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镇话:乡音如旧,我发如霜,烙印在心中的乡愁(二)

 国学守望者 2021-01-27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话:乡音如旧,我发如霜,烙印在心中的乡愁(二)

赵志忠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底蕴和魅力真正一点点流失,本土文化和历史被淡化,在我看来真是一件买椟还珠的事情。说普通话没有问题,但是本土语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失去了那我们的根就没了。
   
保护母语,就应该从搜集整理地方方言开始,淮镇话、高官话、献县话如此,沧州话、衡水话以及北京话、天津话、四川语、广州话都是如此,北方语系和南方语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大语言体系。我现在所搜集整理的淮镇话就是梳理淮镇文脉、挖掘淮镇回汉民俗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以便进一步完善淮镇话方言语种,助力于文化淮镇的建设。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独特的语言,淮镇方言代表淮镇文化独特魅力,其生动、形象的特色与淮镇人的豪迈、侠义、幽默的性格相吻合,传承着淮镇文脉的精髓。

我今天所能了解到的淮镇方言,我所说的淮镇话,其实每个淮镇人每天都在说,只是没有人去深入的研究,没有人去搜集整理,觉得淮镇话就是淮镇人却可以随意脱口而出的语言,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这是一个误区,却殊不知淮镇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早已经纳入北方语系之中,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又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习惯了,发现不了其魁力,只有完全融入其中,才能发现淮镇话无穷的魅力。
随着搜集整理淮镇话的深入,越来越体感到淮镇话的魅力。自淮镇有原始住民开始至今,在千百年来历史长河中,淮镇话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以最常见的语言和腔调,展示着淮镇文化的蕴含与无穷的魅力,所分布在三十一行政村的方言多少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让淮镇方言更有了独特的魅力。
潜意识里的淮镇方言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语言“家乡话”,也就是我们所出生说出的母语,是每个淮镇人自幼学习的说话腔调和发音习惯。乡音难改,就是如此。如果你在他乡城市街头,与淮镇同乡邂逅,能听到彼此都在说家乡话、淮镇话,这独特的乡情和韵味,绝对让你感到无比亲切。
方言是具有独特性的,也是唯一的,所反映的是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人口迁移、社会变迁等。是文化的源泉和标志性的载体,可以这么说,没有地方方言就没有地方的戏曲、曲艺、民歌,也就没有文化传承。
淮镇方言有淮镇的特色,应该给予对重视和保护。我作为一名地方文化的爱好者,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淮镇人。淮镇话是我的母语,我就想着很好地去挖掘、去整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研究。

待续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