,而是转向聚合物涂料,通常还混合了粉彩画。
50年代末,菲尔维特向马凯尔画廓寄了36幅抽象画作,这些画作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并在后来成了《修道院》的基础,《修道院》赢得了麦考格奖:而被菲尔维特认为是自己最好的作品的《顿悟》也在次年完成。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购买了《修道院》,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杰作,本画体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也体现了菲尔维特对书法的兴趣。
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格里森说,《修道院》是“对欧洲的绘画传统和中国书法非同寻常、幻想性的混合”。
《修道院》巩固了菲尔维特澳大利亚最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声誉。同在20世纪,克兰(1910~1962年)笔下的油画《粗犷》也和菲尔维特的《修道院》一样,将欧洲绘画传统和中国书法混合一起,两者画风是一样的。
克兰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克斯,童年时代饱受心理创伤,1917年他的父亲自杀,母亲随后再婚,他在为没有父母的孩子开设的公益机构里过了几年。这段岁月被之后的艺术家称为“孤儿期”。克兰在上高中的时候,对艺术产生了兴趣,经历一场让他暂时不能活动的事故恢复期后,克兰开始画画。
菲尔维特作品《修道院》
1931年他在波士顿开始正式的艺术训练,1935年他出国去英格兰,在伦敦的哈瑟利美术学院学习。画家的早期艺术生涯主要创作具象化的作品,回到美国后他用柔软的表现主义方法描绘写实主义的都市景观。德库宁很深地影响了克兰。在20世纪40年代末,克兰开始采用极端抽象的风格——彻底告别了他早期的具象化作品。
克兰作品《粗犷》
《粗犷》属于画家的一个大型作品系列,它们的特点是强烈的黑色和白色线性形式和大胆的构图,克兰使用巨大的化工用刷子来实现宽阔、迅速的黑色落笔,在画的平面上形成了有律动的牢笼和白色空间的口袋,
他的抽象作品在1950年的艾根画廊展出后得到良好的反响——在此之前画家的艺术没有获得成功——此后他受到公众的承认。
他的作品非常独特和鲜明,在抽象表现主义的运动中克兰属于佼佼者。然而,苏格兰艺术家菲尔维特看了克兰的《粗犷》这幅油画后,称“这简直是糟蹋艺术,误人子弟的家伙,这样的画,儿童不宜欣赏,这样的画家,儿童也不能向他学习,要不然就会不学无术。整幅画就只用了三笔,不应该有那么良好的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