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童话 学作文】陆生作:智慧微童话使用手册

 左手作文法 2021-01-28

智慧微童话使用手册

文/陆生作

“智慧微童话”系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波、雪野、王一梅、陆生作联袂创作,以注音、美绘、配音的形式立体出版,从拼音、故事、绘画、朗读四个层面综合呈现。

智慧微童话

主编  陆生作

一套四本

1.冰波《啊呜啊呜老虎

2.雪野《长六个脚指头的雪》

3.王一梅《黑猫乌云》

4.陆生作《石头青蛙》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天猫、当当、新华书店有售

各位读者朋友,当你翻阅“智慧微童话”系列,应当认真仔细阅读本手册:不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它向你提供使用途径与方法,帮助你使用效果最大化,让你的孩子受益。

一、什么是微童话?

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蒋风先生是这样定义微童话的:微童话是童话中最简短的形式。从规模、篇幅分,童话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近年来因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为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出现一种最简短、精炼的短小篇幅童话。

二、怎么使用微童话?

一篇微童话,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它以注音、美绘、配音的形式呈现,能帮助你的孩子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激发想象,提高理解力、感受力、欣赏力,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为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为真善美的性格养成打好底子。

(一)亲子共读,增进情感,培养习惯

微童话字数少,方便孩子记住整个故事,适合做晚安故事。临睡前,你给孩子读一篇,一日一篇坚持下去,一来增多与孩子的学习性交流,二来帮助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

(二)认字、正音、学拼音,为上小学准备

微童话注音有三个目的:

一是让识字不多的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自然、合适地增加识字量;

二是让孩子接触拼音字母,可以在上学之前学会拼音,等上了小学,就不易与英文字母搞混;

三是让孩子注意到每个字的音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音调变化,是有韵律的,读准每一个字,感受句子的节奏与韵律,配上专业的朗读,对孩子的语感非常有帮助。

(三)培养想象力,从识字开始

尽管微童话很短,但是对孩子来讲,整套“智慧微童话”的文字量不能算少。在识字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一个“日”字。由“日”字联想到“旦”字。有一天,“日”遇见了“旦”,会对它说一句话什么话呢?

1.“日”对“旦”说:“懒汉,好起床了!”——“旦”的“一横”想象成了一张床。

2.“日”对“旦”说:“你的神奇飞毯好帅啊!”——“旦”的“一横”想象成了一块飞毯。

3.“日”对“旦”说:“你的滑板真酷,能借我玩玩吗?”——“旦”的“一横”想象成了一块滑板。

运用联想,一个字与另外一个字,因为比较形近而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它们之间有了对话,故事也随之产生。

如果一个字玩得不过瘾,可以玩升级版——如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字典里的节目》:字典里正在排节目。“女”和“乃”演“奶奶”,“父”和“巴”演“爸爸”。奶奶和爸爸是长辈呀,谁来演小辈呢?“子”最合适了,它还找来了“小”,它们一起演“孙儿”。奶奶、爸爸、孙儿都有了,“小”大声问:那妈妈呢?“女”挠挠头说:我演两个角色吧,我和“马”演“妈妈”!

女+乃=奶;父+巴=爸;子+小=孙;女+马=妈。这么短一篇微童话,包含了11个汉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亲人之间的身份,更在识字上,这样的微童话具有很强的识字功能,可称之为“识字微童话”,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

(四)提高理解力与感受力,让童话走进现实

想象,是一种还原现场(昨晚是怎么刷牙的)的能力。

想象,是设计未来(明天早上怎么吃早餐)的能力。

想象,是在假定基础(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上的推论。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它源于生活经验。

比如,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蚂蚁急救队》:苍蝇吃了脏东西,肚子痛,倒在地上,挡住了小蚂蚁的去路。小蚂蚁动动触角,咬了苍蝇一口,急急忙忙跑走了。一会儿,一条黑线从墙角洞里爬出来,越来越长,把苍蝇捆了起来。是小蚂蚁!它引来伙伴,齐心协力把苍蝇抬进洞里去了。苍蝇会有危险吗?不不不,那是医术高超的蚂蚁急救队,在救苍蝇呢。

这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苍蝇与蚂蚁的故事,蚂蚁有爱心。

其实,这个故事的生活原型是救护车救人。微童话源于生活,孩子在阅读微童话的时候,首先读通、读懂,理解故事表达了什么;其次,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滋味;最后,尝试运用理解力与感受力在现实生活打开一扇微童话的窗。

(五)乐于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微童话短小精悍,或有趣,或有理,或有味,孩子很容易接受。

因为孩子与童话世界的交流是没有多少门槛的,或者说孩子比成人更接近童话世界。他们能够而且乐意与故事中的人物交流。这种交流的欲望,是作文的原点之一。写作具有沟通的功能,所以,微童话是启蒙孩子的写作好方式。

1.扩写

“智慧微童话”系列丛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展开的。发挥孩子的想象,让故事变得更加丰满。这样的扩写,对孩子来讲是不难的,能锻炼孩子还原场景的能力,表述完整且具体的能力。

2.仿写

仿写看似简单,但有效的仿写是要花工夫的——得从微童话中总结归纳出写作方法来,这需要成人的帮助,这也是亲子共读的意义之一。

比如,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壁虎下蛋》:壁虎要生蛋了,她很紧张。在地上挖个坑,把蛋生在坑里,用土埋起来,像鳄鱼一样?万一有大脚丫不小心把蛋踩扁了呢?在树上做个窝,把蛋生在窝里,像鸟一样?万一有大风把窝吹掉了呢?壁虎想来想去,把蛋生在了房顶的墙角,还请蜘蛛结了张网。蛋粘在墙角,没大脚丫,没风,有保护,壁虎放心了。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出一个写作方法:目标(找一个生蛋的好地方),努力(埋土里、生树上,设想各种方法),成功(找到墙角)。有了这个方法,写作文就有了套路,方便孩子从整体上架构写作。名著《西游记》也是这个方法:目标(取经),努力(历经八十一难),成功(取得真经)。

3.换视角写

视角变化,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述说,而不是一味随大流。

比如,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小鲨鱼找妈妈》:小鲨鱼和鲨鱼妈妈走散了,他慌张地游来游去找妈妈,可妈妈没找到,他还迷路了。他伤心地哭了,喊着:“妈妈……”可没有鱼儿敢搭理他。哭着哭着,他饿了。对面游来一条小黄鱼,小鲨鱼猛地咬住了他的尾巴。小黄鱼哇地哭了,喊着:“妈妈,你在哪儿?”小鲨鱼立马也哭了,喊着:“妈妈,你在哪儿?”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有小鲨鱼、鲨鱼妈妈、小黄鱼。现在这个故事是以“小鲨鱼”为主线来讲述的,能不能换成以“小黄鱼”为主线来讲述呢?能不能换成以“鲨鱼妈妈”为主线来讲述呢?当然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从其他旁观者角度来讲述。

换视角写,多视角讲述,能表达不同的观点,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能力,这些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必要。

4.换文体写

把微童话改写成小说,改成寓言,改成诗歌,改成剧本,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因为微童话的本质就是一个故事,呈现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当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亲子阅读中,父母与孩子扮演故事中角色,把故事演一演,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以表演的方式真切地感受故事的内容、情感,及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

5.几篇微童话连起来

微童话篇幅不长,所取的内容也相对集中,作家所设置的场景也相对单一。但是,微童话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场景,那么,当孩子完全熟悉了“智慧微童话”系列的故事内容之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新建一个更大的场景(比如一个村庄),将不同的故事分散在这个村庄里,形成一个整体。当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可以尝试!

三、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前面“换视角写”中已经有提及。

微童话能锻炼小孩子的思维、表达,特别是“看图写话”这个方面。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偏形象的,成人的思维是偏抽象的。孩子适合阅读图多字少的微童话,但是,除去文字以外,图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在图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

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丁丁的尾巴》的插图,撇开原故事不论,但看这张图:中间的那只小老鼠为什么在哭?这个问题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可以编出一个故事。壁虎是来干吗的?他是来向小老鼠道歉的,还是来安慰小老鼠的?不同的答案又有不同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故事的插图起到更多作用。

每一张图都是故事的源泉,每一个人对同一张图有不同的感觉,允许孩子创造性的想象与表达,在这背后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想法、敢表达且能够完整表达的孩子,这对孩子终生有益。

本使用手册以作家陆生作的微童话为例来阐述使用理念,其中几篇微童话并未收录在“智慧微童话”系列中,放在这里,算是对读者的一个小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