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黄河经过了几次改道?

 梦想童年594 2021-01-28

黄河,古称“河”、“河水”,大约在汉朝时期,因含沙量增大,开始出现“浊河”、“黄河”的说法,唐宋之后黄河之名被广泛使用。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对域内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黄河成为中国泛滥最严重、改道最频繁的河流。

△黄河历史河道及黄泛区

粗略统计,自公元前602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达26次,因改道和决口形成的黄泛区,北至海河、南抵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黄河河道的变迁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古黄河在平原沃野间自由的迁徙漫流,遂形成多股河道,分别在天津、沧州入海,因没人治理,狂野奔放的黄河洪灾频发,后来就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西周时期,黄河河道

大禹率领群众,改堵为疏,用时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因大禹改堵为疏,引黄河水入济水,使得四渎(江、河、淮、济)之一的济水成为黄河下游河道的一部分。《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春秋时期,首筑河堤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发生在春秋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由浚县决口,改向北为向东,于河北黄花市入海。

因这次大改道引发了非常严重的水患,各诸侯国纷纷修建堤坝,即“堤防之作,近起战国”。自堤坝筑起后,原先毫无拘束在中原摇摆的黄河河道被固定下来,原先的北去天津的故道渐渐断流。

△战国时期,黄河河道

这条河道稳定了470多年,到西汉武帝后,又开始多次泛滥。

东汉时期,王景治黄

王莽篡汉的第三年(公元11年),自武帝后期开始频繁泛滥的黄河于魏郡决口,第二次大改道,“河决魏郡(今河南濮阳西北),泛清河以东数郡”。

新莽时期,王莽虽然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进一步加剧了西汉末年以来的动荡局面,经过一番战乱之后,新莽草草结束了16年的国祚,刘秀建立东汉。黄河自地皇三年(公元11年)年决口之后,国家长期处于动荡局面,而无人治理,肆虐汴渠、济水间长达近六十载。

△东汉时期,黄河河道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奉诏征发数十万工,截弯取直,加固险要堤岸,疏浚淤积河段,筑黄河堤千余里。形成了自濮阳向东,于山东高清入海的新河道,这一河道稳定了700多年。

北宋时期,黄河肆虐

东汉河道安流700多年后,到了五代时期,藩镇分裂割据,河道年久失修,决堤频发。更有一些藩镇,以水代兵,人为决堤,使得黄河河患愈演愈烈。王景治黄时期的河道到北宋初期,彻底崩坏,黄河决口改道在北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商胡埽(sào)决口而改道北流,形成黄河北流,在今天津东南入海。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北流黄河在大名府魏州第六埽决口而东向分出一条支流,《宋史》称二股河,亦称黄河东流。由此黄河下游分两股河道分流入海。

△北宋时期,黄河河道

因北宋时期,幽云被契丹占据,地处中原的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的天然屏障。黄河北流之后,将黄河水患引入到农耕发达的河北诸州,并破坏御河漕运、水利工程和城防设施,使得北宋无法集中河北财赋与兵力对抗契丹。

故此,自宋神宗开始,宋朝开始人为决口、堵塞黄河,以求将黄河由北流引回东流。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成功将黄河引东流入海。但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

1081年,黄河在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流,仍由天津处入海;哲宗时回河东流工程陆续兴修,至1092年已大部东流;1099年黄河又在内黄决口,奔腾北流,东流尽绝。

至此北宋劳民伤财、苦心经营的回河东流工程彻底以失败告终。

南宋时期,夺淮入海

1127年,金太宗完颜晟,派遣完颜宗望、完颜宗翰成功攻破北宋都城汴梁,虏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金太宗得知赵构称帝后,于1128年再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南下,意图一举灭宋,活捉宋高宗。十月,宗望、宗翰领金军抵达黄河北岸的濮阳,宋朝东京留守杜充为自保掘开黄河堤防,妄图以洪水阻挡敌军南下,黄河自此夺淮入海。

△南宋时期,黄河河道

自南宋到明中期,黄河虽始终从淮河入海,但入淮的河道却极不稳定,或从泗水入淮、或从涡水入淮、或从颖水入淮。在淮北诸河之间摆渡的黄河,使黄淮地区深受水患威胁。

自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潘季驯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其秉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的策略,彻底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混乱局面,形成了稳定200多年的明清河道。

晚清时期,改南归北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方肆意横流,夺山东境内大清河入渤海。因当时清朝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无暇治理决口的黄河,原先夺淮南流的河道迅速断流,形成的如今在山东入渤海的河道。

黄河的每一次决口,都严重损害广大地区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汉成帝时期,一次决口就淹没32县,屋塌田毁,百姓死伤无数。北宋巨鹿城,在1108年的黄河决口中,被泥沙彻底掩埋,直到1919年才被发现于六米深的地下。从元朝至今,河南开封城被淹七次,而北宋时期的开封早已被泥沙掩埋在7米深的地下。

1938年,为迟滞日军南下,蒋介石政府竟然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破堤而出的黄河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3省44个县受灾,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

△花园口决堤后航拍景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开发利用黄河,黄河终于走上了一条河流变畅、两岸变绿、流域内安居乐业的大河良性发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