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纹底眉纹 | 一字池眉子中坑抄手歙砚

 一鉴斋 2021-01-28

眉纹坑,又称眉子坑,开采于唐开元年间,宋代继采之,是歙砚最重要的几个老坑口之一。

下图这方明代一字池抄手歙砚,即是眉纹坑中段(中坑)石质。

眉纹坑分上、中、下段,中段(中坑)所出砚石,为青灰或青黑底色,底质罗纹明显,大多有星晕相生其间,折光感比下段(下坑)强。眉纹形态相对粗阔,所谓“壮美飘逸”,且多相互交织,眉角不尖不收,且眉角有散化罗纹的趋势。

眉子中坑开采于宋代,这种罗纹底质的粗阔形态的眉纹,又被称为宋眉。

这方一字池眉子中坑抄手歙砚,长17.8厘米,宽11厘米,厚2.9厘米,为明代抄手砚造型。

砚池为简洁的一字池造型。

研堂基本都是细密的罗纹底质。

研堂左上角,右下角皆有一条眉纹,眉纹与砚池走向垂直。一般来说,古砚中眉纹砚的眉纹,大多留于砚的反面,或者尽量在研堂两侧边缘地带。宋代眉纹走向大多与砚池相垂直,明代之后大多与砚池平行。眉纹与砚池走向不同,是因为宋代之前为推磨法研墨,明代之后为画圈法研墨,磨墨方式不同使然。

曾经有一种看法,说眉纹偏硬会影响研墨,因此古砚大多将眉纹切掉,或留之于砚背及研堂边缘。笔者收有多方宋明时期眉纹砚,试墨时并没有发现阻墨的现象。如今新眉纹砚也没有出现影响研墨的问题。

从眉纹砚石的剖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地层波动运动时产生褶皱结构,活性的碳元素聚集在一起,在砚石中形成了一道道高出其他层面的纹理,剖开即成眉纹。如开采和裁切时用简单的工具沿石层撬剥开,就可以看到眉纹高于其他部位。古人当时开采、打磨工具简单,有眉纹的部分不易被加工打磨平整,故而会影响研墨效果,因此古时对眉纹的处理实属不得以(古砚中眉纹砚的眉纹,大多留于砚的反面,或者尽量在研堂两侧边缘地带)。现如今,加工手段先进,工具齐全,有砂纸、油石,甚至现代化的电动工具,可以快捷地处理硬度高的眉纹。眉纹处理平整后,一点都不会影响研墨的效果。所以,一直以来对眉纹的误读是需要更正的。


局部放大图可见有银星相伴的细密罗纹底。

背面抄手造型。

最重要的是试墨来看砚之优劣。

磨感稳,下发墨俱佳。一般,细密罗纹底的歙砚下发墨都是非常好的。从使用来说,宋人是比较偏好罗纹底质的石质的。

试研之后极易清洗。

下图这方蝉形砚,即是将眉纹留于砚背,细密罗纹留作研堂的实例。


下图一字池抄手砚,干图显得像青黑的光板,湿图底质变青灰,有黑色类似鱼子点底质,其间有残存的枣心眉眉纹,眉纹走向与砚池为垂直方向。

下图为一鉴斋所藏其它的一字池抄手砚:

参考阅读:

书斋 · 一鉴斋

罗纹 | 一字池罗纹抄手歙砚

鱼子纹 | 一字池鱼子纹抄手歙砚

科举题材 一甲传胪鱼子抄手歙砚

砚之发墨

砚之锋芒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冬月研墨

墨洇开怎么办?

择砚 | “下发俱佳”一词已经用烂

养砚

砚事 | 十砚之约(一)

寻一方良砚

履式砚

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

回顾二千年以来的文房四宝

砚 之 索引

墨 之 索引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房藏品

湖南省博物馆文房藏品

杭州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武汉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天津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苏州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故宫博物院文房藏品(一)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