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风干的故事(4)

 mzluochr 2021-01-27

目睹经流年尘封的旧照,联想被岁月风干的故事。

开设高中后师生队伍迅速壮大,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可同日而语,特长生经适当打磨后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文艺体育人才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师队伍中人才济济,有专长的老师各显神通,充分发挥杨金宝、熊栢伟等老师在音乐方面的才艺。熊栢伟老师喜爱文艺擅长手风琴,一批具有潜在文艺细胞的学生脱颖而出,学校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统帅下,经常组织送戏下乡服务农村,学校宣传队活跃在校园内外、田间地头。

师生大都来自大山的外面,他们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比起进城求学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失落感,但总比没书读的孩子强得多,用现在的说法叫做“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九成以上的学生和全部老师食宿在校,丰富课余生活显得尤为重要。说是食宿在校其实是宿在群众腾出的老屋中,因仓促上马新校舍仍在建设之中。

磜背山区成为师生的一方乐土,以文艺形式填补精神的空缺焕发青春活力,挑灯排练文艺节目成为一大亮点。老师甘为红烛无私奉献,学生踊跃参与热情高涨,排练独唱、说唱、歌剧、舞剧、对口词等节目,自编自导的节目绘声绘色、精彩纷呈。其中《逛新城》这首歌时代特色鲜明,父女对唱的方式十分新颖,当年改编成的歌剧演出效应至今仍深入人心。由黄金胡(侨生)饰演的“阿爸”演绎得出神入化,从服饰、化妆到道具一点都不含糊,舞台上的完美造型,配上他那无须雕琢的嗓音,在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由卓云露(侨生)饰演的“女儿”诠释得惟妙惟肖,她那亮丽的身影甜美的说唱风格,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博得掌声阵阵,如醉如痴地沉浸在喜悦中的观众意犹未尽。他(她)们曾经为学校师生和山区群众精心打造了一出出文艺盛宴,虽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的情景依然有涛声依旧的感慨!

茶业中学新校址选在离村子有一段距离的旱凹坪。那里萧瑟静谧,一向是用来安置先人的神秘之地,尤其是旱凹坪一侧的旱窝里,旧坟新冢,满目萧然。秋冬时节的黄昏特别悲凉,偶尔刮起一股不祥的冷风常常让人毛骨悚然,儿时经过那段路心里老是打鼓。这些都是迷信思想作祟,或者说对列祖列宗的敬畏之心。当年彻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不信邪不怕邪也没有清规戒律可言,于是,茶业中学的新校址就选在这里——祖先预留的地盘上。

1965年冬,建在旱凹坪的一幢教室率先竣工启用,随后在旱凹坪之侧的旱窝里陆续建起了三幢教室。旱窝里的校舍依山势而建,三进式逐级抬升的梯级结构,简易的牌楼式校门,三幢围成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校舍有一定规模,美中不足是离厨房饭厅有一段距离。从此农场茶业中学开始步入正轨,拥有配套的教育教学设施,开设了各级各类课程,山窝窝里书声朗朗,传统的革命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伴随当代青年成长。

当年的校舍已成废墟,感人的故事成为不老的传说。

写于2018年11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