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蚌中沙传奇 2021-01-27

导语:#虞世南#,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虞世南继承了王羲之“重意善韵”的主张,强调书法艺术的玄妙之处关键在于妙悟,书法创作的过程是书家心手相应的过程。

《历代书法论文选》及其续编收录的历代书法论文,对虞世南书法的评价多处可见,如:

《书后品》将虞世南书法列为上之下品,评价其书法风格: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

《述书赋》写到: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虞世南摹兰亭序

01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历经陈、隋、唐三代,期间分别担任不同的官职,尤以其在唐朝的仕途最为显赫,其书法艺术也在此时大放光彩,虽如此,他入唐已是老年时期,陈、梁时期的历练为他后来在唐朝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检,为南朝梁始兴王的咨议。父亲虞荔,为南朝陈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任陈朝中书侍郎。虞世南从小就过继给叔父为子,因而取字伯施。他生性沉静,笃志勤学,幼年受家学思想的熏陶,志存高远。

曾与虞世基一同受学于吴郡顾野王处,顾野王学识渊博,曾担任梁武帝时期太学博士、陈代为国子博士,著有《玉篇》,《玉篇》是我国古代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顾野王的才学可见一斑,虞世南从顾野王处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他的文学才能深受当时的大文豪徐陵赏识。

与虞世基的趋炎附势不同,虞世南性格刚烈,时常因直谏冲撞到隋炀帝,因而不被重用,然而,炀帝爱其才,仍任以秘书郎之职。虞世南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做了秦府参军,与房玄龄一起对掌文翰。

李世民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秘书少监。据《宣和书谱》记载: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虞世南纯文人出身,唐太宗非常看重他的博识,常常与之谈论经史,虞世南也常常趁讲史之际规调劝谏,陈述昔日帝王得失。而且,他志性抗烈,多次因修陵、游猎等事进谏太宗,李世民万代明君,因此更加亲礼于他。太宗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致仕,官衔为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也是在这年虞世南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唐太宗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懿'。并下手诏给魏王泰说:“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五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又把自己写的一首诗让起居郎褚遂良在虞世南灵前诵读焚化,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演连珠》局部

02外柔内刚,君子之器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虞氏家族有着深厚的书学传统,从三国到唐代出了许多名士。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南朝间书法家虞稣,著有《论书表》传世,曾奉明帝诏与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编次二王法书。还有其兄虞世基,兼善草隶,与当时也是颇有名气。

虞世南最早期的书法是在家族中启蒙的,之后又跟随智永和尚学习,智永乃王羲之七世孙、一代名师,其书法风格远承王羲之,虞世南刻苦学习,也“妙得其体”。据史书记载,虞世南学起书法来非常勤奋,寝卧时经常在被褥当中划腹练字,作字不择纸笔,但尽能如意,这一时期,虞世南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奠定了以后书法风格的基调。

虞世南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应在后世备受追捧,然书法界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书大多不学虞世南。奥秘何在?明白此理,就读懂了虞世南书法的精妙。

因为,虞世南书法的特点是“没特点”。虞书温润如玉,含蓄内敛,但恩威并重。这样的书法太难学了,力道全在骨头里。“收着”的功夫不易学,全是内功。只有阅尽千帆,经历了沧海桑田,才会懂得大道至简。虞世南书法“没特点”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点儿滋味和火气,素净醇厚,简约不简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疲朽帖》

03珠圆玉润,不食人间烟火

虞世南在吸取王书精髓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书风,创造了圆润遒逸,冲和含蓄的楷书典范,犹如“君子藏器”,内涵丰富,不愧为初唐书史上光辉的一笔。

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无一点雕饰与火气,风神潇洒,自开面貌,尽得右军笔法。草书笔画连绵,而且遒劲有力,如疾风吹过一般,狂放不羁。行草用笔自然圆劲,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孔子庙堂碑》

被誉为“唐碑第一”。从结体、行笔和章法等方面来看,此碑呈现出字正、笔圆、中和含蓄的特点。勿求体正,不追险绝。整体运笔透露出圆融的笔意,由于圆润的笔意多不露锋芒,透出含蓄美,而为历代书学评论家所称道。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破邪论序》

是虞世南小楷的经典代表作,精巧细致,几夺天工,被人推为唐代小楷第一。布局别有逸趣, 字体大小错落,似乎信手拈来,好像在写行书一般,如行云流水。笔法圆润而带有方劲之态,秀丽之致,如侍女簪花。字态秀丽,但是毫不软媚,而是内含刚劲,中和含蓄之美充盈在字里行间。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去月帖》

笔势温静,当虞氏晚年手笔,正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帖中“少” 字一撇,稍作颤抖。有人说以此可以想象虞世南年迈体弱时腕力不足,直接影响到他的运笔作书。但从其传世作品看,虽是有“人书俱老”一说,但是却“灿烂至极”。此笔即是偶然之意,才为合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汝南公主墓志铭》

为虞世南行书草稿,时年七十九岁。 笔法、章法皆有王逸少遗风,结字险中求稳,笔法精熟、气息通畅,被视作唐代行草书先风。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前几行确实与虞世南的楷书风格相一致,具备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刚,凛然不可犯的风度。可惜后半部则流于荒率,疑为伪作,不无道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虞世南,师从智永,字如其人气宇轩昂不可犯

《演连珠》

结语:

虞世南的书法艺术可谓博大精深,无论是其传世碑帖还是其书法理论著作,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虞体书法以“沉静典丽”的含蓄美彰显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后代各时期的书家都从其中攫取营养。

凡学书者都必尊二王,以二王笔法为宗师,二王笔法精熟,习书者一开始就从二王着手往往吃力,而虞世南书法是学习王书的跳板,因而被历代书家看中,以虞体用笔上溯二王笔法,勤学苦练,力求在书法艺术上能够有所建树,唐太宗、陆柬之、褚遂良、蔡襄等书家便是最好的佐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