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议预告 | 历史政治学工作坊第八期暨第四届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与应用工作坊

 政文观止 2021-01-27

在政治学的视域中,“历史”与“政治”的关联日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无论是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等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都与历史政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政治学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术共同体,形成包容性的研究路径。其中,历史制度主义(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HI)正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理论学派,成员不仅活跃于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国际关系学界也蓄势待发,不少成果相继问世。相较于海外的发展荣景,历史制度主义在国内,无论是理论探讨或是经验研究的发表数量都还不足。有鉴于此,一群有共识的高校师生发起了工作坊,希望能透过定期的交流、研讨,在国内推动历史政治学与历史制度主义的发展。


时间


2020年12月12日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813室


论文报告上午场

(9:00—11:30)


主持:

何家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报告:

史艳(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博士后):

民主化以来拉美国家政治变化的比较研究

李立敏(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唐代边塞诗中“楼兰”意象的文化与政治内涵

尚俊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家治理体系的衰变与反腐败回潮——基于14个国家的定性比较分析

评论:

马得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跃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释启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论文报告下午场

(1:30—3:00)


主持:

王丹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报告:

杨端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战争、精英网络与中国历史上分裂时期的国家兴衰

马振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权力-制度之扭结:古代中国与近代前叶欧洲的制度演进差异

评论:

黄宗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付泽(哈佛大学政府系博士候选人)


圆桌论坛:

宏观因果分析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3:30—5:30)


主持:

何家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报告:

黄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是否存在真正扎实的历史政治学?一个操作性框架

陆屹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宏观因果分析离科学还有多远?

潘宇昂(清华大学新雅学院本科生):

宏观比较历史分析的比较:从方法主义的兴起到经典理论的二次起航

编辑:杨端程  何家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