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绍兴平水古岭道蜿蜒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漫山杜鹃花开映山红。平水江水库湖光山色秀天池,犹似镶嵌在群山中的碧玉。谁能想到六百五十年前的一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在这幽静秀丽的深山有过一场腥风血雨的大屠杀。 绍兴平水古岭道上,有一个古村落叫斗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造平水江水库时,斗邱村沉湮在水库底。平水江水库又名会稽山天池。 古时候斗邱属会稽云门。斗邱村庄长五里,阔一里许,群峰拱列,溪流环绕,景色优美。 东晋初﹙公元417年﹚,会稽云门裘氏始迁祖裘尚随晋元帝南渡后,辗转来到斗邱。至北宋祥符年间﹙公元1101年﹚,经过六百多年,其后裔一直居住这里。裘氏传十九代,长幼六百余口,同居共爨,孝义相传。为此,宋真宗诏旌云门裘氏为“义门裘氏”,受朝廷特殊的礼遇。此后又传了四、五代,义门裘氏被会稽县府强行分家。但上千裘氏族人仍亲如一家。 元末顺帝时,社会动荡混乱。公元1355-1361年间,方国珍、吕珍、胡大海等连年鏖战绍兴。同时,盗贼蜂起,祸害百姓。当时斗邱裘氏的家长是裘廷举。他为人义烈慷慨且有武略,与侄子裘近忠共同操练族众防守村庄。盗贼每到斗邱村抢劫,族众辄奋勇迎击,盗贼们都被打得狼狈逃窜,没有一次得逞。于是裘氏威名大振。邻近乡村发生盗贼抢劫,只要有人持裘氏号灯去救,盗贼望见裘氏号灯即逃遁离去。 家长裘廷举召集族众商议,提出联合各乡邻里,扼守险要地势,捍卫一方平安,保一族安宁。那时,强盗啸聚山谷,诸暨最为严重。斗邱西南的驻日岭与诸暨接界。廷举与近忠观察四周形势,决定在驻日岭斩木为犄角设置营寨,寨内设强弩毒箭。在族中挑选勇壮之士,分班驻守。后来,数十个村庄联合招收乡兵,力量更强了。自驻日岭至日铸岭一带三十余里,哪个村庄遇强盗抡劫就击木梆报警,木梆警报声声相传,数十个村庄闻声马上蜂涌援救。从此,这一带十分安定,寇盗不敢再犯。 公元1359年,明参将胡大海攻下诸暨后,接着兵分三路进攻绍兴。二月初四,东路由胡大海亲自率领的军队从诸暨街亭出发,经过驻日岭到绍兴九里(禹陵附近)。胡大海的军队要过裘氏的营寨,裘氏则严阵以待。胡大海派使者与裘氏商量借道过路。家长裘廷举告诉使者,我与你们胡大海、吕珍双方无怨无仇,放你们过道去打绍兴吕珍,显我亲亲疏疏,我们不能答应。明确表示裘氏自卫、中立,不介入胡、吕战斗的立场。胡大海派使者数次谈判,裘氏坚持不放行。胡大海只好退兵改道。时值暮雨滂沱,胡大海向裘氏家长借行灯、笠伞三千套,说“给我就走”。家长廷举如数给了他们,一式的灯笼、一式的斗笠三千套,都号着“裘”字,比军需处领发物资还快。大海儍了,想不到裘氏竟是如此庞大的集体,想不到民间竟有如此严密的组织。胡军领了灯笼斗笠果真立即退兵。 胡大海一路人马途经云门寺,进寺避雨。夜半雨止。有人对大海说:“裘氏宗族地方势力强,他们的长辈足智多谋,他们的子弟骁勇好斗,留着后患无穷,不如返兵偷袭。他们考虑我们们巳经离去,必不防备。我们趁其不备攻取营寨必胜。”大海认为有理,立即令兵返回斗邱。寺内和尚觉察不妙,连忙溜出寺门,跑在军队前头把消息告诉裘廷举。裘廷举马上组织壮士迎战。 胡大海的队伍未到村口,忽听得一声号令,冷不防山坡上杀出一队人马,呐喊声、木梆声震天响。月光朦胧,草木皆兵。一阵激烈嘶杀,胡军无心应战,溃败,当夜退回诸暨。 没有多久,朱元璋命胡大海改水道攻绍兴城。当时张士诚的枢密副使吕珍守绍兴。胡大海久攻不克。大海惟恐颇有实力的裘氏族人挠其后,即令诸暨万户沈胜在驻日岭外筑营寨牵制裘氏。沈胜的营寨威胁裘氏族人的安全,家长廷举下令烧掉沈胜的营寨,三筑三焚。 大海恼羞成怒,密令诸暨守将三月初五夜晚进攻驻日岭,同时亲自率领精锐军队袭击云门斗邱,誓把斗邱裘氏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入夜,斗邱酣睡,山野万籁俱寂。胡大海两路大军悄悄向斗邱进发,临近村庄同时纵火合击。胡军见房就烧,见人就杀,妇女儿童无一幸免。霎时火光冲天,杀声震耳。面临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裘氏族人来不及组织自卫反击,只能各自慌乱抵挡一阵。裘氏壮士腹背受敌,前后不能相顾,且寡不敌众。近忠奋勇厮杀,最后死于混战之中。家长廷举受重伤被捉,他坚强不屈惨遭杀害。族众死于战斗,死于大火,死于溪涧,五里山庄尸阵遍地,血流成河。一千多斗邱裘氏族人没有几个越岭逃生。村庄残垣断壁,焦木烟灰,满目凄凉,惨不忍睹。 斗邱,冒着一缕缕青烟的废墟讲着一个血泪的故事,被蹂躏的杜鹃花吟着一首痛心的歌。林涛、溪流、山风汇成一曲凄戾的乐章,控诉着人世间的悲和愤。斗邱美丽的三月,如今是杜鹃啼血猿哀呜。 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九百五十年的裘氏后裔,一夜间被杀戮殆尽。上千无辜裘氏族人的鲜血写下人间惨剧悲歌。这是会稽土地上有史以来最为残忍的一次血腥大屠杀。 胡大海两度杀害无辜平民,剿灭裘氏族人,连孩子妇女都不放过。胡大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胡大海是朱元璋手下一员大将,是明朝的开国功臣。 据明史记载,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安徽泗州虹人。祖籍波斯,其祖先随蒙古军来中原。胡大海做过乞丐,炸卖过油条。1354年,朱元璋屯兵安徽滁县。胡大海前去投奔。朱元璋见其身材魁梧,相貌威严,性情憨厚,说话投机,于是留在军中,命为前锋。胡大海勇武过人,屡战屡胜,战功卓著。胡大海渡江南下攻取皖南、浙江等地。后任江南省参正政事,镇守金华。胡大海目不识丁,却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等四名士辅佐朱元璋。胡大海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1361年胡大海遇害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置功臣庙,配享太庙。胡大海是一耿介仁德之士,恤民之良将。 这是官方的语言。百姓的口碑可不这样了。血洗斗邱的故事在绍兴、嵊州等地流传,并在裘氏宗谱中有记载。 无独有偶,在豫鲁更有甚者。河南、山东流传着胡大海复仇的两则民间故事。 胡大海杀一箭之地的故事。 元朝末年,胡大海在河南行乞要饭,遭到当地人的侮辱。一日,他闯进一户土财主家,伸出毛茸茸的黑手讨乞。这家老妇为羞辱他,将一张大饼为孙儿揩屁股,随后扔狗喂食,并喝狗将胡大海咬出门外。胡大海深感这个地方人情太坏,立誓有朝一日发迹,要报此奇耻大辱。后来胡大海投奔到朱元璋的军队中,屡建奇功。有一回朱元璋大赏功臣。唯独胡大海不接受赏赐。朱元璋觉得很奇怪,问胡大海要什么。胡大海把在河南讨饭时的遭遇讲了一遍,请求朱元璋允许他去河南报仇雪恨。朱元璋知胡大海杀人成性,踌躇再三,只恩准他“杀一箭之地”。胡大海率军刚到河南地界,恰逢一行鸿雁飞来。胡大海心中暗喜,弯弓射箭,箭着雁尾。雁带箭南飞,飞过河南,又转头飞向山东。胡大海统兵随雁杀去,直杀得豫鲁两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胡大海血洗林县的故事。 元末有个姓胡的举子上京赶考,走到一座山下,遇见一只母猩猩迎面扑来。当时,胡举子吓得失去知觉。母猩猩把吓昏的举子背到洞里,供养起来。日子长了,猩猩生下一子,取名叫胡大海。胡大海长大了,力大非凡。举子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儿子。一天,趁母猩猩出洞找食,胡大海掀开洞口巨石,父子俩跑了出来。胡大海在河南林县一带走村串户,乞讨为生。胡大海浑身长毛,丑得可怕。人们见了他都躲着走,称他“毛老虎”。胡大海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后来,胡大海成了明朝的开国功臣,启奏皇上要到林县雪耻报仇。朱元璋念他开国有功,准他杀一箭之地。胡大海带领军队来到林县。部将王虎一箭射在老雕身上,老雕带着箭飞遍全县。胡大海令王虎带兵杀遍全县,造成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惨景。 民间传说是民众记忆历史的工具。胡大海复仇的传奇性传说是豫鲁民众集体的历史记忆,世代传承。反映了胡大海在河南、山东杀害过无数无辜百姓的重要历史事实。血洗林县的故事充入了人兽婚的情节,显示了故事的民间性和虚构性,表现了民众对胡大海无比憎恨的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些南方民间族谱的资料和北方民间传说的主题都反映了胡大海残酷杀害百姓的事实。同一人物在不同地区流传性质类似的故事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这对于历史真相的分析判断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明实录》记载,明初河南、山东人口稀少,由外地向河南迁入移民93—120万,向山东迁入移民121万人口。分析资料表明造成河南、山东人口锐减的原因有战争,有自然灾害,也有胡大海仇杀等因素造成的。 元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说,准佑之军嗜食人,断双腿、剜两乳,生炙活煮,酷毒万状,不可俱言。准右之军即朱元璋的军队。 元未徐勉之的《保越录》近乎战地报道。“保越录”详尽记述了朱元璋、张士诚两部绍兴争夺战的过程,近乎战地记者实录。说朱元璋首将为胡大海,纵兵抄掠财物、米谷、妇女、孳畜,又发掘冢墓,自理宗慈宪夫人以下,至官庶坟墓,无不发掘,金玉宝器捆载而去。 尽管陶宗仪、徐勉之与明政权处在完全对立的立场,正如一些史学家说的,他们的话仍不失“可补史文之缺”,有参考价值。 在官方史料与民间资料中,胡大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族谱的记载、民间传说和元末野史揭露了胡大海对人民残忍、滥杀无辜的罪行。张廷玉总撰的《明史》及其它官方资料却是美化胡大海,掩盖胡大海屠杀人民的事实。 美化胡大海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胡大海战功卓著,还举荐刘基、宋濂等四贤士,为朱明王朝的建立作出很大的贡献。胡大海正在绍兴鏖战的时候,朱元璋处死了他的违犯禁酒令的大儿子胡三舍。胡大海仍不变忠君的信念,奋勇夺城斩将。1362年,胡大海和他的儿子胡关住同时被苗帅刘英杀害,为国捐躯,断了香火绝了后。这样死心塌地效忠主子的胡大海,是封建统治者需要树立的臣民楷模。与活着的其他功臣战将不同,对皇帝宝座上的朱元璋永远不会构成威胁。于是,追随朱元璋仅八年的胡大海死后被追封越国公、配享太庙。朝廷上下掩讳其恶, 竭力宣扬他开国功臣一面,掩饰他屠杀无辜百姓的另一个面目。 在绍兴还流传故事情节完全相同,但杀人的是朱元璋不是胡大海,被杀害的不是裘氏而是杨家畹的杨氏。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有两个事实可以让大家思考的。一是明军攻绍兴时,领兵带将的是胡大海。朱元璋只在金华、杭州指挥胡大海如何用兵,没有亲自到绍兴。二是杀杨氏的事件没有任何历史文字记载。其实类似的故事不只杨氏,还有兰亭官庄的方氏呐。斗邱、杨家畹、兰亭官庄这些村庄相距都不太远。说明胡大海灭裘氏的惨案震惊了周围百姓,传扬开了,关心着的人多着哩。显然也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状况。也不排除这种可能,那晚胡大海顺手捎带把杨家畹的杨氏、兰亭官庄的方氏一起灭了。不过,还得重复一遍,这种猜测没有文字资料的依据。 关于胡大海灭裘氏的历史故事在一些绍兴地方史志、元末文人的书文和会稽裘氏家谱都有记载,民间也有这种故事流传。它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不过几种文字资料,它们讲述的观点和具体内容略有差异。 元末“战地记者”徐勉之的《保越录》记载:“会稽义兵仇(裘)万户与侄近忠,团结乡民,斩木为鹿角寨,铸时岭(驻日岭)内设强弩,聚民守之。大军(胡大海的军队)至,屡为所伤。后大军大攻之。遂破,近忠被害,近忠妻子皆被执。”徐勉之站在反明立场,有鲜明的抑胡色彩。他的文章也有一些差错。裘姓写成仇,山寨在驻日岭写成铸时岭。他把裘氏族人说是反明义兵,屡伤胡大海,裘氏人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意在说明胡大海的明军不得人心,遭到人民的反抗。其实,裘氏的山寨是为防盗贼保家园一方平安而建。胡大海两度偷袭斗邱,裘氏族人完全是应对胡大海进犯的自卫战,没有主动出击胡大海。裘氏族人在两场战斗中是无辜的。 绍兴史志《越地春秋》记载:“元末至正,兵乱为患。裘廷举与从子近忠斩木为鹿角,立寨会稽驻日岭,内设强弩,聚百姓守护。兵至,屡为所伤。迨寨破,父子俱亡。”(后世之《浙江通史》、《中国人名大辞典》都采纳这一说法。)绍兴史志《越地春秋》编者的叙述是为胡大海文过饰非。他的意思是说寨破父子亡是战乱所为。文章既没有说出裘氏千余人被杀的事实,也没点出胡大海的名字。 《保越录》和绍兴史志的作者在反明拥明的立场观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说斗邱之战是胡、裘敌我之间的战斗,胡军屡为裘氏族人所伤。如果是这样的敌对关系,无法解释胡大海从裘氏借得三千套照明灯、雨具的事实。所以在他们的文章里都隐瞒了借照明灯、雨具这一情节,只字未提。 《康熙会稽县志》卷十七武备志:“(驻日岭)西南去府城八十里诸稽界,元末裘廷举聚乡兵处。与元兵交战,元兵屡为伤亡。”会稽县志没有血洗斗坵的记载,说胡大海率领的队伍是仁义之师。攻打诸暨、绍兴时,对张士诚的守将吕珍十分诚信,不追杀。从1359年2月到5月间,虽然战斗激烈,用上了火筒、铁弹这些冷兵器时代平时很少使用的火器。进攻绍兴大小一百多场战斗下来,没有杀戮无辜平民百姓。尤为突出的错误是裘氏持中立,后被胡大海所灭的事实,变成与元兵对立,与元兵交战的状况。 关于血洗斗邱,在几期崇仁裘氏宗谱中也有所记载。 1419年,八十三岁的裘简与任布政司吏的裘瞻续修崇仁裘氏宗谱。在他们的《永乐己亥谱序》中叙述此战事时说:“及至正之末,逼于愤兵,然后子姓四散如撤。” 1673年,刺史裘组编辑的崇仁裘氏宗谱刊载了他的《游义门记》。文章说:“元季俶扰,越国(公)胡大海兵经此地。族有廷举者,率家壮千余,与之相抗。越国(公)溃走暨阳阅月,率其愤兵,袭而破之,遂无人烟。” 崇仁裘氏宗谱的这两篇文章都说裘氏招惹了胡大海,千余人等死于”愤兵”戮杀,都没有把胡大海残暴杀害无辜百姓的真相说清楚。文章中“子姓四散如撤”,“袭而破之,遂无人烟”,把千余人的惨死说得十分含糊。 崇仁裘氏永乐己亥谱编者裘简、裘瞻生活在元末明初,应该清楚了解胡大海在绍兴斗邱屠杀裘氏族人之事实状况。后来的裘氏宗谱编者裘组也应熟暗裘氏世代相传的这个故事。但是裘瞻、裘组以及会稽志编者等都是当官的人,慑于皇权正统不敢把有损胡大海的事实真相在他们编辑的志记、宗谱中披露。 直到1846年11月,斗邱罹难的幸存者后裔会稽人士国子监学正裘象坤写了《义门盛衰记略》才把代代相传的事实真相刊登在义门裘氏宗谱上。 “元朝末年,时群俶扰,盗贼蜂起。家长义烈,公讳延众(即廷举—摘录者),慷慨有武略。与从子近忠练族众防守,贼至辄杀伤。乡村有被劫者,或持裘氏号灯往救,贼望见遁去。由是裘氏义勇名大著。家长聚族众谋曰:“我倚门闾、保一族何如?扼险要、捍一方乎。”众皆曰:诺。时山谷啸聚,诸暨为最。西南驻日岭界诸暨。乃与近忠相度形势,斩木为犄角置寨,岭内设强弩毒矢。简族中壮勇,分班驻守。募乡兵益之。自驻日岭而至日铸岭,数十村击柝,闻。寇盗不敢犯,裘氏之力也。 至正十九年春,明将胡大海破诸暨,将度岭,攻绍兴。裘氏整兵待之。大海使来借道。家长与言,伐越之不利。使数返不得行。大海亦将退矣。会暮雨,乃索行灯笠伞三千具,与我则去。家长与之,大海退,避雨僧寺。夜分雨霁。或语大海曰:“裘族强,其长善谋,其子弟善斗,留之为患,不如返兵攻之。彼度我去,不设备,可破也。”大海从之。寺僧走告,裘氏出奇兵迎举。大海溃败,退保暨阳。未几,明祖命大海由水道攻郡城。时枢密副使吕珍守绍兴。明师久攻不克。大海恐裘氏挠其后,令万户沈胜筑寨岭外。三筑三焚。大海怒令诸暨守将攻驻日岭。自以锐师袭云门。宵至,纵火合击。裘氏义勇前后不能相顾。遂大海,近忠力战死。家长创重被执,不屈死。族众死于斗,死于火,死于溪涧,亦有越岭走者。终明之世,无复居云门。而裘氏之族遂衰。”(摘自崇仁裘氏宗谱中裘象坤的《义门盛衰记略》) 《 义门盛衰记略》详尽记载了胡大海两次灭裘的经过,只是没有写出裘氏与胡大海两场战事的确切时间。 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解读,关于胡大海这个历史人物可以得出结论:胡大海是一名忠于朱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他也是一手制造过屠杀无辜百姓惨案的恶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