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坚持的原则其实害了你

 茶悟人生258 2021-01-28

每日精进:《你坚持的原则其实害了你——如何主动跃迁,加强我们内心的自我修炼?》下篇

1.舍弃嫉妒心,善于从优秀者身上学习新知识。

木心说过: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恐怕要算嫉妒最顽强最持久的了,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嫉妒大概是生长在我们的天性里头,稍不留神就可能向外冒一冒的。身边平平无奇的女同学嫁给了金龟婿,他有房有车还给解决京籍户口,最可气的是这位女同学是我们学生时代不屑一瞧的落后份子。知道消息那一刻,啧啧不平的在脑海中闪爆一万个why?和自己一同入职的小伙伴,眼见着已是部门主管,自己还是万年不变的小职员,见面除了尴尬,大概就是肚子里头不断涌动的酸水。

这些嫉妒的场景和感受,我们应该不陌生。身边的他突然一跃登榜,火箭般升职;她觅得疼爱她又有才华的如意郎君。于是乎,嫉妒之感涌上心头。正如罗素所说,乞丐不会嫉妒一个富翁,而只会嫉妒比他收入更高的乞丐。所以,嫉妒心往往正对着的,恰好是我们身边可触碰到的人。退一步来讲,其实大可不必,毕竟从嫉妒的角度来看他人的成功,或者是她人的幸福,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暗涛汹涌,对自己毫无益处。成功自有其成功的道理,受恩宠也自有其恩宠的原因,我们为何不潜下心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分析,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日常的行为做派、工作方法有什么值得自己可借鉴的地方?她平常的待人接物方式是不是令人舒服又畅快?等等。我们若能谦虚仔细地去分析他人成功的要素,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寻找切实可抓得住的学习机会。若能够化嫉妒为学习,岂不是皆大欢喜?

2.丢掉依赖心理,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不具备独立的行事能力,没有足够的行为判断力和社会阅历,父母们尝尝不放心,会给予他们很好的依靠和安全感。但是略微长大,父母们就会慢慢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事、学会选择和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清楚亲子之爱是分离的爱。正如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讲:为人治学,当应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行为独立,思考独立,思想自由,这当然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只不过,我们心中潜藏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也会以惊人之姿慢慢渗入。毕业找工作,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体制内的大国企,妥妥的稳当感立现。于是乎,放下傲人的猛拼精神,在温水的氛围里,不争不抢也不破不立,慢慢做个适应环境的青蛙就好。多年之后,行业风向一个变化,先前热门的矿产能源这会儿也遭遇寒冬,没想到国企也有裁员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措手不及,再来反思当初过度的依赖心恐怕为时已晚。就像韩寒说的:“什么是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窝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所以,放下依赖心理,持续学习,时刻保有忧患意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许才可真正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是我们需要不断跃迁,避免给自己设限,去持续突破现有的能力极限。

大家看待自己,往往基于当前的状况,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个自我评估。比方说:“他两个小时看完一本工具类书,这速度我永远达不到,想都不敢想。”“这篇稿子是限时稿,2天内要完成,想想还是算了,我的写稿效率不行。”等等。类似于这些状况,我们常常可能会下这样的结论,来进行自我评判。有的时候事情是真的高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而有的时候,我们努力一把逼迫自己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即便不能立刻达到,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拓宽视野,在成长中让自己的能力不断突破现有极限。马云曾经是一名英语老师,后来抓住机会,不给自己设限,在点滴迭代的精进下,也可以成为响当当的互联网大咖。罗振宇在成为自媒体第一人之前,也只是央视正统栏目《对话》的制片人。所以,那些大咖们,不过是比我们先开始学习的,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如果我们想要提高阅读速度,不妨先循序渐进从1小时读30页提高50页的量,刻意练习,能力就是在行动和练习中得以提升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轻易给自己的能力划定界限,勇于去接受挑战,寻找对策,持续学习和练习,累积量变就是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

不要为自己的能力设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哪种可能。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受限于社会和他人的评判标准,勇于去给自己的成功下定义,人生终究是自己的。

地位、资产、家庭幸福度、人缘关系、身体健康程度等等,这些是我们通常可以看得见的、世俗意义上对成功的评判标准。大家也很容易视之为人生的指南针,去默默奉行和追寻。单从这些外在的评判标准来看,很多被我们追捧并视为优秀的行业精英都是成功人士。不过,近距离接触会发现他们也有他们的困惑,为行业前景担忧、为不能持续保持市场份额而焦虑、为创新力不足而困惑等等,内心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或者幸福。

所以,我们可以向外看,但是要知道和自己相处好,去发掘和深挖“专属自我的成功”定义,聚焦在给自己划定的标准和追求上,记得抬头向前看,也记得走稳脚下的路。哪怕你的成功定义就是“每日收获多少次微笑”“获得多少个感谢”或者“每年去几次福利院做多少义工”等等,只要自己体会到充实和富足感,这样的成功标准,谁说又不可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