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款演讲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一篇文章让你搞懂

 剽悍晨读 2021-01-27
主播:赛男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月27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抓住听众注意力》。
 
这本书是由享誉全球的演说家苏珊·魏因申克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分享一个演讲的爆款公式。”
 

脑的喜好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演讲被人牢牢记住,那么你在演讲中,内容就要说服观众。
 
而想要说服观众,你首先得清楚人们是怎样思考、过滤信息以及学习的。
 
研究表明,大脑喜欢少量信息。可是,不少演讲者常犯的错误是:一次给予听众太多信息。因此,作者把软件设计中的:ARCS(注意、关联、信心、满意),即渐进式展开技巧,迁移到了演讲中,效果非常好。
 
在软件设计中,为了给用户好的体验,通常界面设计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也就是先给用户一些简单操作,等用户上手之后,再解锁后续的复杂操作。
 
好的演讲也应该是这样。
 

注意
 
ARCS式演讲总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关键词是:注意。也就是说,你要设计你的开头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一场演讲的开场,简单的故事、轻松的段子、和用户直接相关的案例,都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巧合的是,TED的演讲95%以上的开头,都符合注意原则。
 
TED邀请的都是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观众,因此演讲者都会用相关领域的故事、简单数据、或者亲身经历来拉住观众,让他们有往下听的兴趣。
 
相反,你会发现那些点击率和传播率比较低的演讲,绝大多数都输在了开头上。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是:拉不住用户注意力,用户停留时长不够,网站也不会继续推送这个视频。
 
 
关联
 
完成第一部分后,演讲进入了第二部分:关联。
 
它指的是你的演讲设计要与听众的知识背景做关联,要与他们的个人需求做关联,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做关联等。
 
只有产生了关联,你再提出演讲主题,观众才会重视,才会认真听。
 
往深一点讲,内容上的匹配,其实是动机上的匹配。
 
就算你第一部分处理得很好,在内容上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跟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很难产生继续往下听的动机。
 
所以,相似的知识背景,有助于他们理解你的内容;刚性的个人需求,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注度;跟他们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分析,有助于他们认同你的观点。
 
 
信心
 
好的演讲都应该有行动的落脚点。
 
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演讲主题是什么,它都应该有对应的行动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比如,讲环保,应该有简单实用的环保建议;讲情绪,应该有可复制的情绪控制技巧;讲爱情,应该有明确的两性相处策略。
 
由于这些干货内容,能够处理某些具体情境下的难题,可以帮观众解忧,所以它们也能够增强观众的信心。
 
相反,如果你的内容只是泛泛而谈,观点没依据、方法不靠谱、逻辑有漏洞,那么听众就会质疑你的内容,并且反复思考他们质疑的地方,忽略你的演讲。
 
 
满意
 
演讲的最后要给听众提供满意的结果。
 
比如,使用了你总结的方法的人,已经收获了怎样的成效;采用了你建议的人,已经得到了怎样的成果;或者你收集的数据、案例已经有哪些应用,得到了什么样的成效,未来还会有哪些拓展?等等。
 
最后这部分就是要给观众一个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这次演讲的价值,并且增强他们改变的动力。
 
当你的演讲内容,完全按照ARCS的逻辑闭环来打造,那么你的演讲就能深入人心,让人牢记在心。
 
总结一下,演讲除了演和讲外,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安排。同样的主题和素材,普通人大概只能流水账式的完成,而高手往往会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激情澎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