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黄河之变迁

 书中淘乐 2022-01-17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属世界长河之一,全长约5464公里。

其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图片

在古代,黄河被称为“河”、“河水”,大约在汉朝时期,因含沙量增大,开始出现“浊河”、“黄河”的说法,唐宋之后黄河之名被广泛使用。

图片

黄泛区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国泛滥最严重、改道最频繁的河流。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图片

具体黄河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变迁呢?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年)在康熙年间著有《禹贡锥指》一书,把历史上黄河上千余次的大小改道归纳为五大迁徙,后来再加上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遂有六大迁徙之说。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发生在春秋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由滑县决口,改向北为向东,于河北黄骅市入海。

图片

红圈为故道所经,蓝线为新道

因这次大改道引发了非常严重的水患,各诸侯国纷纷修建堤坝,即“堤防之作,近起战国”。自堤坝筑起后,原先毫无拘束在中原摇摆的黄河河道被固定下来,原先的北去天津的故道渐渐断流。这条河道稳定了470多年,到西汉武帝后,又开始多次泛滥。

王莽篡汉的第三年(公元11年),自武帝后期开始频繁泛滥的黄河于魏郡决口,第二次大改道,“河决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堵塞”。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奉诏征发数十万工,截弯取直,加固险要堤岸,疏浚淤积河段,筑黄河堤千余里。形成了自濮阳向东,于山东利津县入海的新河道,这一河道稳定了700多年。

图片

红圈为故道所经,蓝线为新道

东汉河道安流700多年后,到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河道年久失修,决堤频发。更有一些藩镇,以水代兵,人为决堤,使得黄河水患愈演愈烈。

王景治黄时期的河道到北宋初期,彻底崩坏,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发生第三次大改道。

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沿着南宫之东,枣强、武邑之西,献县之东,至青县汇入御河,经界河至今天津入海,宋人称这条河道叫“北流”或“北派”。 

自宋神宗开始,宋朝开始人为决口、堵塞黄河,以求将黄河由北流引回东流。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成功将黄河引东流入海。但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

图片

红圈为故道所经,蓝线为新道

1081年,黄河在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流,仍由天津处入海;哲宗时回河东流工程陆续兴修,至1092年已大部东流;1099年黄河又在内黄决口,奔腾北流,东流尽绝。至此北宋劳民伤财、苦心经营的回河东流工程彻底以失败告终。

到了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发生第四次大改道,河决阳武光禄村。此次河决以后,黄河河道南移,分别进入泗水及济水故道,而形成新的南、北两派。河水十之二、三由北清河(今黄河)入海,十之七、八由南清河(泗水)入淮。南派水势大于北派,这是黄河流行于山东丘陵以南的开始。 

自南宋到明中期,黄河虽始终从淮河入海,但入淮的河道却极不稳定,或从泗水入淮、或从涡水入淮、或从颖水入淮。在淮北诸河之间摆渡的黄河,使黄淮地区深受水患威胁。

明弘治七年(1494年),浙江左布政使刘大夏塞黄陵冈筑太行堤,沿黄河北岸筑内外两道护堤。外堤自胙城经滑县、长垣、东明、澶州、曹县、虞城,全长360里。内堤自于家店经铜瓦厢东抵小宋集,全长160里。在大小二堤的作用下,迫使黄河正流,夺汴入淮,遂以淮河承受全部黄河之水,北流断绝。此为第五次大改道。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附近)决口,在山东寿张县张秋镇穿过运河,挟大清河入海,是为第六次大改道。 

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直至1876年全线河堤告成,现今黄河下游河道始基本形成。

图片

光绪初年河南省内修筑大堤,约束河道,大量泥沙被带至下游沉积在大清河内,河床迅速抬高。故光绪年间决口大多集中于本河段。此外1855~1938年,黄河尾闾南北摆动改道即达11次之多。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人为扒开花园口大堤,妄图以此阻挡日寇的铁蹄,全然不顾同胞的安危。全河南泛于贾鲁河、颍河和涡河之间地带,成灾严重,史所罕见,直到1947年黄河才回归之前的河道。

图片

图片

花园口决堤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泻,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1950年,嘉应观作为治理黄河指挥部,开始了人民胜利渠工程建设,并迅速完成。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在刚刚建成不久的人民胜利渠水闸上,亲手摇动摇把开启闸门。1957年,黄河干流的三门峡水库完工,1997年,黄河干流的小浪底水库截流,2001年完工,黄河防汛能力已今非昔比,绵延千年的河患终于得到了彻底根除。

最后再插一句,笔者10年前曾去青海贵德,发现那里的黄河却是清的,号称“天下黄河贵德清”,有照片为证。

图片

亲手所拍,是不是很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