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手记丨“一得自矜”要不得

 京都闻道阁 2021-01-27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杨德振

一个乡友做生意,这几年做的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按说这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事,不料他富起来后,在乡友们中的“口碑”反而是一落千丈,贬多褒少。我一向认为他不是那种坑蒙拐骗、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那种损人利己、巧取豪夺或偷税漏税、为富不仁的人;说起他,众人几乎众口一词“自高自大,不可交也”。想到他刚起步创业时,谦逊内敛,儒雅有度,一副典型的彬彬有礼、正人君子的形象;没想到发家致富后踌躇满志、飞扬跋扈,一副谁也看不上、谁也不入眼、谁也不怕得罪的架势,倨傲、高调、唯我独尊,言行和行动上多有怠慢和鄙弃其他人的睥睨样子,弄得乡友们都不愿意与他接触和来往。尽管他生意目前依然做的红红火火,大家在心里却认定他“迟早玩完”,终将“打回原形”。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中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显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众人之长。”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人生“四不”箴言: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位乡友恰恰是在最后的“不自矜”上出了问题,所以众人判定他的好景“不长”,大概是“有其因,必有其果”吧,因果关联,迟早兑现。

“矜”者,自尊自大的人;“一得自矜”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真不少;有的人是在金钱方面有“一得”后便膨胀得六亲不认,妄自尊大,不可一世;有的人是在事业方面有“一得”后便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颐指气使;有的人是在学术研究有“一得”后便落入自高自大和“文人相轻”的泥淖,瞧不起别人,轻视别人的一切成就;还有的人在“权”、“色”、“利”方面偶有“一得”后便喜形于色,初尝“甜头”后继而变本加厉,更加放纵,宽宥自己,肆无忌惮的索贿、逐利、揽色,无以复加,露出人性中最丑恶的夜郎自大、贪得无厌的本质和面目......这些人最后都弄得众叛亲离、事业半途而废甚至身败名裂,到监狱“养老”,实在是可悲可怜!

“一得”尚且可以让人打回人性的原型,那如果是“多得”呢?那岂不是叫人进入到疯狂或失去理性的地步了?我觉得这更有可能。不然,人世间怎么会有那么多悲剧天天发生呢?!我原先的老东家─广东省某大型国有资产公司的七、八个我熟悉的高官都“享受”着“监狱养老”待遇,就颇能说明从“一得”到“多得”的连锁关系和关联报应。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一竹竿打一船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我老家湖北麻城,有一句民间俗语云:“满桶水不晃荡,半桶水却撒得满地是水。”有些“多得”的人多半是凤凰涅磐、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大部分人过得了自己的“心念关”,不以物喜,不以得狂,更不会疯癫和嚣张,也不会视才傲物、尊己卑人,对于一切“多得”反而看得通透和淡定,更愿意以“舍”换“得”、以“德”换“得”;恰恰是个别“多得”或大多数“一得”的那些人,往往掌握不了分寸和火候,拿捏不住份量,做出有悖人伦和人情的无情无义的事来;说白点,还是这些人的人生修炼功夫不到家,人性弱点和个人“短板”没有充分认识清楚和祛除克服得不够所致。

在夫妻感情上,无论哪一方,“一得自矜”同样也要不得。我看见一个朋友,他夫妻感情原本挺好的,自从女方家的父亲成为一定级别的领导后,女方顿感“身价”抬高了,看不起来自农村的丈夫,处处作弄和怼怨丈夫,弄得丈夫灰头垢面,在人前抬不起头,夫妻感情大打折扣。两人先热战,后冷战,现在濒临到要离婚的地步,“一得自矜”,害了原本幸福的一家人。

所以,要想人生过的幸福和平顺,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克服“一得自矜”的陋习,不以得为得,不以失为失,克己自律,抱定一颗平常心,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和和睦睦,避免大起大落,从容淡定的走完人生全程。

2020年11月14日于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