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无处安葬父母,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一块地,朱后来如何报恩?

 脑洞趣味历史 2021-01-28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父母、兄长都染病去世,穷困的他无钱安葬父母,幸得邻居刘继祖送了他一块地安葬父母。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衣锦还乡,他对刘继祖说:“大恩大德不敢忘怀,今封你为义惠侯,赠你妻娄氏为侯夫人,只要我大明朝存在一天,你的后人便衣食无忧,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朱元璋将刘继祖对自己有恩情这件事刻在了他给父母修建的《御制皇陵碑》上,以提醒后人不忘自己的创业艰难,不忘回报自己的恩人:

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於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 。”

刘继祖送给朱元璋的这块地,换来了自己一族276年不愁吃喝,足以见得他在朱元璋心中分量是相当重了。让我们回到朱元璋小的时候,去感受一下这位传奇君王的报恩故事吧。

1344年,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接连发生了旱灾、蝗灾和瘟疫,这一连串的灾害先后夺走了朱元璋兄长和父母的性命。

原本虽然贫穷却很温馨的小家庭,一下子便支离破碎,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面对这样的命运几近崩溃。

更绝望的是,朱元璋家中贫寒,根本没有可以安葬家人的田地。(《明史·卷一·本纪第一》)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求到了他们一家打工多年的地主刘德,希望他能够借给自己一块田地,去安葬父母。

谁料刘德听闻朱元璋的悲惨遭遇后,一点同情之心也没有,还嘲笑道:“借?你这个放牛娃拿什么还我?”

围观的邻里们看到此情此景,虽然心里都很同情朱元璋的遭遇,但是贫苦的他们也拿不出田地来援助朱元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去弟弟的行为了,他慷慨地将自己名下的一块田地给了朱元璋,让他去尽孝心。

朱元璋兄弟俩连忙对刘继祖磕头道谢,表示来日必当厚报这份恩情。

在元朝统治下那种昏暗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命运生下来就看得到头,自家的放牛娃拿什么报答自家的恩情呢?加之他帮助朱元璋纯粹是出于欣赏,并没有刻意讨要回报的想法。

所以,刘继祖只是笑了笑,并未把朱元璋的承诺放在心上(朱元璋《御制皇陵碑》)

刘继祖没料到眼前这个放牛娃可不一般,昔日朱元璋给刘德看牛放羊的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和周德兴、汤和、徐达他们扮演“当皇帝”。

由于朱元璋主意最多,所以大家都以他为首,经常由他扮演皇帝的角色。

别看那时朱元璋穿着一身满是窟窿的蓝布短衣裤,但当他戴着草编织成的“皇冠”、背着黄布包袱皮做成的龙袍,站在孩子中间时,还蛮有那种威仪感。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朱元璋身边就聚拢了一大批后来追随他打天下的大将。

有一次,这群少年郎们玩着玩着,肚子就饿了,吃惯了粗茶淡饭的他们看着身边的牛羊,埋藏在心里的念头一下就冒出来了,也不知是谁带头说出了大家心里的想法:“好想就着白米饭,吃肉啊。”

但大家想归想,却并未付诸行动,毕竟长久以来的观念就告诉他们:“这牛羊不属于你们,碰了是要受惩罚的。”

朱元璋一看大家这想吃肉想到流口水的状态,立刻狠下心来:“这里就有现成的肉,咱们就杀一只来吃,有什么事我担着!”

几个孩子一听老大都发话了,哪里还忍得住,大家杀牛的杀牛,捡柴火的捡柴火,一头小牛最后就只剩下一堆骨头。

孩子们赶着牛羊回去的时候,大家都心情忐忑,朱元璋安慰到他们:“别怕,放心,有我在呢,没事的。”

但刘德哪里是这么好说话的人,他一看回来的牛羊数目对不上,立刻反应过来准是小孩们做了些什么,气急之下,刘德便想惩罚大家,朱元璋为了不让大家受罚,主动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做的,当天朱元璋挨了一顿打后,便被刘德赶回了家去。(《龙兴慈记》)

经此一事后,朱元璋虽然没了工作,但他在兄弟之中的威望也更加稳固,这为他后来起事能够组建起一股属于自己的班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眼见红巾军内部派系林立,自己手下的兵将忠臣度不高,便起了回乡募兵的念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朱元璋少年时期的小伙伴,一看老大现在出息了,要回来招小弟,连忙赶来投奔,这一下朱元璋就招到了七百人,郭子兴听说后,十分高兴,便升朱元璋做了红巾军镇抚将军的职位。

后来,朱元璋的势力越发展越大,以致于到了最后,他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君王。

朱元璋在登基称帝之前,又以吴王的身份回了一趟濠州老家,先前他的老家被张士诚占领,十三年后他才从张士诚手中打下濠州,在此期间朱元璋这个游子日日夜夜期盼着回到故乡,他曾感慨说:“濠州乃吾家乡,张士诚据之,我无家矣。”

他此次归乡,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望自己的乡邻,二是给父母重新修建新坟

这次回到家乡后,朱元璋感触良多,他在乡亲父老招待他的宴席上对乡亲们说道:“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悯焉。”

父老们连忙表示因为朱元璋的功劳,家乡终于获得了宁静,还请不要过多牵挂:“久苦兵争,莫获宁居。今赖王威德,各得安息,乃复劳忧念。”

朱元璋举起酒杯,激动地说道:“濠州是我的故乡,父母安息的地方,怎么能够不牵挂在心呢?不过我公务繁忙,马上又要离开了,乡亲们以后也不需要辛苦劳累了,你们只需要帮我守好我父母的陵寝,每个月我会让人给你们发放钱财粮食,让你们每个人都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乡人耕稼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钞掠。父老亦宜自爱,以乐高年。)(《明太祖宝训》)

酒足饭饱之后,人群中一个闪躲的身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力,他让手下将其带到跟前,朱元璋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刘德吗?

刘德一看这阵势,以为朱元璋要报复自己了,他吓得直哆嗦,两脚一软直接就跪下磕头求饶了。

朱元璋扶起他,笑着说:“往事已经过去,以前我贫穷的时候,你也不知道我今日会成为天子,你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原谅你了。”(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一次,朱元璋离开家乡时,给每一户人都分了三十倾土地,刘德这个昔日对他刻薄的人,朱元璋也选择了谅解。

至于对朱元璋有恩的刘继祖,那回报自然更加丰厚。

时隔多年,朱元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刘继祖,他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这件事流传到现在,已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