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的眼神如此忧郁(下)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1-01-28

说完这几个漂亮的地方,回头说一说移民的事。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世界上的移民输入国家不少,新西兰算是比较新的一个。从新西兰形成的历史上来看,在初期算是系统性的殖民。19世界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新西兰公司开始大规模展开宣传(没听错,就是新西兰公司!),建立城镇和农场,期望它们将文明移植到新世界。爱德华·吉本·韦克菲尔德是系统化殖民理论的主要理论家,通过借用深深植根于欧洲人想象中的田园牧歌观念,预先构建了对新西兰的想象。整个理论的基础就是以“相当的价格”出售土地,具体说来就是出售的土地既不能太便宜又不能太贵,以保证稳定的吸引欧洲殖民者的到来。1839年,动身前往惠灵顿的殖民者甚至在离家之前便从思想上拥有了新西兰属于自己的土地,组织者在伦敦还发行了土地订购彩券,而这仅仅是土地的订购单而非合约,因为当时的新西兰公司甚至还无地可售。源源不断运来的殖民者对于土地需求的旺盛压力导致与拥有土地的毛利人之间难以调节的矛盾,为此殖民政府聘用了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试图从垦荒和开发无主地块等方式缓解这一矛盾,不过后来发现最直接而行之有效的方式仍旧是通过各种坑蒙拐骗来获取土著的土地,当然殖民者也不尽是过于不光彩的角色,事实上到了1840年前,情况就已经相当严重,于是签订的《怀唐伊条约》也就成了缓解矛盾的分水岭,该条约规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都是英女王治下的子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换句话说只有双方情愿的买卖才是合法的,这在极大程度上为土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理依据,从此殖民才算顺畅地进行下来。1840年,毛利人的人口大约在10万人左右,占有的土地超过2670万公顷,届时的非毛利人口仅仅是两千人,而到了1901年,毛利人口锐减至4万3千余人,占有的土地面积只剩下不到290万公顷,下降了近90%!同期非毛利人口的数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7万余人,奠定了以欧洲移民为基础的人口形态。

20世纪50年代之后,新西兰的人口趋于更加多元化,包括萨摩亚、斐济等南太平洋岛上居民的移入,文化达到更加丰富的层次,到该世纪末,主要的移民群体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和英国的白人,但是亚洲族裔的增加也不可忽视。对于中国来说,移民主要在三次浪潮中进入新西兰,第一次是80年代末一波技术移民,当时的条件也极为简单,连英文要求都没有;第二次则是90年代中后期,以留学生和新一批的技术移民为主体的升级版;再后就是新世纪以来的移民浪潮,包括创业移民与投资移民。这也推动了新西兰的移民人数在迅速增加,并且导致了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过整体说来,按照一个成规模的经济体量,新西兰的移民趋势并没有完成,前国家党党魁约翰基曾经断言,根据这位前世界投行专家的说法,新西兰比较合理的人口规模应该是一千万人,这种体量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自我循环,而截至本文成文时,新西兰的总人口数量恰好达到了五百万,可以说还有一半的路要走。

移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迁徙问题,无论从大至政治文化上,小至生活习惯语言以及个人心理等,都会出现复杂的情况,有的甚至难以解决酿成悲剧。整体说来移民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比例一定会高于非移民群体。还是回到电影来说,男女主角移民到新西兰,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新西兰的工作机会其实并没有很多,对于早期移民能够从事的无非像清洁、餐饮和零售等比较低端的工作岗位,在任何市场下,凭借这样的工作达到大富大贵是根本没有可能性的,不像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诸多的机遇,包括房地产投资等等也早就了大批的富贵,而在当时,仅靠一些零七八碎的工作显然无法让两个年轻人过得更好,这也就是促使他们必须正视生存压力,远下南岛买了餐饮生意的重要原因。一个好的餐馆可以带来丰厚的现金流,保证房贷按期还款,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包括到现在还会经常看到华人经营的Takeaway,在这次疫情之前都是比较赚钱的,尤其是奥克兰之外一些小镇上的生意更是不用发愁,只不过需要一家人合伙亲历亲为,无形中生活就被生意所绑架了,这恐怕也是影片中芸的苦恼之一。

除了生存,心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俗话说新西兰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这里地广人稀,没办法像国内一样可以拥有丰富无比的业余生活,这里更多是单调乏味的庸常生活,生活节奏缓慢,缺乏各种刺激,也会导致不少人患上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这种情况并不随着经济的好与坏而有所不同,同时新西兰也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度,曾经路遇不相识的外国老人,随便搭个话就拉着不撒开,一说就能说半个小时,可见这种孤独感已经严重侵袭了人的心理,毕竟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缺乏社交,时间久了就会让人产生极为不良的反应,像芸那种情况也非常类似长期以来的积郁,而这些问题在生存面前往往被忽视,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影片中有一把著名的蓝色椅子,这把椅子位于奥克兰的使命湾附近,电影的播放让椅子也成了网红景点,大家纷纷跑去拍照,看看那么美的风景何在。电影里隋东风带着自己的私家犬布鲁——听起来也是蓝色的意思(blue),新西兰,蓝色的椅子,蓝色的海湾,听起来都非常诗意,但是在诗意之外,别忘记了蓝色本身自带的忧郁气质,爱情是蓝色的,所以爱情也是忧郁的,这种情调倒是与影片中男主与女主之间阴阳两隔的爱情相得益彰。

影片中的音乐很美,主题曲《相爱的那天》改编自毛利人的一首民歌,《Pōkarekare ana》,这是一首颇为愁怨的歌曲,也是蓝色的。

从天舒一个新移民的角度看这个电影,对于海外华人的描写多少还是流于表面,徐帆代表的老移民看起来温良恭俭,但是总觉得有那些地方不太对,编剧对于这种角色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的一种认知,无疑这符合影片设定,却会让新移民,包括在这边成长起来的那些孩子们有种隔离感,这估计也是片子未能获得更多认同的一个原因,换句话说,如果凭借着看了这部片子的印象真的来到新西兰,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电影与现实的反差如此巨大,好像根本说得就不是一个时空的事儿,当然这些可能根本就不是冯导考虑的问题内容。

------------------------------------------

这个系列是天舒为YouTube自己的频道做的文案,基本不配图,以便大家观看顺畅,如果:

想看到油管上天舒的视频,请移步YouTube,搜索“新西兰天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