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经》学习笔记2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1-01-27
   十四难(第四段,各种脉象所对应的病)
【原文】
   脉
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
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
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
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
   往下看,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  一呼两至,一吸两至。
   这里是“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前边(第一小段)为什么损和至,都是一呼,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表示元气发散,只消散没有收藏的意思。
   一呼一吸,才生长收藏都有了。而损和至都属于发散。你看这个《经典》的文字,XXXXXX。

   回到这一段,
“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再呼再至,有呼吸再至。”- (各种脉象)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脉象这么多,怎样根据脉象,判断病情?)

“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平时呢,病人怎么说,我这儿不舒服,那儿怎么样啊,说的都是小毛病,你一把脉,属于平脉,没事回去锻炼吧,别生气,别管闲事,吃饭正常,不要熬夜,这么一说,不用吃药。
   非要吃药,那咱们弄点甘草给他吃,假装说这是什么什么药。但是看着挺精明的一些人,显得深思熟虑的你就别骗他,不然弄完了,到时候他找别人,说这是什么药,人家说甘草啊,那就麻烦了。

  你看,他这是先告诉你什么是好脉。
“一呼再至,一吸再至”,这是呼吸一次四至,缓脉,沉缓有力的好脉。
(《百度百科》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 这是刚开始得病,刚开始发病。呼吸一次六至,这是刚开始出现数脉,每分钟XXXX。
(《百度百科》数脉,中医脉象名,指脉来急速,脉搏跳动次数快于正常,一息五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跳动约90~130次之间。《脉经》:“数脉来去促急。”)

“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前大后小”,(数脉)前大后小是什么呀?滑脉,虚火上头,就是寸里边大,尺里边小,火也是往上走,所以,头痛目眩,头晕。
(《百度百科》滑脉 是中医脉诊中脉象的一种。指号脉者感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证,又主妊娠。妇女无病而见滑脉,可判断为妊娠(妊娠2~9月)。
   病因及常见疾病
   滑脉可见于以下中医病证:
1.痰浊头痛  滑脉、清晨或上午头痛、头昏、胸闷等。……。)

“前小后大”,是洪脉,脉来洪盛去还衰,尺里边大,寸里边小。胸满、短气,憋胀。
   有运至而无精去,XXX疏通开,精不太足,所以来的时候势头大,后劲不足,后来就小,这是洪脉的特点。回去看一下滑脉、洪脉的脉学。
(《百度百科》洪脉为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来盛去衰的脉搏。常见于邪热亢盛之证。
   主病:
   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
   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 呼吸一下,八次,每分钟得有100下。“病欲甚” 这个病更重了啊。

“脉洪大者,苦烦满,”- 中焦上焦被郁住了,下焦火往上攻,但是下焦气又不足,这时候是洪脉,脉来洪盛去还衰。前边不是胸满短气吗,这病更重了苦于烦满,不只是憋的感觉了。

“沉细者,腹中痛,”- 脉沉细,沉细是什么呢?阴寒过盛,下焦火衰,命门火衰。命门火衰,寒重所以腹中痛。
   记住啊,学过《伤寒论》的,或者学过一些中医理论的人。小柴胡汤里边,腹痛加芍药,那个是中焦,暂时冷X,气不足,不是寒。这个是寒腹中痛,不能用芍药,所以要分清虚实。别一说腹痛,就加芍药,不是那么简单。
   腹中痛是什么呀?
   是腹中寒邪过重,尤其是妇女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痛经最为明显。
   说腹痛加芍药,给这个妇女治痛经,用一些活血化瘀药,再加芍药,加重病情,所以这种妇科病,肯定治不好,而且还更伤元气。要加以区别啊。

“滑者,伤热,”- “伤热”,是被热所伤。
   这是什么呢?
   比如吃四逆汤吃过了,脉就滑了。或者总吃寒凉药,造成的火越来越壮,也是伤,伤热。
   壮火之气衰,XXXX。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参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4)

“涩者,中雾露”- 脉涩,涩是什么呀?就是肺XX。肺气虚而不能宣发又不能肃降,输布的力量特别弱,脉涩不流利。为什么呢?因为寒邪,中了雾露。
   “雾露”是什么呢?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句话出自《灵枢.营卫生会》)
“雾”雾露之盖,从下焦往上升腾的云雾不精,则上部的白露不下。
(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肺属阴收敛寒邪,所以肺寒,就是寒邪中了肺,称为中雾露。
   中雾露,主要肺气不足,因下焦寒,上升的都是虚火,虚火是不能够降雨的,干燥的空气上升,不能变成云,更不能变成雨。
(笔记者理解:通常,地面的水,通过热力的作用,雾蒸腾上升,到了高空遇冷,凝结形成雨露再降下回到地面,终而复始。如果热力不足,地面的水汽无法蒸腾上升,循环会减弱,甚至停止。中雾露,在这里指肺受寒邪后,其宣发输布功能受到了影响。)
(《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
   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所以脉气往来艰涩。
   脉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 
   这个“困”是什么?是昏沉的意思,不是睡觉。脉跳那么快了,不是困了,是昏沉。

“沉细夜加,”- 如果脉沉细,(阳气虚弱)病情到夜里加重。
“浮大昼加,”- 如果脉浮大,(阴气不足)病情白天加重。
   这些你都得背下来。
一把脉,皱眉头,XXX,肯定没背。
一把脉,哦,起码是阳或者是阴,心里就有数就不会皱眉头,皱眉头肯定是没有背,原则没背。

“不大不小,虽困可治,”- 白天晚上都差不多,虽困可治。
“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白天晚上有差别,这是阴阳有点离绝,不好治。
   你看这个《难经》《内经》它分析这些问题都是一阴一阳。阴阳,这么一个规律。

    下面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就是夜加,昼加的意思。这是促脉,促脉每分钟120-140。这时候就是死脉了。

“沉细夜死”,沉细是有寒,到了夜里边寒邪特别重的时候,少阳,给压下去了,憋死,生发不起来了。
“浮大昼死”,脉属浮很大,白天阳气一升起来,它的运化功能再一大,精就没有了,一下就飘出去了。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 呼吸就两下。
“名曰损,”- 就是迟脉,一分钟30 -40下。

“人虽能行,犹当着床,“- 走不了几步,上厕所还能走,上厕所坐那有点起不来,回来就得躺下。主要的应当还是在床上呆着。

”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浑身血气都不足。
如果说至是什么呀?血给调起来了,气又过旺,XXX消。
这是什么呢?(气血)都不足,这属于损,属于脑血栓那种慢慢慢慢耗。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 呼吸四次,才活动一下。

“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这是屋漏脉、七怪脉的虾游脉。
   漏是什么呀?
   外面下雨,屋子里边漏雨,就那么一点,一会儿啪嗒一滴,一会儿啪嗒一滴。
   虾游,(平)走,蹦儿一跳,走走,蹦儿一跳(老师用手比划,持续无脉动,偶然跳一下。)
(《百度百科》虾游脉,脉象名。七怪脉之一。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一跃而逝,须臾复来,其急促躁动如前。为孤阳无依,躁动不安之候。)
(《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脾脉来,……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中医大辞典》:“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人虽能行,名曰行尸”,这个在《伤寒论》里边有,自己去查去。
(《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中医词典》行尸,病状名。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
《医宗金鉴》脾绝之脉:脾绝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无救。 
〔注〕: 旧诀曰: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若杯覆,若水流,皆脾绝也。经曰:脾绝,四日死。)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上部有脉”,寸部有脉,尺无脉,这是什么呀?阳气元气都在上焦。
    (阳气)都在上焦什么情况啊,
“其人当吐”,上焦有邪气有积滞,火都上来攻这个积滞让它通,所以火都上来了,只要一吐,就好了。
   为什么呀?
   因为这儿积滞了(老师手指着胸上部)就是发不出去,元气上来就是逼着它吐。XX汤,XX散,那些东西,能够刺激它一下,能够吐一下就把它解开了,解开了以后,邪气没有了,在上焦的元气自然就回去了。

“若不吐者死”,不吐就憋死,或者是气不足,让它吐不出来。上焦有病,上焦有积滞会是什么情况呢?上去下不来,不就是阴阳不通吗。上是阳下是阴,上去下不来就是阴阳不通吗。
  有的脾胃有病,很虚的那些人要是得了此类的病,那就是气到中焦而不是到上焦,中有脉而下无脉。如果它不能往上再翻,在中焦这阻隔,也是X定,但前提是XX很不足,极虚。脉很虚的,咱们医生都能治,阴阳离绝,元气都快没有了,治不了。很虚但是能通,都能治。不通就不能治了,不通也会憋死。
   有的人是瘦死,就是慢慢熬,越来越瘦,死了。还有的大胖子,死了,那都是因为不通。

“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只要是能够通,就好办。通的前提条件就是下部有脉。
   下部这脉,脉弱,脉细欲绝,我们都有乌梅丸能治。
(乌梅丸,参见
《方剂学》学习笔记314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35
《伤寒论》学习笔记189)

   根还在下边,如果飘上去,又不能降下来,没活路。吐的意思就是让他降,让他通的意思。这两个参合起来看。这句话是重点,口诀,只要这个脉,尺脉有根,这人就能活,就能治。
   但是你把这个人的脉,一看这人原来是沉脉,治着治着成沉细了,那是给治坏了,虽然有根但是你给治坏了。你说没事,坏了,我再给你救回来,反正你这脉还有根呢,好办。可不能干这个事,事先都得考虑周全。

“虽困无能为害”,下部有脉,困是什么呀?很难生发,不容易生发,不至于死。而上焦要是堵住了,吐不出来,能憋死。虽然都是困,上困能把人憋死,下困XXX,但要治不好也会死。强调一个困。
   吐是什么呀?吐不是困是盖,下焦是困。 上焦是盖,堵。下焦是困,不通。
   反正治病都是要通其经脉,看堵在什么地方。
   你们谁要是有心,回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边有,可吐,不可吐,你看去查这些资料,然后看一看,什么情况能吐,什么情况不呢吐?是虚是实,是在上,是在下。把那些条文都看一看,就知道元气在什么地方。在看他举的例子那个脉在什么部位。这样来慢慢研究《伤寒论》就能慢慢弄出点名堂来。

“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
- 有根是什么呀?记住啊,有根就是有生机,还有点精。

   所以说,
“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脉,尺脉还有,知道根本还在,还有元气,所以能知道这人还死不了,还能救。
  如果根本没有了,回家爱吃什么吃点什么去吧。
  再有一个,有那个急症危重病人,有些药方之类的,你们别计较那个药方,先别看这个药方能救什么?那个药方能救什么病?可别想那个,先钻研,什么病脉象是什么样,有没有根,先把这个弄清楚了。
   没有根的,再有治这个病,救了多少人的方,也治不好你前这个病人,没有根了。那些能够救过来的,他一定有根。没有根的,再有经验的老中医,拿他的上千年流传的,几十代的方子也没用。记住我这话。
  别拿那个人的医案,经验集,作为指导,那都是参考,记住了,这是指导。
   再一个,脉通不通,有没有根是指导。这个做好了再说其它的。
   我不反对你看那些书,我也是看那些书过来的人,很多地方有启发,但是原则我不接受。
   有些具体的东西受启发。比如说《医学衷中参西录》茜草,就是《金匮要略》里边的新绛,那味药。茜草就是新绛,新绛就是新鲜的茜草。
《医学衷中参西录》看安通汤里边有茜草,说它长在什么地方,什么颜色。红色,红就是输布,红的发紫就是不能输布该收敛了,就是绛紫色。对那些个妇女崩漏淋漓不止,用一些和中药加上,10克茜草,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他那个原则,记住了,符不符合《伤寒》《内经》《难经》,不符合,不要用。书可以买看看,一本书,只要一味药能受用,买这本书就值了。
(安冲汤
功用:益其健脾,安冲摄血。
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妇女月经过多,经行时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等。
白术18g,生黄芪18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生地18g,生杭芍18g,海螵蛸12g,茜草9g,川续断12g。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