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怎样将五行对应的人体脏腑和部位的

 用户08204546 2021-01-27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的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就如同宇宙由恒星和行星组成,行星围绕恒星旋转形成一个星系,多个星系构成如今的宇宙。人体中最微观的是电子核与电子,电子围绕电子核旋转形成一个原子,单个或多个原子组成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再组成细胞,可以说人体组成也是一个宇宙。

五脏五行学说的发展史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并没有清晰的脏腑概念,往往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等并称。最早提及“五脏”一词的是《庄子》一书,而集中体现了齐国稷下学宫思想的《管子》一书,最早确指出五脏为脾、肺、肾、肝、心,并将之与五味、五肉、九窍等相配合,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到五脏与五行间的联系。

古代医学家运用五行学说,对对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的联系和研究,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黄帝内经·素问》中写到:“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分,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中医学上所用的五行,实际上已不是五种物质的本身,而是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古人指出:人体颐养天年,必须达到五行平衡。五行平衡,百病不生;五行不平衡,初步即表现为睡眠不好、肠胃失调、腰肩酸痛、身体虚弱,之后出现器官受损;五行不平衡日益加剧,最后将变成酸性体质,引发癌症等你重大疾病。

人体五行的分类及原理

人身上每个器脏都有对应的五行,在五脏中,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在五腑中,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金、膀胱属水。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肺气有助肾纳气藏精之功。肾生命之根源,贮藏精气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肝脏化精气为血,具有储存血液的功能。血脉由心来驱动,脾为五脏之母,有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血脉畅通有力才能让更好地发挥脾脏的作用。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胸腔和腹腔):无形,气之所经。脏腑五行循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再生金。脏腑五行一一对应为:阴经络: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脾助肺。阳经络:大肠助膀胱,膀胱助胆,胆助小肠,小肠助胃,胃助大肠。

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相生相克为气动的均衡至中和之理,为人体器脏功能的升、降、扩散、收敛与稳定,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即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只有器脏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平衡才能让身体健康地运行。

(文章部分摘至《中华历书大全》2016年3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