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义门裘氏的后裔在云门斗坵生活了漫长的九百五十二年。这期间,斗坵的盛衰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兴盛 裘尚的后裔一直在斗坵繁衍生息。从公元407年至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八百年,传二十五世。族内人口渐增,有房屋数千间,依谷而建,全村长五里,宽一里。后来人口多了,居住和劳作的地方散远,成千人在一处吃饭不方便,改为“同廒异灶”制。同样的菜肴,分几处烧煮,各人就近进餐。其余悉循旧章,仍由族长统一管理。 这种兴盛状况一直维持到十二世纪六十年代,维持了八百六十个年头。 第二阶段 波折 宋末咸淳年间(1265—1274年),会稽县薛姓主簿(县里负责文书等具体事务的官员),因国库匮乏,强制把裘氏义门分为十九房,自立门户,按律缴纳赋税,不再享受免税特权。斗坵裘氏从此不再是“同居共爨”的大家庭,财产公有制也就分崩离析,义门就此毁于一旦。 第三阶段 梅开二度 由于薛簿强行拆散措施,裘氏义门被迫离析。不到十年,裘氏族人深感痛失义门之殊荣,提议恢复义门旧观。 族长召集族众商议。合族公决:集中田产,统一耕织。族人进餐,仍实行“同廒异灶”制。至于合族财物的收支,原先全部公有化的制度,改为三分之一收入归公库,由家族管理支配,三分之二收入归各户自理,增加了个人私有成分。 要不是1964年建平水江水库,斗坵湮没在水库底,也不会有“斗坵的裘氏”或者“裘氏的斗坵”。 根据宗亲们对于斗坵惨案的关切,开始介绍斗坵惨案和胡大海其人。 第四阶段 灭顶之灾
这年二月,朱元璋手下明军参将胡大海攻下诸暨后,接着进攻绍兴。为了铲除地方势力,并解除进攻绍兴的后顾之忧,胡大海两次偷袭斗坵,企图消灭在元、明两军之间保持中立的裘氏势力。 三月初五,胡大海组织第二次大规模袭击斗坵裘氏。深夜,胡大海兵分两路悄悄向斗坵进发,临近村庄,同时纵火合击。面临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裘氏族人来不及组织自卫反击,前后不能相顾,且寡不敌众。裘氏族众惨遭屠杀,妇女、儿童无一幸免。 在这里生活了九百五十二年的裘氏后裔,上千无辜裘氏族人一夜间被杀戮殆尽,人亡村毁。 第五阶段 尾声 事后,劫后余生的数位裘氏族人,几次相邀返回斗坵,意图重建家园。终究阴影太重,都未能成功。 三百年后,清康熙年间,裘孔武(任粤东东莞县县尹),告老还乡,倾全部家财,购得义门故址,重建裘氏宗祠,营造房屋,招集数十户散亡裔孙,图复旧业,但最终仍未能重振。留下一声感叹:“义门”实难再造。从此,斗坵裘氏再没有崛起。 杜鹃啼血 三月,绍兴平水古岭道蜿蜒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漫山杜鹃花开映山红。平水江水库湖光山色秀天池,犹似镶嵌在群山中的碧玉。谁能想到六百五十年前的一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在这幽静秀丽的深山有过一场腥风血雨的大屠杀。 元末顺帝时,社会动荡混乱。公元1355-1361年间,方国珍、吕珍、胡大海等连年鏖战绍兴。同时,盗贼蜂起,祸害百姓。当时斗坵裘氏的家长是裘廷举。他为人义烈慷慨且有武略,与侄子裘近忠共同操练族众防守村庄。盗贼每到斗坵村抢劫,族众辄奋勇迎击,盗贼们都被打得狼狈逃窜,没有一次得逞。于是裘氏威名大振。邻近乡村发生盗贼抢劫,只要有人持裘氏号灯去救,盗贼望见裘氏号灯即逃遁离去。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